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技局
工作总结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
讲话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扎实开展创新攻坚年活动,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各项任务,科技创新对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奉献度不断提升,成为新常态下经济换挡新动力。
一、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出台了XX市创新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培育开展众创空间促进群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全年备案授牌牌了47家众创空间和创客效劳中心,以留学归来的人员、连续创业者、大学生以及科技人员等为主体的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气氛日益活泼。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甬籍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预计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2.4%。全市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分别突破5.8万件和4.6万件,其中创造专利申请16056件,同比增长23.9%,创造专利授权5412件,同比增长91.1%,增幅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授权创造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的比例到达11.7%,较2023年年底提升了5.2个百分点,万人有效创造专利拥有量到达18.1件,远远高出全国(6.3)、全省(12.9)的平均水平。在2023年度创新型试点城市评测中,我市居全省第二位。
三是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848家、高新技术企业358家,新增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新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1家。
四是科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成效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优势明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83.4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4.5个百分点)、增加值952.7亿元(同比增长4.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比例分别达39.1%、37%。新能源产业转型转型加速,新能源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3.2%、新产品产值率达51%。
五是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技信贷风险池根本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累计跟投工程达20236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5000万元。
六是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宁波技术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吸纳技术2432项,成交额达36.9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9.46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输入技术1460项,成交额达21.6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
七是争创国家创新布局有新进展。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创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纳入了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
八是农社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增强。XX县区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2项农业新品种获审定证书,生命健康产业新产品产值增速达24.1%,科技支持五水共治开启新征程,我市地震局获全国市县级防震减灾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九是十二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开展新常态,不断抓创新、促改革,全市ramp;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创造专利授权量等核心指标均较十一五末翻一倍以上,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经济开展主动力。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落实创新驱动部署,打造开放协同创新合力
一是围绕改革攻坚、创新攻坚,加快完善创新驱动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XX市创新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培育开展众创空间促进群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从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创新型初创企业培育、众创空间建设、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推广等十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是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加快落实重大创新布局。
加强统筹协调、目标责任考核,形成协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创新布局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战略部署,积极参与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的谋划,并屡次向科技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目前,省政府已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宁波国家高XX县区(新材料科技城)创立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
三是围绕创新科技工程管理,完善建设创新治理体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模式,起草XX市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模式改革创新方案,提出以四个机制、四种模式为重点改革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模式。调整形成重大科技专项、创新环境营造专项等四个一级方案和12个二级方案的科技方案体系。积极探索科技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将智团创业、创造专利产业化、农业创新载体和产学研合作攻关等4类工程(涉及经费520230万元)管理权限下放至县市区。积极谋划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开展规划,组织十三五重点攻关技术领域研究,积极调研对接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开展的主要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二)推进群众创业创新,注入经济增长新活力
一是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增强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召开全市众创空间培育开展现场会,出台关于培育开展众创空间促进群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优势企业、重点开发区等依托现有条件及社会资源建设众创空间。目前,我市众创空间和创客效劳中心合计已达47家,注册创客5300余人,创业导师数量600余人,拥有专职管理人员370余人。加快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我市已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其中国家级有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近6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500家。如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创立的宁波乔克兄弟电子科技,致力于提供3d打印技术效劳,在孵化器毕业后再获天使投资人投资并收购联合了周边地区的3d打印技术效劳公司,2023年该公司被认为为市级创客效劳中心。
三是部署开展创新券推广应用,加快开展科技效劳业。出台XX市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实施方法(试行),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工作,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2023年,我市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2521.5万元。加强科技创新效劳体系建设,实施了生态之家系列化产品开发效劳平台等25项科技效劳业示范工程,新认定科技效劳业示范企业5家、科技效劳业示范基地2家。目前,我市科技效劳业示范基地已有8家,示范企业已有27家。
(三)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激发转型开展新动力
一是集中有限资源实施,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聚焦产业开展前沿,主动设计实施了智能化成套装备、先进高分子与合成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核心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石墨烯产业应用等54项重大科技专项,市本级补助总额超过1亿元。目前,宁波南车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功率石墨烯超级电容核心参数比能量密度高达11瓦时/公斤,比美、韩5瓦时/公斤水平提高一倍多。发挥政产学研协作功能,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有关优势企业谋划了一批新材料领域重大工程,积极争取对接国家新材料重大产业化布局。
二是借助细分领域优势,开展壮大生命健康产业。出台关于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开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我市在体外诊断产品、高端数字医疗装备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优势,成立外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举办第一届全国临床检验装备展览会,促进生命健康领域产业与技术深层次对接。宁波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制药厂、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实验动物中心、宁波国际医疗装备研究中心、宁波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培训中心和宁波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同步推进,目前,宁海生命健康产业区园已新集聚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共16家,落户工程24个,总投资额达21.6亿元。
三是发挥创新示范效应,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相继出台XX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暂行方法等一批政策文件,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整合。累计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9项,加快开发了储能式有轨低地板车、储能式无轨电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目前,我市已有浙江南车、浙江吉利、宁海知豆电动汽车、宁波波导汽车和浙江宝成机械等5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金和新材料、艾能科技、杉杉新材料科技等核心原材料生产企业,浙江佳贝思、浙江海锂子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波菲仕运动控制技术、海天驱动等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共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600辆,建成中国南车超级电容现代电车示范线一条,带动了汽车零部件、电池等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转型效果明显。预计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年产值超过202300亿元。
(五)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区域资源集聚力
一是加快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配合新材料科技城出台了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开展规划和新材料科技城产业开展规划等,我市最大规模众创空间在新材料科技城启用,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开工建设、宁波新材料大学创新园完成规划、新材料国际创业社区签订建设协议。先后引进了宁波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新材料科技城成功引进新材料重点工程43个,新引进海外留学人才321名,国家、省千人方案和市3315方案目标人才63名。
二是谋划建设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着眼构筑港口经济圈和开放新优势,以梅山岛为核心区,打造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要素最活泼、创新产出最密集的海洋经济开展核心示范区。配合市发改委编制宁波海洋国际生态科技城总体规划,正在谋划建设宁波海洋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全年共引进建创新载体65家,国家千人方案甘中学领衔的XX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签约落户,为我市参与中国制造2025,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大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全年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023家、市企业研究院22家、市科技创新团队18个。目前,全市已培育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0232家(其中国家认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13家),市企业研究院78家,市科技创新团队20231个,省级企业研究院34家,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7个。
(五)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开启创新创业新引擎
一是设立科技信贷风险池。召开全市科技金融结合推进大会,全面启动由市本级、县(市)区和科技银行三方共建的科技信贷风险池建设,共有14个科技信贷子风险池建成并投入运行,资本金规模6290万元(其中市本级2500万元、区级2120万元、合作银行1670万元),科技银行(科技金融部)将为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6.29亿元信用贷款。
二是加快培育开展天使投资。举办了2023中国(宁波)天使投资顶峰论坛,开展银企、投企对接活动20余场、小型专业化对接活动近百场次。目前,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已备案天使投资机构或个人150家(人)(备案可投资本达35亿元),已跟进投资20236个工程,累计跟进投资9406.3万元,直接和间接撬动各类资本投入99481.2万元,投资资金放大倍数到达11.6倍。经过天使投资引导与培育,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宁波搜布、浙江神灯生物等一批具有较大开展潜力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宁波搜布已开展成为国内面料撮合交易平台行业冠军,宁波康铭泰克信息科技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总决赛全国前三甲,宁波大学学生创业成立的宁波星宏智能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六)加强科技合作交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一是拓展科技合作活动渠道。成功举办了2023上海宁波周、高交会、新材料论坛等品牌科技活动。继续探索技术成果交易新机制,2023年两次成果拍卖会上,我市26项科技成果拍出7446万元,成果加价幅度超过40%;首次探索开展企业技术难题竞标,以企业出题、院校竞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