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
主要
来源
细胞
呼吸
导学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张建尚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情景导学】抬望眼——让梦想腾飞。
1克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在体内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是相同的,但在体外燃烧会产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在体内氧化分解则不会产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学法提示】
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首先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探究的问题,然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要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检测方法和观察指标的选择。
2.通过线粒体结构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解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通过比较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课前预习】起步稳——夯实基础促发展!
1.细胞呼吸是指 ①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② ,生成 ③ 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④ 的过程。细胞呼吸可分为 ⑤ 两种类型。
答案1.①有机物②氧化分解③二氧化碳④ATP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使用 ① 检测CO2,也可使用 ②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 ③ 来检测CO2。检测酒精时可使用 ④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⑤ 。
2.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溴麝香草酚蓝③变黄④橙色的重铬酸钾⑤灰绿色
3.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①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 ,产生 ③ ,释放能量,生成许多 ④ 的过程。
3.①氧②彻底氧化分解③二氧化碳和水④ATP
4.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 ① ,产生少量 ② ,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进行的场所是 ③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 ④ ,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进行的场所是 ⑤ ;第三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 ⑥ 与 ⑦ 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 ⑧ ,其进行的场所是 ⑨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⑩ 。
酶
4.①丙酮酸②[H]③细胞质基质④CO2和[H]⑤线粒体基质⑥[H]⑦氧⑧大量的能量⑨线粒体内膜⑩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5.无氧呼吸的场所是 ①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 ② ,或者转化为 ③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 ④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⑤ 或
酶
酶
⑥ 。
5.①细胞质基质②酒精和二氧化碳③乳酸④发酵⑤C6H12O6→2C3H6O3+能量⑥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中收获,收获中提升!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以下是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呼吸的情况,请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假设]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0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 是 CO2和酒精。
[材料用具]
(2)材料、用品:酵母菌、培养基等
(3)试剂: 检测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的试剂有 ① 、 ② ; 检测酒精产生的试剂是 ③ ,颜色反应是 ④ 。
(二)
B E
接橡皮球
(或气泵)
(一)
C A D
(4)装置:
装置(一)(二)的用途分别是 ① 、 ② 。
[方法步骤]
(5)检测CO2的产生
按照上面装置图连接锥形瓶和导气管,各瓶中加入特定的溶液。酵母菌应加入到 ① 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入到 ② 瓶中,C瓶中加 ③ 。观察D、E两瓶中的溶液颜色变化是 ④ 。
(6)检测酒精的产生
一段时间后,从 ① 瓶中吸取培养液2 mL,加入试管中,再滴入O.5 mL酸性重铬酸溶液,轻轻振荡混合后,试管中出现 ② 色。
(7)记录两组装置中的颜色变化。
答案一、(3)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溴存香草酚蓝水谘液③酸性重铬酸钾溶液④由橙色变成灰绿色(4)①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情况②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情况(5)①A、B②D、E③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⑩澄清的石灰水均变浑浊(6)①B②灰绿
二、有氧呼吸
11
23
4
.下图是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1~4的结构名称:1 ① ;2 ② ;3 ③ ;4 ④ 。
(2)能够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 ①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 ② 。(填图中数字)
(3)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显著多于腹肌细胞的原因是 ① 。线粒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吗? ② 。
二、1.(1)①外膜②内膜③基质④嵴(2)①4②2、3、4(3)①心肌细胞需要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②不是
2.右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酶
2
酶
O2
4
H2O
7
6
3
1
5
2
酶
C6H12O6
(1)写出1、2、3、4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1 ① ;2 ② ;3 ③ ;4 ④ 。
(2)写出5、6、7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 (“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5 ① ;6 ② ;7 ③ 。
(3)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有 ① ,场所是 ② ,第二阶段的产物有 ③ ,场所是 ④ ,第三阶段的产物有 ⑤ ,场所是 ⑥ 。
(4)有氧呼吸中吸入的氧首先进入那种物质中? ① 。
2.(1)①丙酮酸②[H]③H2O④CO2(2)①少量能量②少量能量③大量能量(3)①丙酮酸、[H]、ATP②细胞质基质③CO2、[H]、ATP④线粒体基质⑤H2O、ATP⑥线粒体内膜(4)①水中
三、无氧呼吸
1
乳酸
C6H12O6
A
C
B
2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无氧呼吸的场所是 ① ,图中物质1和2分别是 ② 。
酶
(2)B、C途径不同的原因是 ① ;人体内无氧呼吸的途径是 ② ,反应式是 ③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途径是 ④ ,反应式是 ⑤ 。
酶
三、1.(1)①细胞质基质②丙酮酸、C2H5OH和CO2(2)①细胞内所含酶不同②AB③C6H12O6 2C3H6O3+能量④AD⑤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3)①②所具有的酶不同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①
②
是否需氧
③
④
产物
⑤
⑥
释放能量
⑦
⑧
相同点
联系
第一阶段相同,以后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 ⑨ ,产生 ⑩
2.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细胞质基质③需氧④不需氧⑤H2O和CO2⑥C3H6O3(乳酸)、C2H5OH(酒精)和CO2⑦多⑧少⑨能量⑩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农业上中耕松土的目的是 ① ;酿酒时要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 ② ,密封的目的是 ③ ;用双氧水清理伤口的目的是 ④ 。
四、1.①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②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③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④抑制厌氧型病原菌的繁殖和杀菌
2.粮食贮藏需要的条件是 ① ;蔬菜、水果贮藏的条件是 ② 和适宜的 ③ ;温室内一般是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的原因是 ④ 。
2.①(零上)低温、低氧和干燥②(零上)低温、低氧③湿度④降低植物细胞呼吸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难点突破】点得准——破解心中之惑!
《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一、根据C02的释放量和02的消耗量判断
在以C6H120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2的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重要依据,方法如下:
(一)呼吸过程中始终不消耗O2,则呼吸方式一定是无氧呼吸。
1.无CO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2.有CO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可增大,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二)若呼吸过程中消耗了O2,肯定存在有氧呼吸,那么是否存在无氧呼吸呢?这要看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体积之间的关系。
1.当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CO2/O2=1)时:
(1) 若该生物为高等植物,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2) 若该生物为高等动物,其细胞呼吸方式有两种可能性:一,只为有氧呼吸;二,既进行了有氧呼吸,又进行了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时可根据各种反应的反应式及所消耗的O2与分解的C6H12O6的数量关系进行判断: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高等动物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①若C6H12O6与O2的物质的量关系为1:6,则为第一种情况;
②若C6H12O6与O2的物质的量关系大于1:6,则为第二种情况。
2.当释放的CO2大于消耗的O2体积(CO2/O2>1)时:
细胞同时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方式。此种情况下,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可根据反应式及CO2/O2做如下分析: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酒精)+CO2+能量
①当CO2/O2=4/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