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综述.doc
下载文档

ID:1085471

大小:36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世界 主流 经济 学派 产业 集群 理论 综述
就爱资料下载 92zl 【 文献号 】1-349 【原文出处】外国经济与管理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202301 【原刊页号】12~16 【分 类 号】F11 【分 类 名】理论经济学 【复印期号】202304 【标 题】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作 者】王步芳 【作者简介】王步芳(1971-),男,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2343 【内容提要】本文对各大主流经济学派的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着重介绍了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 济学、新贸易经济学、新增长经济学到产业经济学中有关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观点。 【摘 要 题】产业经济学 【关 键 词】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 【正 文】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23)-01-0012-05 自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出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行为以来,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就一直与人 类文明如影相随。从古代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灌溉农业集中耕种的效率〔详见Stavrianos全球通史 第四章〕,到当前的“第三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和我国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无一不说明了产业集群现象是人 类文明史上一幅悠久而多彩的美丽画卷。 为什么会产生产业集群?它的演变过程如何?如何通过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来提高区域整体生产效率 ,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呢?对众多产业集群现象的理性思考促进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开展。本文对各大主流经济学 派对产业集群理论的新开展进行梳理,以期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开展动态有一个比拟全面的了解。   一、古典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 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以分工为根底,研究与产业集群相关的比拟优势,通常采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 设前提,来推导区域间的比拟优势和产生产业集群的原因;强调“空间异质性〞,即非流动性要素〔如矿产、某 些生产要素〕的不均匀分布、独特的气候条件或存在运输枢纽〔如港口、码头或集市等〕。下面是一些与古典经 济学的分工思路有渊源关系的产业集群理论。 1.超边际城市模型的产业集群。超边际城市模型运用分工来解释产业的区位集聚现象。由于区位集中有利于 减少运输本钱、共享公共设施、减少信息失真和不确定性风险等好处,所以以个人、企业为根底的分工单位的自 利决策行为有本能地聚集在一起的偏好,从而有利于分工的形成和开展;同时,分工的进一步开展,使得各个分 工单位之间的依赖性加强,交易行为的种类和频率大大增加,从而有更强的节约交易费用的欲望,进而进一步加 强了向同一区位的聚集。这种相互促进和正反响机制使得区位集聚与分工深化相互推进,最终在土地、水源和交 通等资源的约束下,到达分工和区位分布的最正确均衡状态。按Krugman的说法,在一个均质的平原上,在没有规模 经济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区位集聚现象的,专业化分工效应取代了规模经济效应。 2.创新空间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新空间理论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为核心,对产业集群的产生进行理 论解释。它首先假定纵向分工和产业组织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在某一地区形成经济聚集的网络经济分工〔如 硅谷〕;另一方面,这些区域生产系统促进了生产和劳动的进一步分工。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促进这一过 程,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柔性生产技术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与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和制度间的交流。该理论认为,技 术创新常局限于特定地区,知识以专业化技术进步为根底,通常表现为高度的空间聚集。此外,这些部门和企业 间联系的渠道是创新扩散所必需的知识。Storper和Harrison等人区分了生产单元的内部规模及范围经济和整个投 入产出系统的规模和范围经济,外部范围经济取决于生产过程的专业化程度,高度工序化意味着投入产出系统包 含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单元。一般地,产业内部关联强,生产商趋于围绕一个区域组织生产,特别是规模小、非标 准化的产品,因此单位本钱极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工产生的外部经济形成聚集,创新与空间的关系建立在 如下形式上:外部规模和范围经济与生产相关,促进了系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并刺激了内部的创新变化。此外, 空间聚集网络在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所需的知识易于传播,由于存在这些非标准化和动态交换的关 系,创新生产者趋于聚集。这一理论正是通过结合国际化的结构变化与当地和地区变化来说明产业集聚的原因的 。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 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增长, 把要素流动看成是瞬间的、无本钱的,认为市场力量会使经济趋于均衡,因为当经济运行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时 ,市场经济体系具有一种自我恢复均衡的力量。新古典产业集群理论注重地理邻近性导致的知识外溢,以及静态 和动态的空间外部性,典型的传导介质是促使集群地域内劳动力〔一般是工程师、科研人员和熟练工人〕的交流 。 1.新古典经济学对古典产业集群理论的修正。新古典经济学派疑心马歇尔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劳动力蓄水池 〞作用。如Mills(1992)指出了引起产业集群的三个因素:第一,投入产出聚集。无论有无规模经济性,当企业A 使用企业B的产品时,如果运输本钱高昂,那么两个企业距离的接近能够减少运输本钱,所以企业A和B在同一地区或 城镇生产经营是很自然的。在此,自然资源和生产过程是约束条件,如同飞机生产需要温和的气候那样;而原油 和天然气运输廉价,故炼油厂和油田可以相距很远。第二,购物比拟聚集。在纽约的高档时尚服装区域,全美各 地的买主聚集到一起来检验商品,价格谈判和设计图案确实定等全部事项都通过面对面的详细交流来解决。即使 当今通讯如此先进,能由信息技术完成上述过程,但是众多买主当面解决问题的交易方式依然在服装产业集群中 占有巨大的优势。第三,信息聚集。通过产业集群,涉及同类信息的企业可以减少本钱或最大限度地得到所需的 信息。当信息有公共品属性,或是和供求渠道关系紧密的联产品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此外,产业集群还有利 于获取产品数量和质量的信息,判断有关信息的精确程度。模糊信息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精确化,需要当事 人“亲自〞协商使之明晰。所以,大量似是而非的信息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可见,即使在因特网普及的今天 ,企业家持续的面对面的交流依然非常重要,当信息模糊时,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谈判来明确主旨, 消除分歧。 2.对静态外部性的批判。产业集群的外部性理论信奉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教条,认为产业集群的根本 动力是企业间、居民间以及企业与居民间非市场的相互联系,如知识外溢等。因此,许多批评都是针对静态外部 性信息流能否测试这个问题:第一,“不可见的问题〞。许多实证文献宣称,新古典静态外部性是产业集群的来 源之一,这些证据通常会从规模收益递增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对此,克鲁格曼认为,“知识流动是看不见的,没 有纸质痕迹那样能衡量和追踪,无法阻止理论家假定其喜欢的那类知识。所以,尽管我成认真正的技术外溢在许 多产业中作用重大,但即使在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也不能把技术当作集群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企业不一定依 靠面对面的交流来维持效率或创新。“事实上,大量证据说明,影响企业效率的信息知识网络能够并且已经在地 理上广泛地传播和扩散信息。〞汉森认为,在给定的产业集群区里,竞争性企业常常试图保守秘密,而信息通过 网络传播的方式,能扩散到其远方的伙伴或盟友那里。 3.后新古典经济学的集群观点。地理邻近性不一定是竞争优势的充分或可测度条件。1984年,Piore和Sabel 提出了产业区理论,强调意大利式的信任和灵活〔或后福特制〕的生产系统,从而开创了从环境的视角研究产业 集群的方法。Nicolini认为,企业之间的默契或正式合作是通过一个可持续的网络来实现的。 后新古典经济学否认新古典空间外溢观念,赞成地区非等级制的企业之间存在产业网络。Saxenian比照硅谷 和128号公路两个微型计算机集群在20世纪80年代的兴衰情况进行了比拟,分析了这两个集群地区交流方式的差异 :早期工程师和各类技术专家经常在硅谷的“货车轮〞饮料店聚会和交流本行话题;类似的“绿洲〞在128号公路 地区毫无踪影,唯有压抑的大公司等级气氛。她把产业区看作是“关系网络而非原子型企业的集合,涉及项目导 向型的适应性生产模式〞;“高流动性的劳动力和熟练工人群体可以迅速组合在一起。他们为一个项目而结合起 来,在好莱坞是一部影片,在硅谷是一个新企业。这个系统充满灵活性和适应性,关于新市场、新技术的信息迅 速流动着〞。然而,90年代后期,128号公路地区复苏,重建了软件和互联网产业,成为软件、医疗和金融三大服 务产业的胜地,由此她又提出了为什么128号公路区能够克服失败、重新前进的问题。另外,Renney和Burg(1999 )对以下两个术语进行了定义:第一类经济体系〔建立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和第二类经济体系〔扶持新企业成长的 支撑机构〕。“毫无疑问,信息分享和企业间合作是硅谷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128号公路一样。 〞其实,这两个产业集群区成功的最终原因是:新企业的形成机制。新企业的形成取决于第二类经济体系的效力 ,第二类经济体系的参与者把“发现市场空白点,创立技术优势〞当作目标。创新企业就是第二类经济体系的产 品,其所包含的“离散的信息包〞,借助于第二类经济支撑机构,能用来测度市场绩效。这说明产业集群具有动 态外部性。   三、新贸易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 以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理念为根底的新方法,特别是在Dixit和Stiglitz将张伯伦垄断竞争形式化之后催生 了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专业化和贸易机制与传统经济地理研究中的聚集现象有很大的相似性,涉及 产业集群的理论主要有克鲁格曼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中心—边缘模型。1991年,克鲁格曼在总结Harris(1954)的 “市场潜力〞理论与Bred(1966)以市场规模与区域产业范围间循环关系为根底的进口替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 础上,采用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假设,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有两个区域、两个部门、两种要素;其中 ,传统产业部门使用非熟练劳动要素,生产同质产品,完全竞争,免费贸易;现代产业部门使用熟练劳动要素, 生产异质产品,不完全竞争,有交易费用。熟练劳动力的迁入对本地企业利润产生的正需求效应比企业数量增加 所产生的负竞争效应更大。结果说明,一个经济规模较大的区域,由于前向和后向关联,会出现一种自我持续的 制造业集中现象,经济规模越大,产业集中越明显,“中心—边缘〞结构的形成取决于规模经济、运输本钱和区 域国民收入中的制造业份额。另外,克鲁格曼还建立了一个动态多区域模型来解释在空间结构均衡时动态力量趋 于形成沿地形大概等距离分布的聚集点〔城市〕。他通过区域跑道模型演绎了区域运行的几何结构。区域跑道模 型反映了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构成局部呈环状分布,认为运输费用仅仅受环形周长的影响,制造业的同一布局总 是处于均衡分布状态。地平面并不是稳定不变的,集中的区域环形分布会产生轻微紊乱的地平面,自发演化出一 个或多个制造业集群。于是,制造业区域由最初均衡布局开展到两区域集中布局。 新贸易理论开展了产业区位选择的集群理论。Waltz(1996)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 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区域经济增长源于产业部门的地理集中及由此导致的生产率持续提高。Martine(1999 )那么研究了聚集经济条件下的区位竞争问题。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在最初的区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