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政教处
学生
心理健康
讲座
天道酬勤
政教处范文之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不容无视的心理健康
(一)人类“心理疾病〞时代已悄然降临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如今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入的痛苦。从疾病开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祸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无视。假设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时机演化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老师杨宏飞如此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3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22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咨询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可能,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要素。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青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青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咨询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小孩们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局部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情况进展调查,结果觉察,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马上参加中考的小孩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如今绝大多数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可许多小孩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确实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小孩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小孩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青青年的心理咨询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咨询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几品种型,这些咨询题正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开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可以做到确实实是给小孩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调养〞方面的教育,及时觉察小孩的咨询题并进展疏导。他警告说,过大的学习压力只能使小孩产生厌学情绪,更严峻的可能会毁了小孩的一生。
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播报: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觉察,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抑郁症,而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不少于10万人。其中62.9%从未求诊或接受治疗。非常多抑郁症患者宁可本人忍耐痛苦而不愿寻求心理医生的协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导致抑郁障碍更加严峻。
(二)我国儿童心理存两大缺陷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开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制造力低于计算才能,二是对长辈及别人的施爱行为反响迟钝、冷淡,共情才能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非常多专家都对我国儿童心理与行为进展过不同方式的调查和测试,获得了上万条数据。“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是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沈德立主持这项研究已达十年之久,出版相关专著300多万字。沈德立说:“制造力与共情才能差作为共性咨询题出现,说明在青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到国民素养的提升,成为严峻的社会咨询题。〞
大量调查结果说明,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大误区,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小孩“爱〞之愈深,小孩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小孩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小孩外表的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小孩搭建开展制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认识。
学校、家庭教育的八个误区
重成功轻失败:关注成功重于面对失败(无视了失败关于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质轻精神: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无视了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开展)
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无视了成长和积累的过程)
重智商轻情商:关注智力要素重于非智力要素(无视了情感和意志质量的培养)
重答案轻咨询题: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无视处理咨询题才能的培养)
重行为轻心理: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无视内在的心理要素)
重共性轻个性:关注共性咨询题重于个性咨询题(无视儿童的个性化表达)
重说教轻交流: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无视小孩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表达了与沈德立同样的忧虑,并以他对世界各国儿童进展的比拟调查结果提供佐证:一是目前我国儿童的运算才能在世界被调查国家中名列前茅,制造力却位居其后;二是在我国,咨询及父母最关心的咨询题时,父母的答复都是如何让小孩幸福成长,而小孩却答复:父母只关心我的“分数〞。在咨询及老师是否爱本人的学生时,95%的老师答复是爱。但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
(三)学生存在的主要人格缺陷
中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特别的家庭构造和教养方式,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人格缺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必需对他们共同的人格缺陷进展理解和分析。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咨询题,深信本人的推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本人不善进展自我分析和自我批判,日常处事唯我独尊,非常少顾及别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儿阶段心理开展的主要特点,进入童年期,随着儿童认知水平和交际水平的开展,逐步实现脱中心化,同时开展出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构造,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得幼儿期的自我中心一再遭到强化而固着下来,成为一种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务中,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私和狭窄的弱点。假设不及时加以克服,轻那么对今后的社会交往带来不利阻碍,不能非常好地习惯现实生活,重那么可能引发人际冲突,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直截了当缘故。
2、自私利已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阻碍着我们的小孩,使一些小孩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本人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内心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如此的学生不愿协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材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所以也不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3、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根底。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别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别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响才能。它使我们有才能置身于别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周围的局部小孩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而有的同学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由于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批判的时候幸灾乐祸,体育课上有一女同学在参加跑步时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块,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抚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
有一次,在校外看到一位盲人,他们成心引盲人到一个石头较多的地点,害得盲人摔跤,旁边的同学都指责他们,可他俩却笑着跑了。
分析以上这些小孩的行为,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伤。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小孩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
4、心理脆弱
心理脆弱说明心理活动强度低,心理耐受力差,应对挫折的抵抗力较为薄弱,在面临强大的精神刺激时往往难以承受,会诱发过度的应激反响。例如某少女由于同学的一句玩笑而耿耿于怀,诱发了精神分裂症;某些学生由于老师的严峻批判而走上了轻生道路。究其缘故,除了同学和老师的不当言行之外,更多的是这些同学的心理承受力太差,过分敏感,不能及时降解心理压力,以致引发严峻的心理障碍。我们不仅要咨询: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面对危机四伏的人生,如此脆弱的心灵又怎能抵御人生的风暴,抵达辉煌的巅峰呢?独生子女心理脆弱的根本缘故,在于他们成长过程中过多的溺爱和过少的竞争,剥夺了他们经受困难和挫折历练的时机,他们就像生长在温室里的鲜花,弱不禁风,难以承受风霜雨雪的考验。
5、自制力差
自制力即心理自控才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个体而言,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行为的方式和思维的方向及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操纵下实现的。自制力差的儿童,往往表现为情绪冲动、难于抑制,不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留意力分散,行为过度和行为失当。如任其开展容易诱发多动倾向和品行咨询题,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尤其在人际交往中,自制力的缺乏会引发不应有的冲突。自制力的缺乏一方面与溺爱式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他们由于从小缺乏严格的约束,表现出行为操纵的欠缺;另一方面,假设家长采纳极端化的管教方式,也容易导致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的暴力行为也许无意中为小孩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范,一旦有时机,他就会把这种冲动行为发泄到其别人身上。
6、动机缺失
局部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不管老师和家长如何要求,都难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行为主义认为,人同动物一样,会把在先前经历中产生的无助感迁移和泛化到后来类似的情境中,而且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复受挫,本人也能“学会〞这种无助感,这叫做“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实际上也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他们当初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充满热情,但是由于学习上一时的失利(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完成作业等),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应有的理解,相反却遭到了呵斥甚至体罚,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使其“学会〞了挫败和无助感,长此以往,必定使其丧失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无助感的泛化还可能导致更为严峻的后果——生活无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