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制造业国际化经营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084822

大小:25.45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制造业 国际化 经营 思考
广东制造业国际化经营思考 。通过对跨国经营相关理论的回忆,深入分析了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发现经典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影响开展中国家企业“走出去〞的所有因素,其中认识误区、人才短缺以及文化冲突等影响因素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广东制造业;国际化:影响因素 企业国际化,通常指企业围绕将资源配置范围由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所进行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控制活动。根据产品市场定位不同,企业国际化可分为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层次⑴。内向国际化指以国内市场为基地,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管理经验等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获得持续开展的动力,俗称“引进来〞战略,主要包括进口、购置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外向国际化那么指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技术、资金等一揽子生产要素,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它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俗称“走出去〞战略,主要指直接或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各种合同安排、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限于研究目的,本文将国际化的内涵及研究的重点限定为外向国际化,主要立足于企业的视角,考察影响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的关键因素。 一、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一)广东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境外投资业务经历了一个规模从小到大、逐年加速开展的过程。从在香港设立XX省第一家境外企业起,经过20多年的开展,广东目前已经在境外8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累计达1404家,协议投资42.8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2.06亿美元(以上数据均包括境外企业再投资)。如康佳、格力、美的、华为、tcl、中兴通讯等企业在美国、巴西、墨西哥、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建立的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净额,不包括再投资)在全国各省市中独占鳌头。 1.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家电、通讯设备和服装等行业。其中的佼佼者有tcl集团、康佳、华为、中兴通讯、格力、格兰仕、美雅、金蝉等企业。 2.境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投资主体从以国有外贸企业为主向以具有自有品牌的各种所有制生产制造企业为主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增长点。近几年,民营企业由设立贸易公司向建立生产企业转变:由个别企业“走出去〞向多家企业“走出去〞转变。外向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地从开始在香港设立贸易窗口到走向周边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和办厂,再向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扩展,逐渐形成向世界开展的趋势。 投资的方式也从以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向参股、并购、股权置换等多元化方式转变。如tcl于2022年收购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购美国渠道商go-vedio公司:2022年末,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并合资成立全球最大彩电企业;2022年4月,公司又宣布收购阿尔卡特 业务,合资成立 研发、生产与销售平台。 3.境外企业的类型趋向多样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类型从早期较单一的境外加工贸易开展到科研、资源开发、投资控股等多种类型。投资规模从2022年的27亿美元开展到2022年的42.83亿美元,三年间的增幅达58.6%。 4.大型龙头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具有一定规模。如tcl、中兴通讯、华为、美的、格力、健康元等知名大企业通过在境外投资设立销售网络、研发机构、控股企业,并开展跨国并购,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格力电器、国光电器、德豪润达等企业在国内稳步开展的根底上,在境外投资的工程均取得成效,局部还进行了增资扩产。 (二)广东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来看,广东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了快速、标准的开展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行业和自有资源等条件的不同,他们所选择的进入市场的模式也有些不同,但同处于广东这块土地上,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1.投资规模偏小。从海外投资工程的规模来看,兴旺国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规模为600万美元。与之相比,广东对外投资的工程规模明显偏小,多数工程的规模在20230万美元以下,民营企业中的境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仅为47.4万美元,最少的在香港地区的投资还缺乏l万美元。 2.境外投资主体不断扩大,但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不强。广东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500强相比,在经营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3.企业仍然依靠个体力量“走出去〞单打独斗,尚未形成集群效应。广东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已呈现产业集群的态势,出现了分工明细、配套齐备的大型“家电城〞、“陶瓷城〞、“灯饰城〞、“服装城〞、“纺织城〞等.但这种优势并没有扩张到海外市场,各企业间尚未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先行“走出去〞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企业在境外经营中积累的珍贵经验和资源未能惠及其他企业。相反,一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仅不能以长远利益为重来开展合作交流,反而互相挤压,大打价格战,形成恶性竞争,结果是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声誉受损,乃至最终失去海外市场。 4.缺乏国际品牌,研发投入缺乏。广东以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主要依靠低本钱(劳动力和资源等)投入来维持经营,自有知识产权少,研发投入缺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仍然靠低本钱来抢占市场,而像华为、格兰仕这样在国外市场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还不多。 二、影响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因素分析 由于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幻莫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除了一般国内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之外,还要承受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国有化风险、法律对抗风险等在内的国际风险,因而跨国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东道国立足并图谋开展。从企业层面来说,影响广东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观念误区XX省外经贸研究所的调查说明.广东企业对“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在观念上存在相当偏差①。 企业的认识偏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认为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在国内经营好就已经不错了,没有必要到国外市场冒风险投资; 二是虽然在广东已经有不少企业认识到“走出去〞对企业开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怕承担风险,认为不了解国际市场环境、法规政策和国际惯例,又没有跨国投资经验,保险起见还是不“走出去〞为好; 三是企业的等待心理,突出的表现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缺乏,担忧技术不过关,管理跟不上,其中85%的企业认为目前还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希望等待将来条件成熟了再开展跨国经营。 企业在跨国经营问题上存在的畏惧、等待和不屑一顾的心理影响了广东企业向外扩张参与国际竞争。 (二)缺乏独占性的生产要素垄断优势根据海默(hymer,1976)⑵的垄断优势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在于它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垄断优势,特别是拥有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技术先进、规模经济、管理技能、资金实力、销售渠道等方面。依此衡量,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存在如下缺乏: 1.海外投资经营规模过小,集约化程度偏低,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难以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极易被他人挤垮。 2.企业资金实力明显缺乏。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支付额外的本钱,因此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否那么,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初始投资能力和抵御东道国政治、经济风险的能力都将大大削弱⑶。广东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同兴旺国家跨国企业相比,明显存在资金实力缺乏的问题,外汇短缺、税收债务负担沉重、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已严重束缚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些企业尽管拥有在海外市场很有开展前景的产品和技术,也因资金约束而无法走出国门;而那些已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不少企业在进行初期规模较小的试探性投资后就无后续资金再扩展投资规模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工作。 广东的工业企业的平均总产值和工业平均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兴旺国家企业的水平,其中大型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只相当于202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500位的川崎重工当年销售收入20231.731亿美元的4.1%。2022年,广东工业50强平均每家营业收入为20231.7亿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中148家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3.9%。特别是一些行业,如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环保机械行业、建材行业等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行业内低水平产品重复生产、缺少骨干企业和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等问题②。 3.销售渠道网络不畅。广东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多数是以外汇作为出资物的直接投资,而以设备、技术、管理折股投资的间接投资很少,投资水平较低,再加上企业对国际化经营中销售渠道的特点不太了解,销售管理经验也不成熟,营销网络国际化程度不高,最终导致国际化经营失败。tcl收购法国和德国的企业,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用他们原有的销售渠道。但合资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技术。合资前汤姆逊彩电业务不必支付专利及品牌使用费,但合资后的公司每年却要向汤姆逊交纳这两笔费用。有人称之为“变相的贴牌〞。由此可见营销方式很粗暴。 4.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投资决策过于草率。企业在进行实地考察时,由于受经费和时间的限制,或因怕错失时机,考察团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决策,有的甚至为了图省事,就只是找华侨或者驻外使馆作些简单的咨询和调查工作,回国后就匆匆起草考察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造成立项不当,决策失误,投资决策过于草率。例如tcl在收购德国施耐德后发现原有企业存在很多事先没有看到的问题,给收购后的整合和经营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公司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在收购完成后施耐德品牌的推广过程中,tcl发现施耐德这个品牌在一些国家已经撤了出来,品牌的使用权和当地的代理商是有纠葛的,当tcl重新要做这个国家业务的时候,发现他们首先要面临的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法律问题。这充分暴露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三)企业制度落后目前,广东制造业企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按国际惯例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海外企业在组建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方面仍残留着方案经济时期的企业运营模式的烙印⑷。而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的治理结构、鼓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制度建设方面与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去甚远,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性欠缺,削弱了在国际化进程中与同行的竞争实力。 (四)人才缺乏成为国际化软肋据中外管理杂志于2022年11月对600多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国际化人才的短缺〞被认为是“实现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显然,人才问题也是广东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目前广东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不少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有外语专长或在国外行政事务部门有过工作经历,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国际人才的缺乏使企业很难有效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根据调查,即使是华为、tcl这样的大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也因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缺乏而进展不顺。tcl和法国汤姆逊的合资公司tte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中法双方的工作人员语言不通、公司奖励机制难产以及欧洲工厂运营支出过高等等。因此tcl集团在宣布与汤姆逊合并后不久,旋即开始大规模招聘海外人才,方案在全球招聘2200名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tcl这一举动恰恰暴露了tcl缺乏国际化人才的软肋。 (五)文化冲突与组织内的文化协同障碍我国的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一般是采取与东道国企业合资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