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ocx
下载文档

ID:1084229

大小:19.20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人道主义的思想最初源自西方国家,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人道主义思想才开始宣传。现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扬弃。将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融入人道主义思想中,是对我国社会开展过程中价值导向偏离的矫正,也是未来开展的实践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道主义 古希腊雅典开始出现西方传统人道主义思想,但当时未拜托奴隶制社会色彩,并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表达出不断追求个性自由等思想,使人道主义在一定意义真正得到表达。拿破仑·波拿马公布了法典,人道主义得到立法的保障,资本主义进入了快速开展时期,人们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往人道主义的幸福道路。资本主义确实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开展,同时也使人道主义慢慢衰落了。工人被严重剥削,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措施。空想社会主义者尝试实现人道主义,但是最终失败了,但为進步人士提出了历史性任务。之后,从黑格尔哲学上受到极大的启发。黑格尔哲学不仅可以揭示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样也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揭示社会开展的规律,为之后探寻实现人道主义的真正道路指明了方向。但由于黑格尔哲学不可防止的唯心主义缺陷。这项任务最终由马克思实现了,科学理性和人道主义到达真正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学说是人道主义理论开展的最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并不能割裂开来。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相似,批判旧有的制度,以及拥有特权的阶级等。然而,两者之间又有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对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扬弃,尤其是对费尔巴哈关于人本主义的思想。一是,马克思成功地把人道主义的实现与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在一起。二是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宗教的批判联系在一起。三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必将是实现的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形态,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四是,马克思著作中人道主义思想具有连续性。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道主义螺旋式复归 将“物〞的观念转到“人〞的观念,不依赖于物也不依赖于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真正实现。考察中国人道主义思想开展历史,便更能体会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必要性。首先人道主义的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前开始发端,五四运动提倡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次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人道主义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在“人道主义〞的研究上,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再者是1980年至2003年的“人学〞转向。之前反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学者也转而开始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关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研究又有进一步开展。最后是2004年至今,“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时的人道主义才真正地继承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理念是对人道主义的延续和开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目标的价值矫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体一跃居于世界第二。同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被经济高速开展所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适时调整开展目标,把建设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首先,在政治领域,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更加公平;建设效劳型政府,简政放权;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水平。从传统的国家“权力〞本位不断向社会 “权利〞本位过渡与转型,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大力开展生产力,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开展为经济开展的目标,以保障人民的权益为落脚点健全各项经济制度。 再者,在文化方面,充分重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的精华。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可持续开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效益。重视师德建设,自觉教书育人。 最后,在社会与环境建设上,坚持绿色的共享开展理念,完善生态保护管理的体制机制,划定生态红线,把环境指标纳入经济开展考核目标之内;保障改善民生,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参考文献】 [1]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3]人性的曙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2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