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小学
入学
适应性
研究
教育
对策
论文成绩
学年论文
题 目 小学入学不适性研究与教育对策
姓 名 何柏梅
学 号 0905402041
专业年级 09级小教2班
指导教师 张琪
2011年 6 月 13 日
小学入学不适性研究与教育对策
摘 要
对于刚入小学的儿童,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生活,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生活,因此,增强小学生的入学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小学生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小学生; 入学; 不适应性 ; 教育对策
前言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期,对于孩子是否适应新的群体,家长、学校给予重视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仅仅是物质上的重视,是不够的。从种种迹象来看,仅仅是简单的物质准备远远不能满足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孩子更需要的是生理、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能顺利地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来引导和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作为教育系的一名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进入小学后,儿童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研究小学入学适应性问题,旨在引起幼儿园、家长和低年级教师对小学生入学适应的足够重视,创造条件以至于使孩子在走进小学校园之始,能尽快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根底。
一、小学生入学不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一)对环境的不适应
入学前的儿童的生活是“以玩为主〞,而且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强,生活的大局部时间被游戏活动占据;入学后的儿童的生活是“以学为主〞,学习活动占据了生活的大局部时间。因此,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变。对儿童来说,学校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是陌生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多数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第一次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要自己照料自己日常生活,很自然地会产生孤独、无助、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学习技能欠缺
局部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老师讲课、没有根本的阅读能力、没有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听讲、做作业、制订学习方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考等方面总是不能得心应手,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这些儿童在起点上的差距将被逐渐扩大,比其他人更可能开展成为学校中的学业落后者或问题儿童。这类学生由于没有良好愉快的学习经历,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未知领域没有好奇心,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明显缺乏。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三) 生理和心理状态不良
局部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如意,心理压力大,他们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教师通常也不能关注这些学生的真实感受,不给表达的时机,时间一长,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扰会躯体化,感到体力不支、头昏脑涨、精力缺乏、思维迟钝等,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儿童本身体质欠佳,再加上学习负担重,休息不充足,确实出现身体问题。
(四)人际关系有障碍
儿童入学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将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主要人际环境,但由于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状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多儿童没有谦让、合作的意识,他们不善于与小伙伴商量,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很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的开展。
二、小学生入学不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愿望
1.把智力开发与提早进行读写算混为一谈。现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为群众所知,然而有人把早期智力开发的功能鼓吹到大变活人的程度,许多家长认为,在竞争剧烈的社会背景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求孩子学习拼音、汉字、英语、计算等知识,参加各种艺术训练班,家长与孩子一道忙得不亦乐乎。但研究说明,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精神也会委靡不振,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还有的学者报告,在催早熟的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开展水平,而且会使整体的开展发生紊乱。结果,孩子在不适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对学习的被动和无奈态度。
2.家长包办一切,孩子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危险,父母抱着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比方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这种包办代替的结果: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溺爱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即是如小孩子喜欢小动物那样,爱不释手地把它抓在手里,揣在怀中,捏得紧紧的,塞得饱饱的,它们不会因饥饿寒冷而死,却会因太多的爱抚而窒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入学适应困难,将来社会适应也会困难。
(二)家长急功近利,幼儿园无法科学施教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应该注重幼儿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开展,应该关注幼儿身体成长。在教育方式上,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但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总是很具体,要为幼儿打好文化根底,要学会汉语拼音、要学会汉字、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要背诵古诗词等,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要求刻不容缓,通常是幼儿入园,就要看到孩子在这里学到知识。所以,幼儿教师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去教孩子识字、学拼音、学计算。如果幼儿在园里开心的生活了一天,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交往、体验交往的愉快,这是家长不关注的,可能就意味着留不住幼儿。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方,幼儿入园不管是4岁还是5岁都要拿铅笔写字,不顾幼儿的身心开展,导致很多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而且很难改正。因为幼儿的小肌肉系统尚未发育完好,不具备进行写字这样精细运动的能力。
由于幼儿园不能按照幼儿身心开展规律科学施教,导致儿童入学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缺乏、学习习惯不良,给儿童入学适应带来问题。
(三)儿童提前入学
绝大多数父母为了自己在外更好的工作,于是就抱着这种把孩子寄托给幼儿园,甚至是还未满六周岁就让孩子上小学这种心理,家长认为让孩子过早上学就可以防止孩子没同伴玩耍,同时可以更早的接受学校教育。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
儿童年满6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这是中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但局部家长坚持让儿童提前入学,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不到什么了,早点上学,将来学不好还可以留级补救。在调查中发现,提前入学的孩子适应性较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或晚入学的儿童。“一个小孩,1岁时不会走,4岁时不会骑自行车,6岁时不会在另一个房间里想象这一个房间,10岁时仍不能抽象思维。但到了18岁,他就能做所有这些事情。并不是有人教会了他,而是因为他和他的神经系统演进变化了。〞
可见,提前入学,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学习生活的辛苦,感受到更多的力不从心,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初期,就降低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美好感觉。
三、解决这一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做好入学准备
在学前期,幼儿的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寓教于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孩子的兴趣容易保持。入小学后,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的正规化和学业负担加重,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教师在新生入学阶段要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独立能力、集体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轻松地渡过这一学期。
1.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
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方案、自己决定的时机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泼,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拟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较好
2.使儿童形成对学校的正确态度和小学生意识
〔1〕首先要使儿童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是小学生了,当小学生荣耀,自豪
让他们懂得到学校读书可以获得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长大后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培养儿童热爱学校,喜欢读书的情感。不能以上学对儿童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否那么会造成儿童对上学的恐惧感。
〔2〕引导儿童爱学习,会学习
对于初入学的儿童,首先,要保护儿童好奇心。六七岁的儿童最喜欢向成人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正是儿童好奇心的表现,要及时加以肯定,也可以反过来向儿童提问题,让儿童自己去找答案。其次,要让儿童在成功止呕能够体验学习的乐趣,儿童认得一字,做对一题,会唱一歌等都是学习上获得成功的表现,应让儿童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最后,要为儿童创造表现学习结果的时机,儿童得到表现学习结果的时机,得到赞扬,这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新本领的热情。还要会学习,针对一年级的学习特点和儿童年龄特征,加强对儿童学习方法的指导也非常重要,要指导儿童学会观察,再是指导儿童学会上课。最后,指导儿童学会做作业,帮助他们掌握做作业的方法。
3.培养儿童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儿童的心理,一般儿童都想得到表扬,喜欢听赞扬的话,所以,当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应用“放大镜〞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同时帮助他们找到没有学好的原因。并经常用积极的语言加以鼓励,如;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你能学的更好!不能挫伤儿童的自信心和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时机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总之,以上各方面有助于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使儿童积极主动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中国传统式的教育观念
将近一百年以前,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开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猜测不周全,但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而对于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缺乏。家长应该认识到: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所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是解决小学入学适应问题的关键因素。家长需要树立的教育观念:
1.孩子成长中要有充足的玩的时间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必须让孩子有玩的时间,让孩子享受充分的游戏。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防止地会夭折。〞 在卢梭看来,孩子在3岁时就要长得像3岁的样子。做父母的人不要扰乱孩子生长的秩序,不要“干蠢事〞。卢梭的思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