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
教育教学专业
高校
一流
建设
大学生
学科
选择
影响
教育
教学
专业
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
摘 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的重点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从科教兴国的口号响起,从全国重点高校“211”“985”工程建设,再从“211”“985”工程建设转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探索的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提出,更是开辟整合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大学生对学科学校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思考。本文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关系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更直观的了解和更准确的分析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为高校在学科发展及建立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的关系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上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政策 大学生 高校
一 导言
1.1 调研的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上升到教育领域,逐渐演变成人才之间的竞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WCU)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竞争性政策。据初步统计,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台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纵观各类计划,做法基本类似,都是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遴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学进行重点投入,期望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世界一流。这种重点投入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公共拨款政策。大部分国家将资金投入到大学,赋予大学较大的资金自主使用权;也有部分国家或地区采取投大学和投学科相结合的模式,政府“一竿子”管到学科。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并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历程。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被称作“高校五年计划”的新战略,是继“211”、“985”工程之后,近20年来最大一次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自2016年起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并分三个阶段制定了时间表,其中将“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节点定于本世纪中叶。这预示着,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由此有了新的蓝图。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1.2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能否挤进“双一流”,意味着大学能否把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而改变目前的地位及境遇。重点建设经费本身对高校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高校可以因此而获得一种政策地位,地方政府以此为依据配套建设经费,行业企业以此为依据建立或深化合作,人力资源市场以此为依据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学生报考择校也有了方向。
本次调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高校发展的目的,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更直观的了解和更准确的分析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为高校在学科发展及建立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的关系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上提供一些参考。
1.3 调研对象、方法及资料处理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陕西省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发放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并辅助以查阅相关文献及新闻实事。其中问卷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双一流”政策的相关内容及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该政策实施后各高校应该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去落实等(见附件)。
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表由小组成员对陕西省高校学生进行随机发放,填写好的问卷由小组成员联系并统一回收。在调查中,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收回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回收率为98%。未回收的极少一部分问卷主要是由于同学们对本调查的不感兴、考试繁忙无暇顾及、不小心弄丢等原因所致。电子问卷共收到问卷11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从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作用于调研样本。从回收的问卷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填答问卷十分认真配合,问卷资料的质量较高。
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之后,对资料进行复查与审核,从而对资料的真实性与确切性有足够的信心。然后进行资料转换与数据录入,确保准确无误,并制作表格或者统计图表,更直观的对结果进行表达,最后做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 相关概念界定
2.1 定义及内涵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自2016年起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并分三个阶段制定了时间表,其中将“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节点定于本世纪中叶。这预示着,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由此有了新的蓝图。
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2 双一流政策因何得以成为一种公共政策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是事关国家命运的核心战略。没有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也不可能产生奠定国家比较优势的科技创新成果。当“刘易斯”拐点来到,“人口红利”吃尽的时候,唯有教育和科技红利能够引领中国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之重器,就跟一个国家需要国防力量的强大一样,世界一流大学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共产品。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并不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只能看做一种准公共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需要注重公平竞争,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刻意将资源投入到少数高校身上。而从公共产品与国家意志的视角出发,则又会认为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是一种必须的公共产品。这两种不同的定位导致了学术界对211和985政策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我们姑且称之为集中派和分散派。集中派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公共产品,应当由国家投入进行建设;分散派则认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准公共产品,集中投入只会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破坏高等教育管理的秩序。
“双一流”政策之所以可以纳入公共议程,并且成为公共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必要性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面临巨大的挑战,高层次人力资源要素和科技创新要素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则是供给这两种要素的关键性主体。从可能性来说,“双一流”政策很好地调和了集中派和分散派的矛盾,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共识,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此外,从中央部委的主导意见来看,发改委和财政部期望的重点建设纳入整体拨款和教育部所期待的重点建设继续作为专项管理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调和。
2.3 “双一流”政策和“211”、“985”政策的关系
“双一流”政策延续了“211”、“985”政策的世界一流大学(985更加侧重)和世界一流学科(211更加侧重)的政策追求,但是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首先,整合“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纳入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引导支持。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充分激发高校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的动力和活力。第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第三,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与“十三五”规划实现了同步,有效地避免了五年规划和重点建设规划“两张皮”。
2.4 “双一流”政策的目标和建设任务
“双一流”政策的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建设任务可以概括为: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一流社会服务和一流文化传承。
三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调研对象选取依据?问卷数量?
问卷电影结果分析太简单。后面的结论建议应当与调研结果分析相结合
3.1大学生对择校择科的选择
男生(人)
女生(人)
总计
一流学科
38
19
57
一流学校
20
23
43
表一
根据上表数据可得,男女性别不同,在选取学校和学科时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男生更多的是倾向于一流学科,而女生更多的愿意选择一流学校。当然,这其中的影响因素与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对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的了解、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已经社会和政策宣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2 大学生选择学科专业的依据
性别
自己的兴趣
专业知名度
方便就业
社会趋势
他人推荐
男生
43
56
52
12
2
女生
31
32
65
34
11
表二
根据所上述调查结果可知,有74人次选择学科专业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的,其中男生43人次,女生31人次;88人次依据专业知名度选择学科专业,其中男生56人次,女生32人次。在选择方便就业影响因素时,女生选择人次超过男生,且两者人次都达高峰状态,可见就业是影响学生择学科专业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趋势和他人推荐因素中,女生受其影响要远远大于男生。
3.3 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的关系
关系紧密
关系一般
没有关系
尚不明确
男生
39
12
2
5
女生
28
9
1
4
表三
在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的关系上,有67人认为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21人认为有联系但不是很大,因为他们认为一般的学校里面也有非常好的专业,名牌学校也有一些新生的实力羸弱的专业。3人认为二者没有关系,还有9个人尚不明确,需要深入了解“双一流”政策。
3.4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影响问题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影响好坏的两个问题上,有大部分同学持谨慎态度,既认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但同时又认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会出现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部分高校会制造虚假信息等,导致高等教育畸形发展。大部分同学期待“双一流”建设,认为其会带来巨大的好处,扭转现在学科和学校的尴尬之处;则还有一少部分同学认为“双一流”建设坏处大于好处。
3.5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建设“双一流”
有利的环境
创新科研工作组织体制
一流的师资
国际合作
男生
55
44
57
53
女生
40
32
42
38
表四
在高校如何建设“双一流”的问题上,大学生显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认为有力的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创新科研工作组织体制及加强国际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同学补充说除了上述四个条件外,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领导团队,合理的资源配置,加强国内高校的联系合作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 调研结果及建议
4.1“双一流”政策对学生的影响
在“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的选择上,57%的学生选择一流学科,他们认为一流学科是一流学校的根基,一个学校的好坏是由该校的主要学科或主要专业决定的,并且好的专业在就业时会有明显的优势。43%的学生选择一流学校,他们认为学校的等级影响着该学校学科的排名,就像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明确要求“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