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治理
理念
高校学生
社团
建设
模式
创新
影响
治理理念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创新的影响
摘 要: 在高校治理主体中,学生社团的地位日益彰显。对高校学生社团治理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社团的内在活力,提升社团的吸引力,进而推进高校内部治理改革。本文深入分析治理和管理的区别,在此根底上探讨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学生社团治理 治理理念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局部,更是高校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运行大多面临“两难境地〞,一边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的“权利空间〞,一边是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及其会员的“自由空间〞。事实上,作为社会团体之一的高校学生社团,在从传统管理思维向现代治理思维转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内外部综合治理建设。 一、从管理到治理,一种理念的更新 管理和治理,一字之差,表达的是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及对待高校社团的不同态度。事实上,它们之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一是追求目标不同。管理追求通过控制到达效率最大化,而治理那么关注过程中的协调和互动;二是活动主体不同。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掌握权力的机构和组织,治理活动中的主体可以是公权力部门,也可以是社会化机构,还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三是活动方式不同。管理活动一般采用授权、命令的方式实现目标,而治理活动多采用合作、协商等双向互动的方式确认活动目标并到达活动效果。 具体到高校学生社团这一问题,管理更多的是从作为管理者的高校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命令—执行〞这一简单模式,在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社团缺乏自主性、选择性,高校管理部门对于学生社团“大小事包办〞,严格要求各个社团按照既定开展方向和遵从固定程序开展各类活动。治理更多是从学生社团本身思考问题,这其中高校更多的是协调者、效劳者的角色,该放的就放,该管的认真管好。 二、问题审视:高校学生社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地方高校学生社团实际运行的情况看,其在运行中存在社团工作指导思想错位、社团活动自主权缺位,资源分配不均、社团内部治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学生社团运行权限不清、效能低下、资源利用率低。具体表现在: (一)社团工作指导思想错位 一些地方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开展并不充分重视,更多的是当作对学生组织的一种补充,地位相对较低,加之目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警钟长鸣,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学校团委及各级基层团组织,面对高校中数以百计的学生社团,往往抱着“不求出彩,但求不出事〞的态度面对社团活动,因此对于社团活动是严格审批,能不办就不办,能压缩规模就压缩规模。面对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高校学生社团,面对有数量却没有质量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一些管理者将其视为“鸡肋〞:不能没有,但有了又难管,最终导致高校社团处于有限开展、有限活动的两难境地。 (二)社团活动自主权缺位 目前地方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一般统一归于在校团委,换言之,团组织是高校各级各类社团的主要挂靠单位,各级各类社团都需要接受团组织的指导,因而行政手段对高校社团的开展影响较大。因为人事任免、活动经费、渠道方法等资源掌握在上级组织手中,学生社团要得到良好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由上级组织的意愿和态度决定。学生社团的活动大多需要逐级审批,一些有益的社团活动尝试可能因为缺乏经费及相关资源,难以实施或半途而废,这些都导致学生社团难以真正独立地开展活动。 (三)资源分配不均 一般而言,地方高校限于财政收入,往往对学生社团的投入较少,即便是有投入,也是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管理者认为具有开展潜力的“优秀社团〞或“精品社团〞中。这往往导致局部社团长期“自负盈亏〞,既要维持社团的日常运营,又要有足够吸引眼球的活动邀请广阔学生入会成为会员,面对这种为难的境地,社团负责人要不自掏腰包将活动打造的足够吸引眼球,要不寻求社会支持,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会导致社团活动的商业化、形式化、简单化,最终是社团活动的“自娱自乐〞,难以打造品牌,更不可持续。 (四)社团内部管理混乱 高校社团要获得学校有限财力的支持,必须在规定动作内活动。这种单靠高校评估的方式使得一些学生社团成为高校行政权力的附庸。社团越来越失去自身的特色,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同时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的缺乏规矩意识,即便建立了社团的规章制度,也成为一纸空文,没有遵守执行。社团内部没有形成“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制度安排,更多的时候变成官僚化、庸俗化的小团体。 三、对策: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内外部治理建设 学校要转变社团工作指导思想,改管理为治理,在对各级学生社团的治理上做到从“运发动〞到“裁判员〞、从“划船者〞到“掌舵者〞角色的转变。 (一)落实“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社团外部治理理念 一方面,高校应发挥在学生社团治理中的宏观主导、协调协商作用。学校可以应该综合运用资金扶持、考核评价、规划指导等政策杠杆标准大学生社团,而非简单粗暴地直接干预学生社团事务。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三方评价机构、社团会员、指导老师等纳入对学生社团的考核评比中,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与此同时,学校应明确学生社团治理思路,制定具体治理目标,并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场所,鼓励学生社团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载体。 (二)构建合理标准的高校学生社团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通过完善学生社团内部治理的各项制度,保证学生社团内部的健康运行,并营造阳光向上的组织文化。学生社团治理结构可以由团学主席团、团学代会常委会、团学组织部等机构组成,明确学校管理机关、学生社团和学生等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力边界,正如“治大国,假设烹小鲜〞一样,学生社团虽小,但需要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制度健全,在学生社团申报与成立、经费与指导、管理与开展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的分析与经验的借鉴。 其次,强化会员意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常见于娱乐型、艺术型、运动型、学习型和公益型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各自的职责不尽相同,需要分类管理,但无论开展什么类型的活动,都要切实效劳于广阔会员,真正让会员感受到社团的价值,只有这样,社团才会不断开展壮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和任可。这必将反过来提高会员参与社团内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高校学生社团内外部治理协商机制 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开展,一方面需要学校确定“以生为本〞的外部治理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社团内部完善合理标准的内部治理结构,还不能无视内外部治理的协商机制。高校与学生社团要摒弃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就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协调双方的分歧,将原本學校的命令决策变成学生社团的意见表达和互动参与,对一些复杂问题形成合理的共同认知,实现内外部治理的同频共振、双向互动。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快速普及,学校可以利用共青团工作的新媒体平台,构建协商对话制度和多元化的信息传导机制,切实保障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大学治理的可行性。 总之,要确保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地开展,就必须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加以解决,才可以实现高效学生社团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春伟,王明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开展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3(8):122-123. [2]陈佳俊.高校学生社团开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园,2023(1):78-80. [3]韦蔚.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4):74-75. [4]刘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 [5]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 [6]杨宝忠.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性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 工程来源:本研究系2023年度盐城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会课题地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YCZDJY01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