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docx
下载文档

ID:1079611

大小:40.99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江苏省 海安县 南莫高三 语文 学期 期中
南莫中学2023届高三期中调研试卷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以下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伛偻/身体佝偻 亵渎/买椟还珠 逡巡/怙恶不悛 B.拗口/脾气执拗 血色/一针见血 叱咤/姹紫嫣红 C.稽查/稽首称谢 沮丧/含英咀华 痉挛/不胫而走 D.轧钢/相互倾轧 呼吁/长吁短叹 田畴/觥筹交错 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的路程,连根本出行需求都不能满足。 B.作为人口老龄化大省,江苏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养老效劳设施步伐,全力推进养老效劳工作,让“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C.弃不弃核这一实质性问题,朝鲜的诉求是与美国举行双边会谈,因而改善朝美关系,而核武器是朝鲜最大的砝码,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D.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本届世博会共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知识经济。(不超过40个字)(5分)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然而,当今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一种可持续开展的新型经济模式。随着智力资源的开发,高科技产业迅猛开展,知识经济应运而生。 知识经济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等时机,自驾车到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这本是利人利己的好事。但遗憾的是,有些人在那里玩些啥?在树干上荡秋千,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甚至在“农家乐〞里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标准。 (1)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劝告。(2分)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志斋说 [元]虞集 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那么无专一之趣向,那么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②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那么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那么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养尔气,畜尔力 畜:积蓄 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谕:说明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慑:屈服,改变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制:规定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志向的必要性或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 ①正鹄之不立,那么无专一之趣向,那么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②志无定向,那么泛滥茫洋无所底止。③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④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⑤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 ⑥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者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节奏层次清楚,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4分)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3分) (3)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上片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境?(4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4分) (3)这首词“表为惜春,实有所指〞,请根据作者身世,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1) ▲ ,以光先帝遗德, ▲ 。(诸葛亮出师表)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3)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4)肴核既尽, ▲ 。 ▲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独学而无友, ▲ 。(礼记·杂记) (6)寄意寒星荃不察, ▲ 。(鲁迅自题小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扛 椽 树 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滔滔的河,滔滔的神话和历史,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星转斗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来沓至,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啊不绝。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一部诗经。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代子孙竞相模仿,竞相依依——但,它却与这柳无干。依依者在水一方,假设窈窕淑女,不在陕北。陕北是满眼的干山圪塔。依依者不是这柳。——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③一次一次地被冷落,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碰到谁的头上,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废的样子了。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④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也恍假设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⑤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管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外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这柳。 ⑥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⑦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 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浓郁的泥土气息,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得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⑧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暴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原文有删改) 11.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2.作者为何只喜欢“扛椽树〞这个名字?(4分) 13.扛椽柳为什么千百年来不为众多作家欣赏,却能激发本文作者如此浓烈的情感?(6分) 14.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请探究“这柳〞的象征意义。(5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子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