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docx
下载文档

ID:1079559

大小:21.67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改善 民生 为重 社会 建设
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改善民生成为社会建设重点的原因 首先,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集中表达。以人为本、科学开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提出并坚持的执政理念。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普遍关注中国各阶层利益,注重每个人的生存和开展,把“民生、民权〞以及每一个人的全面开展,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归宿的理念。这一执政理念的贯彻落实,集中表达在民生问题的解决。 其次,民生问题是社会矛盾多发凸现最根本的根源。中国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分化加剧。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引发社会成员对正在或即将变革的社会结构产生个人的重新定位,当今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相当数量的普通民众在主观上已经把自己置于社会的底层,弥漫着对富人的仇视和怨恨,并因为腐败等原因对政府机构抱有不同程度的不满和埋怨情绪。近年来出现的医疗难、上学难、讨薪难、住房难、诉讼难和权益保障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都反映出普通民众不仅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而且更是政治权力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因而有某种较强的不公平感,甚至相对剥夺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由此引发抗诉和闹事事件逐年增加。原本可能是潜在的群体利益矛盾,已经显化为被意识到的社会利益矛盾。因此,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就要解决好民生问题。 再次,民生问题是躲避风险、确保平安的根底。平安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最根本需要。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开展的风险期,或者说风险社会或高风险社会,平安问题就更加突出。一个社会的平安需要涉及到两个根本方面:一是整体社会和国家的平安需要,二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安需要。过去我们主要侧重于强调社会和国家的平安,而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个人生活中的平安。实际上,个人平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更经常、更普遍面对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成员的不平安感,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现实困境〞,即个人生活中已经遇到的实际困难或问题;第二是“未来威胁〞,即可能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威胁或风险。这两方面都与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有关,都与民生问题有关。民生问题可以说是个人平安和整体社会平安的连接点。前者导致“现实性的烦躁〞,后者引发“预期性的焦虑〞。它们都会构成人们的后顾之忧,严重影响社会成员的平安感,降低社会平安指数。 二、当前民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问题。 如今,中国的教育规模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急剧扩张,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并未上升。2023年财政开支的教育经费为3952亿元,仅占gdp的2.16%,低于2022年的2.79%,2023占gdp的2.59%,202322占gdp的2.86%,只有到了2023年才到达4%〞,距国际上平均比重6%有较大差距,致使中国的人均财政教育经费只相当于开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在世界倒数第八位[1]。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迅速膨胀的开支大局部通过收费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统计说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 的差额从1993年的192亿增加到2022年的2776亿,这巨大的差额有相当大局部来源于有就读学生的家庭,可想而知民众的负担之重,中国父母目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已超过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名第一。 (二)医疗问题。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农村、城市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非常突出,近年来医院门诊费平均每年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遭遇“经济困难〞或“不能报销〞困境的患者尤其对医院收费过高表示强烈不满,一般轻易不敢住院,“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开展极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根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造成“看病难、看病贵〞;财政投入严重缺乏,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根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局部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都是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节节攀高,而且医院实行药3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这样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三)就业问题。 当前,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话题。202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就有68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华夏第一考〞之称的公务员考试,竞争剧烈已超高考。据中公教育统计,截止到2023年12月21日16时,共有624649人通过审核,523个职位无人通过审核,平均竞争比例为30:1。教育专家通过数据分析,目前2023个竞争最剧烈的职位已经有9个职位竞争比例超202300:1,竞争程度非常剧烈。截止到现在,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职位竞争比例高达3889:1。同时可以发现,去年同期,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为竞争最剧烈的,竞争比为2144:1,今年此时竞争比例最高职位竞争比高于去年同期[2],这足以说明就业竞争的剧烈程度。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二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充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三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三大矛盾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是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失业那么意味着失去劳动权利,中断了收来源,生活也会由此陷入困境,所以,就业成为民生的首要问题,就业问题至关重要,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时机,不仅是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四)收入分配问题。 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中,收入分配已成为今日民生问题的焦点。群众关心收入分配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增长问题,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收入增长速度很快,群众的生活大大改善。但是,由于体制、开展和公共政策的缺陷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最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落后地区收入差距最为明显,中国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日益突出,日前,西南财经大学发布 报告,称202322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数据显示出中国无论是从全国、4城镇还是农村来看,贫富差距都过大。报告结论称:“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3]〞同时,以农民工、下岗工人为代表的困难群体根本生活并没有完全解决。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近年来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根本上没有提高。而且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就业差距、城乡医疗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三、党对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从党的十八大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对这些民生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党也有了很好的对策。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有所教〞这个由圣贤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报告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三,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效劳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老百姓常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十八大报告在居民收入增长上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是首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把改革开展的“蛋糕〞分好,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开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保犹如一把大伞,为十几亿中国人遮风挡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3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覆盖、保根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目标,表达了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也表达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效劳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5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效劳、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效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稳固根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开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效劳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平安监管体制机制。 四、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现实意义 首先,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其次,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强调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根底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和以生产关系为根底的社会关系的内在统一,既要求大力开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根底,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表达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 最后,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表达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要求。科学开展观要求开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开展观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开展。而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表达,是处理好改革开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一、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