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幼儿教育
比较
中日幼儿教育比拟
笔者从2023-2023年间,两次留学日本。第一次是作为公派交换留学生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日本文化;第二次是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留学生于日本上智大学攻读比拟教育学硕士。
在日本期间,笔者在研究比拟教育以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对日本幼儿园的观察和研究上,所作的硕士论文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都以幼儿教育为题。
本文中,笔者想先从历史角度人手,简单地向读者介绍我国幼教开展初期日本幼儿教育对我国的影响,然后,笔者会用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和一个看似简单的社区活动,为读者分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思考和反思。
历史上日本幼教对中国的影响
1903年,第一所由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办的正规幼儿教育机构一一湖北幼稚园在清政府监督下诞生。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经验的国人来说,借助开展幼儿教育较早的邻国日本的经验就成了最便利和较为有效的方法。于是,湖北幼稚园不仅教育方针和保育方法全盘模仿日本,就连第一任园长也由日本女性(户野美知惠)担任。另外,这一时期创办的其他幼教机构,根本采用的都是日本模式,有的就连教材、教育、乐器都从日本进口。
幼儿教育初创期对日本经验的借鉴和学习,虽然在日后引发了学界和全社会的极大反思,但是不得不说初期对于日本幼教模式的学习,给中国幼教的起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仅在于幼教机构的运营和管理,更大的影响在于日本的先行经验给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制度建立、理论研究、实践方法提供了相对理想的范例。同时,很多由日本人翻译的西欧幼儿教育思想的书籍也被引入到中国,由于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有些专业术语虽本是日语,但已被我们当做中文沿用至今(如:福禄贝尔理论中的“恩物〞等)。
今天我们还要借鉴日本幼教的经验吗
与幼教开展初期不同,今日中国的幼儿教育已经摆脱一味模仿他国的阶段,我国幼教在制度、理论、实践层面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经验和外乡、原创的成果,甚至我们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在走向海外。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止对于他国幼儿教育的研究,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学习、借鉴,转而固步自封。那么,就拿我们的邻国,这个与我们互相抱有复杂感情的国家一一日本来说,我们还要如100多年前那样继续学习其经验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想设置固定的答案,但是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下文中笔者对日本幼儿教育的观察和案例介绍,得出自己的答案。
日本幼儿的衣服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儿童,他们穿着整齐的小西装式的园服,带着圆形的小礼帽,蹬着近乎可以反射阳光的小皮鞋,拉着妈妈的手结伴离园回家。作为学习教育学的笔者来说,起初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有一个疑惑——“难道日本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不活动吗?为什么他们的衣服会这么干净整齐?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的幼儿园存在着小学化现象?〞
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走进日本的幼儿园,当看到幼儿们活动时的场景时,这些疑惑也都随之消解了。原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后先要换鞋,再换一身便于活动的衣服,这些鞋和衣服根本都要每天换洗,因为每天离园后,它们都会被弄得脏兮兮,甚至沾满泥点、颜料,根本看不出衣服本来的颜色。
对于中国的教师或家长来说,到幼儿园后换一套衣服和鞋可能会显得有些多此一举甚至是麻烦透顶。但是,看看日本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各类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我们就会明白这种做法的必要性。首先,日本的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不仅是简单地进行跑、跳等游戏活动,而是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在土里滚,在泥里爬,夏天还可以跳到小池塘或小游泳池里捉鱼,爬杆、踩高跷、跳马等更是必不可少的户外活动方式。而且,幼儿们还会在幼儿园里进行劳作,不单单是种蔬菜、种庄稼,做木工活、垒砖、清扫小动物的小窝棚等都是幼儿喜欢做的“劳动〞。
可见,对于日本的幼儿来说,一套在园内可以随意弄脏的衣服和一身行走在街道时干净整洁的衣服是多么必不可少。前者可以保证幼儿在幼儿园里恣意随性地嬉戏游玩,解放天性;后者可以保证幼儿在公共场合对自己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
相比日本,我们的幼儿在结束了一整天的幼儿园生活后,他们的衣服是干净的吗?据笔者观察,大局部是非常干净的。但与日本不同,其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幼儿更换衣服,而是我们的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没有那么开放,没有那么酣畅,更没有那么无拘无束。这种差异来自哪里,是教师还是家长?笔者在南方某省会城市幼儿园参观时听到的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或许能给出答案——“(教师语:)小朋友们,因为昨天刚刚下过雨,院子里还很湿,所以我们就在教室里进行活动吧。不然我们的小鞋子和小袜子会弄脏弄湿,妈妈会不快乐的……〞
日本社区里的幼儿
近来,日本教育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叫做“三间减少〞。所谓“三间〞,指的是儿童户外游戏的空间、时间和仲间(伙伴、同伴),而“三间减少〞所指的是城市化严重的现代日本,提供应儿童游戏的空间(公园、广场、绿地等)在不断减少;电子化游戏和娱乐的大量开发使儿童户外游戏的时间大大减少;现代社区住房的封闭性和注重个人隐私使儿童拥有的同龄伙伴的数量逐步减少。
为了应对这种现象,一直强调教育国际化的日本开始转向注重教育的外乡化、社区化,在提供应儿童充足的空间资源的同时,通过让儿童亲近社区来到达儿童户外游戏、玩耍的时间和处于同一空间内的伙伴的增加,来应对城市化、电子化、信息化时代带给儿童的影响和冲击。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常参加幼儿园、小学和社区联合组织的课外活动,这类活动的参与者大局部来自幼儿园的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活动的主题通常与社区的事物、环境有关。其中,由东京港区“谷中儿童俱乐部(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的一次活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的谷中〞,组织者是来自社区的志愿者和多所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参与者是4-9岁的幼儿和儿童,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和儿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社区里有趣的地方,抑或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社区里最有特色的资源介绍给来自社区外的大学生们。
笔者有幸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开始前,幼儿和儿童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志愿者带着,各小组按照自己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行进,并且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一台摄像机,用来让小组员们轮流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地点,活动结束后集中刻成光盘留念。
活动中,笔者参加的小组先拜访了小组员们经常跟父母光临的豆腐店。豆腐店的老板非常和蔼热情,但即使这样,小组员们还是中规中矩地先鞠躬,再有礼貌地说“您好,打搅您了,我们可以问几个问题吗?〞经过豆腐店老板的同意后,小组员们有的观察豆腐的种类,有的向老板问东问西,当然也少不了那个虽然操作不太娴熟,却在一丝不苟地记录着的“小摄像师〞。
就这样,小组员们拜访了豆腐店、甜品店、烤肉店、铜锣烧店,最后又去了社区里的孩子们最喜欢的“火箭公园〞。出行结束后,大家集中在社区的活动室内,小组员们一遍放录像一遍向其他组的成员们介绍了他们眼中社区里最有意思、最喜欢的地方,有些小组员还像小导游一样诚恳地邀请我们这些志愿者日后多来社区游玩,品尝美食。
通过这类社区活动,幼儿和儿童不仅收获了探索、表达、交流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社区里点滴的美,还能使这些情绪渐渐升华为对社区、对自己所处环境、对社会、对祖国的热爱,这才是具体的、切实的且有效的爱乡、爱国教育。
难能可贵的是,在日本,这类社区活动是连续开展的,有些社区甚至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开展,每天下午和每个周末都会有社区人员组织社区内的幼儿和儿童参加各类活动,既能挖掘和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还能促进不同年龄儿童间的交流活动,有助于“三间减少〞问题的解决。另外,相信这也能够成为我国幼教界近来倡导的“家园共育、社园共育〞的良好参考。
你得出答案了吗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文章中,日本孩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体能给许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较之下,中国孩子的软弱和依赖令许多教育工作者深感担忧。今天,20多年前存在于中日青少年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吗?再过20年,当今天的幼儿成人,那时的中国青年和日本青年再站在一起比拟,会有怎样的差异?如果你能亲身走进我国的幼儿园和幼儿的家庭、社区,再与日本相比拟,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作者单位系青岛智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