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统筹
当前
信访
保维稳
出奇
统筹当前大信访为保维稳出奇招
统筹当前大信访为保维稳出奇招一、信访制度的历史和开展
信访制度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而且是中华文化中一项极具特色的制度。早在古代就有进京拦轿“告御状〞的说法,是指冤民越级直接上书中央机关或直接诉冤于皇帝的申冤方式。再如“登闻鼓〞,即冤者不服判决,可以不受诉讼审级的限制,击鼓鸣冤直接诉冤于皇帝,有专人受理并由皇帝指定官吏重新审理的“登闻鼓〞直诉制度。在中国古代信访现象和制度早已有之。当然,那时的信访制度还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信访制度,充其量是一种直诉制度。直诉制度,是指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控告人可超出一般受诉官司和申诉程序的一项诉讼制度。现在的信访制度就是由古代的直诉制度开展演变来的,只是现在没有专制制度下的皇帝,信访只能找高层领导,通过法律外的途径解决。另外,欧美国家也有信访制度。例如美国等西欧国家“独立检察官〞等制度。这个制度起源于瑞典。1809年,瑞典国会任命了“独立检察官〞专门保护平民的权利免受行政官员的损害。“独立检察官〞的设立,开创了北欧信访制度的先河。因为“独立检察官〞的权力很大,不管所调查的官员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他们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调查取证,如此,才能较好地保护人民不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权利。这个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涉及到西欧和北美。如丹麦1955年设立“独立检察官〞,7年后,挪威设立。法国和奥地利分别于1973年和1977年设立。到了2023年,大约有110个国家设立了“独立检察官〞。“独立检察官〞不仅在政府机关有,北美的一些大学如俄亥俄大学也设有“独立检察官〞。很多私营公司如报社和企业也设有“独立检察官〞,处理读者或消费者的上访类投诉。法治比拟完善的西方国家尚保存上访制度。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经过几千年来的开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同时也留下深刻的教训,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吸收和借鉴。
信访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展和演进实际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十分重视人民的信访工作。在那时信访活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党依据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了解了大量的敌情,联系了广阔的基层群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埋葬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信访在新中国的成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信访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广阔的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极高的热情投身到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人民群众的信访热情空前活泼,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信访制度便随之产生。比方到1957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机关处理人民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暂行方法(草案)等。中央机关和地方政府总结归纳了各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中央到地方,信访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方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新中国的信访工作和信访制度在功能上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从最初共产党询政、问政与民,广泛、密切地联系群众,到化解纠纷、实现权利救济,解决人民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该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群众发动型信访。从1951年政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出台,到1978年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召开。人民信访工作经历了开展、活泼、受挫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信访受到政治运动、经济社会开展的制约,每逢政治运动出现或结束,来访来信就会增多,反映揭发他人问题,要求平反,落实政策。第二阶段,拨乱反正型的信访。从1978年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召开,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召开。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全国积案如山,急待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来访来信的主要内容涉及解决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信访又走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位置。这一阶段是信访工作的修复阶段,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维护正当上访群众的利益,稳固开展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形势。第三阶段,安定团结型信访。从1982年全国第三次信访工作会议召开到现在。从1982年国家宣布拨乱反正任务的根本完成,信访制度的主要功能转变为化解纠纷、实现人权救济。这一时期也是信访工作改革的尝试阶段,1995年信访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法制化的开始。这一阶段信访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开展。1995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85号令,发布信访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标准性信访法规,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开始从行政命令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法制化轨道。其后,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信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上升,并且一直在高位运行,2023年全国首次突破1000万件,2023年到达1300多万件次,特别是越级进京走访增势迅猛,群众信访上升幅度呈现出“倒金字塔〞型。当年国家上升19.5%,省级上升17%,市级上升13.9%,县级上升11%。二是集体上访大幅度上升,涉及群体利益的矛盾性十分突出。上访呈现出反复性、组织化等新的特点。三是重复信访仍然较多,初信初访也在增加,说明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点又在增加。四是信访方式比拟剧烈,围堵党政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铁路、公路交通等过激行为时有发生,其中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出现了上访群众集体跳金水桥,温家宝总理的车辆被拦截,湖北省黄石市十几人冲击中南海,甚至个别上访群众喝药自杀,等等。五是“信访不信法〞现象比拟普遍,信访中夹杂着大量属于“官司〞性质的内容,许多事情本应通过正常的复议、诉讼、仲裁渠道解决,但不少人都要通过信访来寻求解决,等等。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政策上原因,也有工作上问题,但总体就是,1995年发布的信访条例,不适应新形势下信访矛盾的解决和信访群众情绪的梳理,也暴露出信访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比方:一是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二是信访问题处理层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三是对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监督力度不够;四是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标准。在此大的背景和形势下,2023年1月1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31号令,公布新的信访条例,成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信访制度法制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务院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法治政府要求,认真总结信访条例实施以来的经验,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了修改信访条例的总体思路,就是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机制,维护信访秩序,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了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信访事项处理机关的责任,也对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督办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许多新的规定。二、信访制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群众信访活动的特征
伴随我国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宽,诸多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信访工作被喻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信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益补充,要坚持、加强、创新、完善。这一论述说明了信访工作的六个特征:1、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非敌我矛盾,不以推翻政权为目的。2、根底在于效劳人民。我党的一贯宗旨。3、属于显性矛盾。与隐性矛盾对立。4、可逆的裂痕矛盾。群众信访问题解决后,息诉罢访。5、政府必须最关切的矛盾。国家层面扫黑除恶、省级层面不动产登记。6、长期存在并不断加强。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2023年成立,作为全国信访系统成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业的理论研究机构。至今成果文字量达2023万字,相关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果有:接受国家信访局委托开展信访立法前期研究,起草3部信访法〔专家建议稿〕,并出版多部与此相关的著作;公开出版全国唯一一份信访理论期刊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创立全国首个“信访数据资料采集与统合利用系统〞,建立20个专业数据库,储存数据量达16亿条。在此根底上,研究中心研发“信访数据深度挖掘与决策支持系统〞,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创造专利;从2023年起在全国率先进行“社会矛盾指数研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中国科学院第三方评估中心的评估认为,该项目是我国社会矛盾治理领域的重大创新;创立国内首个“信访数据实验室〞。2023年,研究中心推动建立全国首个“中国信访大数据学术与应用研究联盟〞;自主研发“智慧信访〞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信访指数应用系统〞等。信访存在的必然性1、负正效应。解决不好,降低执政形象,解决到位,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2、隐形助力。各类信访现象短时间造成了不良影响,反之推动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更好更快的提升执政能力。3、刚性依赖。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党和政府最直接发现问题的最重要渠道,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4、特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建设中重要的组成局部,是法治社会重要的补充局部。三、新公布信访条例主要内容2023年1月1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31号令,公布新的信访条例,成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信访制度法制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务院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法治政府要求,认真总结信访条例实施以来的经验,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了修改信访条例的总体思路,就是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机制,维护信访秩序,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了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信访事项处理机关的责任,也对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督办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许多新的规定。2023年新公布信访条例分总那么、信访渠道、信访事项的提出、信访事项的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法律责任和附那么等内容,共七章51条,具体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总那么,共8条,指出了修改信访条例目的及信访工作的总体原那么、组织机构及工作格局等,具体条款在视频文件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主要讲一下具体解释:一是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设立专门信访工作部门,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效劳。二是总体原那么。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三是工作格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四是领导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第二章:信访渠道,共5条,对拓宽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等提出要求,主要规定有:一是行政机关要公开有关信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 、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在信访接待场所或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信访事项处理程序等。二是要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设完善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目前,我市的信访信息系统已经实现全覆盖。三是建立主动接待的信访制度。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第三章:信访事项的提出,共7条,规定了信访事项的提出方式、信访材料的客观依据以及信访行为后果,具体包括:一是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不服其职务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