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湘西
地区
新农村
建设
思考
补偿
标准
对湘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
。湘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既存在观念上的困惑,又存在开展思路、开展方式上的误读,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找准农民增收的增长点,以“大分散,小集中〞方式推进小城镇建设,采取着眼于农民自身能力提高和农村经济长远开展的扶贫措施,加大金融财政扶持力度,才能走出一条特色明显,适宜性强的“三农〞开展之路。
关键词:湘西北新农村开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04-4914(2023)2023-180-03
湘西北地区包括湘西州8县(市)、XX市4县(区)和临近的怀化、XX市局部县(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9个,是XX省经济文化欠兴旺的贫困山区。农村根底设施落后,自然生产条件较差,农村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民单家独户经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增产增收的难度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速度缓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正在逐渐改变,湘西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展:用电用水难的问题已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在被调查的17个行政村,60%的农户生活用水问题已经根本解决。新农村建设实施前的2023年,湘西州、XX市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766元、220233元,新农村建设实施五年后的2023年,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加到3674元、4039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湘西北地区农民实际增加的收入与全国、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全国和XX省农民人均收入2023年分别为3255元、3118元,2023年分别为6977元、6567元。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得益于国家刚性的支农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种养补贴等措施的落实,“村村通〞等民生工程使农村的根底设施有了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开展,以及外出务工工资上涨等,农民在外乡劳动所得只占总收入的30%,影响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开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存在。
一、困惑湘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历史遗留下来的“上学难、走路难、看病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又面临“人才难、技术难、资金难〞,新老矛盾交织,制约着湘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在这些矛盾的背后,既存在农民、乡镇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误读,又有地方政府的实施措施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的短期行为,更欠缺对解决农民现实生活困难与谋求农村经济可持续开展的统筹兼顾。
(一)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想预期与现实的生活状态存在较大的反差
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落实,尽早改善农村落后的根底设施,期待增收致富,生活宽裕,教育、医疗有保障,是广阔农民的共同愿望,但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效果并非农民所愿,XX县区某乡的村民反映,“村村通〞工程的标准是公路通到村部,而实际受惠的村民缺乏50%。XX县区某乡202223年、202223年农民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比例分别为13%、16%。现实的反差,让农民担忧新农村建设是政府搞形象工程,虎头蛇尾,不能长久坚持,由此对乡村干部和基层政府产生不信任,导致基层政府的工作难以继续。受访的344户村民79%认为乡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作用不明显,82%村民表示乡村干部考虑自己的利益比群众多,42%的村民担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权谋私。
(二)对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既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又存在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倾向
农民普遍认为,只要国家拨款就可以建设好新农村,只要有钱就能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而对知识、技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如何通过自身积累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没有明确的方案安排。许多农民拿到种养补贴后,不是用在开展生产上,而是花在了其他方面。调查显示,41%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标、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受访的乡村干部都无一例外地希望把自己所在的乡村确定为县市的扶贫点,企望通过扶贫的捷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对如何引导农民通过学习农业技能增产增收,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等方面却缺乏明确的思路。
(三)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业技能素养普通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推广使用难以接受,仍旧凭传统经验从事农业生产
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效果。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地域优势的湘西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洪家关乡202223年农业劳动力总数为12193人,其中文肓占比1.9%,小学为23%,初中为62%,大专及以上为1.5%。洪家关乡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根本反映出湘西北地区农民素质的概况。调查显示,83%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学习或培训,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使用普遍没有兴趣,仍旧持“靠天吃饭〞的观念来从事农业生产,扶贫返贫的现象不在少数。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必然会对农村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开展思路形成制约,阻碍农村经济向农业现代化转变的进程。在信息相对闭塞,视野又不开阔的贫困山区,这种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长远的。XX县区杨柳铺乡三合村一万亩油茶林是上世纪70年代XX市的油茶基地,由于人才、技术、信息缺乏,当地村民只能依靠原始方法生产加工,每年茶油产量不到2500公斤,现已根本荒芜。类似的情况在永定、龙山、永顺等县都存在。一方面农民增收的途径狭窄,另一方面对现有资源又无力开发利用。湘西北地区各县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中药材、油茶、楠竹等自然资源,由于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正在逐渐退化。
(四)基层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可实际操作性,实施措施欠缺制度保障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农村“示范村〞不能以点带面,达不到示范的真正目的。被访县(区)的“示范村〞都是距离县城中心较近的村组,交通条件、经济根底相对较好,只要政府稍加重视,上一、两个工程,就可以看到效果,而真正偏远贫困的乡村很难有这样的待遇。正如村民所说的“好是好,就是学不了〞。二是新农村的规划太原那么,没有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可以实际操作实施的规划,以工程来替代规划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扶贫措施欠缺着眼于被扶对象的长远开展,重工程建设,重实物资助,轻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人才的培养。劳务输出是很多县(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而这一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长远开展大计。对如何创造条件,让农民就地工作、创业缺乏有实效的招数。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