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道经的分类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1073970

大小:22.90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经 分类 范文
天道酬勤 道经的分类 罗伟国 道教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提出新的理论,从而便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经书。此外,还有一些道经,托名于吕祖、文昌等降笔,有的那么是扶鸾所得。 对于道教经籍的分类,各家有不同的标准。这不仅因为学者的视角相异,更因为归入道书的内容太杂。比方,在宋代郑樵所撰通志·艺文略中,收有道类图书1323部,3706卷,分为老子、庄子、诸子、阴符经、黄庭经、参同契、目录、传、记、论、书、经、科仪、符怼⑼履伞⑻ハⅰ⒛谑印⒌酪、辟谷、内丹、外丹、金石药、服饵、房中、修养等25类。其中老子90部,290卷;庄子49部,516卷;诸子46部,294卷;阴符经39部,54卷;黄庭经30部,57卷;参同契19部,31卷;目录11部,144卷;传103部,404卷;记32部,93卷;论58部,151卷;书44部,452卷;经85部,186卷;科仪54部,78卷;符103部,159卷;吐纳74部,94卷;胎息30部,39卷;内视23部,25卷;道引22部,22卷;辟谷8部,8卷;内丹40部,44卷;外丹203部,310卷;金石药31部,35卷;服饵48部,86卷;房中9部,18卷;修养74部,118卷。 在明代胡应麟所撰少室山房笔丛中,亦曾谈到唐、宋道藏的分类情况——— 唐开元中道藏共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其后残缺。宋王钦假设等刊补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玄部一千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真部一千四百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卷。 明代在编纂道藏时,其目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七部,详见于明末北京白云观道士白云霁所撰道藏目录详注。四库全书提要对此有一段论述——— 白云霁,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人。是书成于天启丙寅,以道藏之文,分门编次。大纲分“三洞〞、“四辅〞、“十二类〞,每条各有解题,如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之例。所列诸书,多捃拾以足卷帙。如刘牧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张理易象图说内外篇,雷思齐易外别传、易筮通变、易图通变,旧皆入易类。穆天子传,旧入起居注类。山海经,旧入地理类。扬雄太玄经,邵子皇极经世,鲍云龙天原发微,旧皆入儒家类。墨子,旧入墨家类。素问、灵枢经、八十一难经,孙思邈千金方,葛洪肘后备急方、急救仙方、外科秘方,寇宗侗静菅芤濉,旧皆入医家类。公孙龙子、尹文子,旧入名家类。韩非子,旧入法家类。孙子,旧入兵家类。鬼谷子,旧入纵横家类。鬻子、⒐谧印贰ⅰ痘茨献印贰ⅰ蹲踊子、刘子,马总意林,旧皆入杂家类。录异记、江淮异人录,旧皆入小说家类。黄帝宅经、龙首经、金匮玉衡经、玄女经、通占大象历、星经、灵棋经,旧皆入术数家类。陶弘景华阳隐居集,邵子击壤集,吴筠宗玄集,旧皆入别集类。虽配隶或有未安,门目或有改易,然总无以为道家言者,今一概收载,殊为牵强。盖二氏之书,往往假借附会,以自尊其教,缺乏深诘也。如上所述,道教经籍按其渊源及传授系统的不同,可用“三洞〞、“四辅〞、“十二类〞来分类。 一、三 洞 所谓“三洞〞,是承袭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这一名称,指的是“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属于道教经籍中最重要的三局部。曾有道教学者指出——— 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圣之首经。ビ纱丝杉“三洞〞在道经中地位之重要。 因为道教经籍来源不一,开始的时候各有自己的传授系统。 道教三洞宗元和三洞并序都认为:“洞真部〞是天宝君所说道经,列为“大乘〞;“洞玄部〞是灵宝君所说道经,列为“中乘〞;“洞神部〞是神宝君所说道经,列为“小乘〞。天宝君、灵宝君和神宝君各为教主,他们的分工是:天宝君当洞真教主,弘扬洞真教法;灵宝君当洞玄教主,弘扬洞玄教法;神宝君当洞神教主,弘扬洞神教法。 道藏经目录卷首对“三洞〞作了详尽的解释——— 洞真部,那么无上法王元始天尊所出,号“洞真经〞,而为大乘上法,乃九圣之道。其局部为十二类:一曰“本文〞,即三元八会之书,长行缘起之说,为经教之本之例;二曰“神符〞,即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之例;三曰:“玉诀〞,如河上公注释道德,解金书之例;四曰“灵图〞,如含景五帝之象,图局三一之形之例;五曰“谱录〞,如生神章所述三君之本行,所陈五帝之示形之例;六曰“戒律〞,如防止六情十恶之例;七曰“威仪〞,如斋法典式、请经轨仪之例;八曰“方法〞,如存三守一、制魄拘魂、策役鬼神、祈祷雨!⒓糜亩认灾例;九曰“众术〞,如变丹炼石、化形隐景、阴阳术数、药饵导养之例;十曰“记传〞,如道君本业、皇人往行之例;十一曰“赞颂〞,如九天旧章之例;十二曰“表奏〞,如六斋启愿、三会请谒之例。凡系元始天尊流演者,各系于其类。其辅那么有太玄部。 洞玄部,那么三界医王太上道君所出,号“洞玄经〞,而为中乘中法,乃九真之道。其部亦有十二类,与前洞真所部并同。凡系太上道君流演者,各系于其类,其辅那么有太平部。 洞神部,那么十方道师太上老君所造出,号“洞神经〞,而为小乘初法,乃九仙之道。其部亦有十二类,与前洞真部并同。凡系太上老君流演者,各系于其类。其辅那么有太清部。 此外,又有正一部。“正一〞者,那么通贯已上洞辅之部,归会于此。凡七部,故曰“三洞〞、“四辅〞。后世所造经书,往往托名于“天尊〞、“道君〞、“老君〞等所授,并编排出详细的传承系统。“三洞〞的传承系统不同,其教主的地位亦有差异:玉清元始天尊位列第一。隋书·经籍志认为———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所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 上清灵宝天尊(在唐宋时期及唐宋之前称为“太上大道君〞、“太上道君〞)位列第二。云笈七签引洞玄本行经的说法——— 太上道君者,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坐七宝骞木之下。……广度天人,慈心于万劫,博济于众生,功德之大,勋名缮于亿劫之中,致今报为诸天所宗焉。 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位列第三。抱朴子·杂应篇描述——— 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那么起再拜也。老君之形,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成七寸,额三理,上下澈,足有八卦。民神龟为戕,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仙经中也。 上述太上老君的真形,道经中虽有描述,道观中却不立。 二、四 辅 所谓“四辅〞,指的是梁代孟法师增益的“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部,是对“三洞〞体系的解说和补充,属于道教经籍中的辅助部05史料与知识 分。 按照道教义枢和云笈七签的说法,“太玄部〞挂靠“洞真经〞,是对“洞真经〞的阐述与开展;“太平部〞挂靠“洞玄经〞,是对“洞玄经〞的阐述与开展;“太清部〞挂靠“洞神经〞,是对“洞神经〞的阐述与开展;“正一部〞与“洞真〞、“洞玄〞、“洞神〞及“太清〞、“太平〞、“太玄〞都有联系,通贯三乘,遍陈六部,对各传授系统的道经都有解说和补充。 上述“三洞〞、“四辅〞的分类方法,在明代编正统道藏时虽然还在采用,但操作中分部经常混淆。例如,“洞真部〞中,误入了“度人经〞诸家注本,这些当归入“洞玄部〞;还误入了道家诸子注疏,这些当归入“太玄部〞。又如,“正一部〞中,误入了“上清经〞,这些当归入“洞真部〞。 三、十二类 所谓“十二类〞,是对“三洞〞内容的区别和划分。“洞真〞、“洞玄〞、“洞神〞之下,各分十二类,加起来就是三十六类经,也称作“三十六部〞。 按照道教义枢和云笈七签的说法,“十二类〞的名称及内容如下:1、本文类。为道教各大经系经典的原本真文。 2、神符类。为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3、玉诀类。为各家道经注解和阐述。4、灵图类。为道经原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经书。 5、谱录类。为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典籍。 6、戒律类。为功过格及戒规、科律一类的经书。 7、威仪类。为斋法、醮仪及道教科仪制度之类的经书。 8、方法类。为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的著作。 9、众术类。为介绍外丹炉火、五行变化以及术数之类的方术书。 10、记传类。为众仙传记、碑铭以及山渎道观等有关的志书。 11、赞颂类。为赞颂灵章、诸真宝诰、步虚词等歌颂赞倡之类的著作。 12、章表类。为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以“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来划分、整理道教经籍,既反映了其传授系统,又反映了其实际内容。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种双重标准的分类体系。它的创造和应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其合理性。但由于后世道经越来越多,传授系统纵横交错,渐渐地混乱起来。首先,“三洞〞之名已失去了原来的含义,难以确切地反映出本部经书的真实内容;其次,“四辅〞之下没有二级、三级分类,过于庞杂,检索起来显得不便;第三,“三洞〞各分“十二类〞,既有牵强之嫌,亦有重复之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