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问题及其应对.docx
下载文档

ID:1070767

大小:21.5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学生 德育 生活 问题 及其 应对
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问题及其应对   摘 要: 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是将高校德育回归于生活,这是高校德育改革与开展的趋向,也是社会进步与国家富强的需要。本文从“德育生活化〞的相关内涵剖析入手,解读国内外高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现状,提出应对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的运行路径。  关键词: 德育生活化 运行问题 应对措施  由于当前人们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理性分析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定位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  一、“德育生活化〞内涵阐释  所谓“德育〞,是指促进个体自主建构道德的价值引导活动。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政治教育的总称。学生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德育生活化〞指的是学生的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开发、利用、整合富有正确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和现实题材,通过各项相关的德育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感悟、构建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德育[1]。  “德育生活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其健康的思想人格、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政治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进步。  二、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外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实施现状。  1.国外——渗透式生活化德育,全方位地为德育效劳(以英国高校为例)。  英国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英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十分注重高校的德育,英国高校经过数百年来的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渗透式的生活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模式。  英国高校的德育全面渗透于各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政党和宗教团体、课程和社会效劳等学生能接触到的人员、场所及事物,都会成为德育的载体。英国高校优雅的校园建筑、浓厚的校园环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形成的校园气氛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影响较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思想的养成。其德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本国社会制度及政治经济的高度认同感,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及體会,进行自我反省,从而悟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观念;英国高校的德育十分注重在包括历史、文学,甚至是理工学科方面的渗透,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中道德观念的思考,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2]。  2.国内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批判以往学校德育模式的同时,德育回归生活成为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高校德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生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比方开始的1995年组织大学生们到校外举办爱心学校的活动,结合了社会公德与校园生活;接着开展的一系列以清洁校园为主题的文明修身活动,引导大学生们在劳动中树立环保、责任等意识;教学方式方法上,体验式教学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新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实践,产生自我体会,促进自我教育,知行合一,从中获得自我成长。这些无一不表达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在生活德育理念的影响下诸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德育正在进行着令人欣喜的改变,演讲、小品、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纷纷走进课堂,德育公益活动、公益广告等渐渐进入学生的生活,大学生们都逐渐喜欢上德育课。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一些问题。  1.德育主体不明确,德育形式欠丰富。  目前我国局部高校颠倒了学生德育工作中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将德育工作者作为主体,把学生看成客体,导致德育工作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在这样的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以居高的姿态,通过课堂说教方式,单方面乏味地向学生传达思想的是否崇高性、道德的是否合理性及政治的是否正确性,德育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化,忽略实效性。  2.德育资源不充分,德育制度欠完善。  首先,在师资力量上,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综合素质及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选择对高校“学生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局部德育教师素质不高,其言行举止、生活作风不够雅观,德育内容陈旧,德育方法空洞,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开展需要,单纯以自我价值心态为教育导向,盲目地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故难以切实有效地开展。其次,因为德育工作见效周期长、效益抽象化,直接导致一些高校对德育资金投入缺乏。此外,一些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弱,社会上通过多种社交媒体及信息载体传播出来的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一些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势必将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阻挠因素。最后,我国中小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的功利性较弱。目前的德育体制缺乏有效的结构支持体系,在制度、队伍、机构、模式等方面还有诸多需要协调和标准的关系,存在导向不当、责任模糊与评估主体不明等一系列问题[4]。  3.德育力量不全面,德育途径欠开掘。  就我国高校的德育现状看,德育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的德育教育以课堂为主,内容局限于德育教材,考察仅停留在书面考试层面,目标缺乏层次性,脱离生活,这样的德育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德育生活化〞,即是要将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贴近于生活,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途径方面,学生接触到的德育教育少,主要还是大学生们较乏味的课本和说教式教育,途径和形式都单一,不利于高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开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