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中国汉族民间舞道具的文化内涵.docx
下载文档

ID:1067810

大小:21.75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最具 代表性 汉族 民间舞 中国 道具 文化 内涵
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_中国汉族民间舞道具的文化内涵   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各个侧面对舞蹈道具进行探索,大家越来越关注舞蹈道具的研究,这是因为,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绝大多数的汉族民间舞蹈表演是通过道具来完成的。这些作为汉族民间舞蹈品种的标志性舞具,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表演载体的单纯功能,因而它将成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成为舞蹈认同的标志。   在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道具多样,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它们的挖掘整理研究不仅是对汉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也是对中国民间舞蹈传承载体的保护。舞蹈道具中所积淀的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深刻折射出汉族人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久远的农耕史,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追求桔祥幸福的文化内涵。   一、道具――在象征中追求桔祥   自古以来,汉族人民就特别注重吉利、祥瑞的心理感受。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与大自然相处和斗争的过程中,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先民中广泛存在着鬼神信仰和自然崇拜,产生了祸福灾祥同在的哲学思想,并由此形成了去祸趋吉的心理诉求和行为标准。而汉族民间舞中大量的道具正是人们求吉祈福的集粹,是人们表达追求桔祥幸福、如意顺利、欢乐喜庆、和谐美好等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情感、愿望的象征物。我们可以从汉族的舞蹈道具中,感受到从古至今人们对桔祥的追求。想想看,汉族的龙舞、凤舞、麒麟舞、狮子舞、貔貅舞、鲤鱼舞、鹤舞……哪一个舞蹈的道具不是桔祥的化身呢?   龙、凤、麒麟等舞蹈道具作为象征的桔祥物,负载的被象征的文化内涵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凝聚,是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在人们社会行为中的折射。民众把自己善良美好的主观意识、观念等负载到能触可摸的桔祥道具上,融汇进龙腾凤翔、麒麟欢舞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寄托人们精神的实际表现,由此反映了人们的向往与追求。汉族民间舞动作性与思想性的融合,也集中表达在道具舞蹈动作名称与动态特征上。通过道具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崇高向往及审美习惯。如“凤凰展翅〞“鸳鸯戏水〞“犀牛望月〞等,这些舞蹈道具形成的动态与形象,表达了汉族人民追求桔祥的心理企盼。它所带来的象征意味,使表演者与观众得到一种心理上的享受,也正是因为这些有意味的道具,才使得它们更加广泛持久地在汉族各地流传和使用着。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汉民族对幸福桔祥的追求是不遗余力、矢志不懈的。在趋吉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对事物的开展往往做出有利于自身的解释或赋予它有利于自身的意义,并将某些自然事物和文化事物作为桔祥观念信仰,通过这些自然事物和文化事物象征性观念的发挥,托付起中华民族诸多喜庆桔祥、幸福平安的向往和追求。   二、道具――在舞动中表达农耕历史的轨迹   汉族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黄河中游一带,这里黄土谷地的自然条件非常适于原始农耕的开展,因此成为汉族农耕文化的发端地。并且在中国文化地理•自序中也曾谈到“汉文化根本上是农耕文化〞。这一观点映射出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自古以来不管是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无不如此。而汉族民间舞蹈是我国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汉族农耕生活的生动写照,无论是舞蹈的内容、形式,还是动作、表演,以及舞蹈的时节,都和农耕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舞蹈中使用的道具更表达出中国农耕文化的特点。①   例如,流传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跳春牛,就具有浓郁的中国农耕文化色彩。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由古代踏歌或村田乐演变遗留下来的。这种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人戴牛头面具,做拉犁状,另一人执鞭在后赶牛,两侧有扮成农夫、妇女或儿童的做播种的舞蹈动作,大家一边舞蹈一边歌唱;有的两人披牛形道具,表演各种耕牛的动作;还有的在村头场院制一竹、纸或布的牛形,众人围绕它边唱边舞。包含着人们迎春、劝耕、祈望五谷丰收的美好愿望。   “鼓〞作为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具之一,蕴含了大量农耕文化的痕迹。劳动人民把雷霆的轰鸣、春天的温馨、万物的生长等,都集于“鼓〞这一实物与概念之中,人们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因此,鼓也就成为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发着人们从事辛勤的农事劳动。   自古以来,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龙与天时地利、四季更迭密切相关,是“播云布雨〞、保佑丰收的神物。所以源于古代农耕文化的龙舞,一直为历代宫廷与民间所关注,舞龙的技艺得到不断提高,龙舞的造型愈加精美,表演形式更为多种多样,遂成为今日古代舞蹈文化遗存中最具特色的道具舞蹈,又是当代农耕文化型的民间舞蹈形式。   三、道具――在传承中积淀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总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长期在特定自然的、历史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和人民生活。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在振奋民族精神和塑造民族品格的同时,还陶冶了人们的心灵、情操,从而带来思想、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净化。   我国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它是广阔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为了满足生活的各种需要而逐渐生成,并不断加以修缮、丰富而开展过来的民族文化总体的一局部。它深印着广阔人民的足迹,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局部,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民俗文化的很多方面。在汉族人民生活中,无论是农闲时节,婚丧嫁娶、还是迎神赛会之时,人们都要举行歌舞活动,尤其在春节、灯节等传统节日里。按各地习惯的不同,把民间舞蹈活动分别称为“走会〞“出会〞“赶会〞“灯会〞“闹秧歌〞“扮社火〞等。每到过年、逢庙会时,秧歌队便在街头演出,载歌载舞,久而久之,成为习俗……在这些民俗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舞蹈中的道具,道具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包含着浓郁的民族和民俗文化色彩。   例如,在我国河北南部地区,因祭祀活动而流传下来的“彩帷〞,就是因道具而得名的舞蹈。旧时,当地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彩帷〞要参与“寨冢〞庙的祭祀活动,人们要烧香、燃纸、跑帷子。所谓庙祭,其实是古代冀南人崇神尚巫之风的延续。随着时代的变化,“彩帷〞又参与到具有宗教内涵的民俗活动中,逐步由单纯的祭祀,转化为兼而娱人,成为欢庆元宵节民俗活动的舞队之一。②   民间舞为适应群众的民俗心理、民俗行为的需要,还常把民间寓意桔祥的一些俗语、谚语或民间传说故事,升华为各种舞蹈形式,从而增加民俗文化的色彩。在这类舞蹈中,道具的运用又尤为突出,它积淀和蕴藏着汉族民俗文化之精髓,浓缩着人们对传统道德标准的认识,折射出民众对是非善恶观念判断的一种表现。   如独角兽舞就源自一个民间传说,表现包拯错断颜查散,颜查散被铡后,冤气不消,尸身不倒,肚子乱鼓,并从脖子里伸出一只脚,表示颠倒了天理,包公惊异,复查此案,终于昭雪了冤案。此舞充分发挥道具的形象作用,寓严肃悲怆的主题于幽默幽默的舞蹈之中,能引发人们的深思。   由此可见,民间舞蹈的创造和传承是在特定的民俗活动中进行的,汉族民间舞蹈道具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道具是依附于民俗活动中,又表达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物化载体,它与民俗文化是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开展的。   道具在汉族民间舞蹈中所表达的这些文化内涵,是汉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逐渐沉积下来的,它深厚、久远而博大,远远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说完的,但希望通过本文对汉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几点论述,可以为我们从舞蹈本体以外对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进行思考找到一个新的途径。      注释:   ①参引自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第88-89页 上   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版   ②参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第851-861页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22   [3]梁力生,葛树蓉.中国龙舞[M].重庆:出版社.2002年:   1-100   [4]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220   [5]严昌洪,蒲享强.中国鼓文化研究[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6]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227   [7]重庆市文化局.重庆民族民间舞蹈集成[M].重庆:西南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张华.中国民间舞与农耕信仰[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9]叶春光,罗学光.中国麒麟文化[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   社.2004   [10]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   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69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