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贫困地区
农民
脱贫致富
思考
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思考
州ee苗族自治县是滇XX县区一个典型的杂居型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地理上较多处于偏僻山区,多民族大杂居而单一民族相对聚居,经济社会状态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及多种因素的限制而开展滞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几年来,ee县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开展路子,能过全县干部职工和广阔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取得可喜的成就,一部份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仍有许多群众处于温饱线之下。
一、ee县开展现状
ee苗族自治县位于州东南部,东面与ww州文山、ff县隔河相望,南、西南与国家级口岸河口接壤,西、西北与州行政中心XX县区毗邻,西南与cccc市相连。境内山高坡陡、高山连绵、重峦叠峰、沟壑纵横,最高海拔为rr乡红星巴巴山2590米,最低海拔为白河乡三岔河谷地154米,相对高差2436米。在全县1906.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有99是山地,辖六乡一镇,73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4个自然村,858个村民小组。2023年全县总户数34545户,总人口145602人(其中:女性70067人,农村人口129139人),聚居和杂居着汉、苗、彝、壮、瑶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00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95。苗族人口58265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64.69)。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有粮356公斤,人均纯收入202328元,而1985年统计农民人均有粮167.8公斤,人均纯收入92.21元,有3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1597户123520人,其中特困村12个,多数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缺衣少食,生活十分困难,过着吃粮靠国家、穿衣靠救济的穷日子。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方案和ee省七七扶贫攻坚方案实施以来,ee县经过多方的努力,得到了中国国际信托公司,XX省XX县区,省、州等84个有关单位的挂钩扶贫,仅从1998年至2023年,对全县贫困地区无偿投入资金9019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476万元,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科学技术的培训,让他们迁到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居住。帮助贫困人口建立安居房移民6000余人,建立温饱示范村32个。白云、湾塘、和平、新华四个扶贪攻坚乡通过扶贫攻坚,52899名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使部份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根本上做到有饭吃、有衣穿,思想观念、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生产科技、生活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ee县仍然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扶贫攻坚主战场,居住在高寒遥远贫困山区的农民群众,他们生产生活条件都还极端恶劣,多数的农民群众生活仍然十分艰苦,他们仍然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二、ee县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ee县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全县仍然还有许多的人民群众处于极端贫困和未稳定脱贫状态,贫困地区的开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然条件差,物产单一。目前全县贫困人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大多属于高寒贫脊的山区,气候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只适宜荞子的生长,几乎没有其他经济作物。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现象无所不在,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业,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加上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产品价格下滑等原因,导致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通过家庭经营种养业提高收入的难度很大,劳务收入虽然一直是主要的增收途径,但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开展落后,当地就业时机较少,外出务工又受到农民群众自身素质的限制加之又缺少技能培训,难以获得进入都市劳务市场的条件,就业十分困难。
(二)教育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低。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大多数较低,还有不少人是文盲和半文盲,无法掌握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由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缓慢,导致贫困地区的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许多新信息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推广运用,生产生活只能靠汗水和力气。加之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态,存在靠老方法对付新问题的老观念,因此经济要想开展就十分困难。
(三)根底设施落后,信息闭塞,自然经济现象突出。尽管多年来各级政府利用以工代赈和其他扶贫资金在贫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根底设施建设,但由于贫困地区地处遥远,山高谷深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根底建设资金投入严重缺乏,使得贫困地区的根底设施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乡村公路晴通雨阻、许多的村级公路不能开挖;水利设施较少,人畜饮水困难;许多农民还看不上电视;中小学校危房较多;乡村医疗设施简陋,少数民族群众看病困难,更不必说防治疾病了。贫困地区与世隔绝生活状态导致了贫困人口的商品意识淡薄,不少人家甚至年年缺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思考第2页
粮全靠政府救济为主,根底设施的落后,特别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地区的遥远性,使从人员交往、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更加困难。
(四)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根底脆弱。首先由于长期的贫困,人民群众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同时又缺乏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不少贫困高寒地区都存在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的现象,再加上山高坡陡、洪灾、风灾、冰雹灾大肆横行,造成贫困高寒地区贫困程序深、脱贫难度大。其次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建设对木材等物资的需要,对贫困地区的森林等资源进行了很大的成度的开发,也由于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人们为了生存只有向大自然索取,从而造成了局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一些地方甚至到了林尽水枯、草木不生的境地,由此而来的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荒芜化等问题,又使全县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赖的生存的农业根底变得十分脆弱,隔入“无灾不成年〞的困境,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成为难题。
三、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的科学开展观,并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开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新开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开展观是关于开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开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开展道路,开展模式和开展战略,就会对开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并针对ee贫困地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是产业扶贫。高寒贫困地区不能稳定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稳定持续增收的产业。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在不少贫困山地实施了通路、通电、通水工程,为产业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因此,贫困地区要全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变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产业的调整,增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自身脱贫的能力。第一是充分发挥贫困高寒地区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有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开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特点、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开发,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增长点。第二是大办绿色基地,贫困地区由于受交通、信息、能源、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一时难以开展加工业,应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资源,运用新科技,大办“绿色企业〞,成批建立适度规模的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展社会化的绿色商品生产。第三是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每村每户的实际情况,选准一至二项产业来开发,宜种那么种、宜养那么养,什么能赚钱就开展什么,什么能稳定持续增收就开展什么,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成效。
二是积极引导并推进易地开发、移民搬迁工作。贫困地区的局部贫困人口分布在资源十分贫乏、环境极其恶劣、已不具备根本生存条件的地方。因此,抓好扶贫工作就要有方案地实行易地开发,对居住在已丧失根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要采取异地开发,移民搬迁的方法来实现脱贫,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现行政策,尽最大努力把哪些因自然原因难以脱贫的群众搬走,把他们搬到交通方便,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从根本上解决其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实现脱贫。
三是扶持根底教育,放长开展眼光,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贫困地区群众长期不能摆脱贫困,很大程度是人的素质太低,有的农民群众几代人不读书,由于没有文化,他们寻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外出务工又很困难。因此,在现有的根底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贫困地区,坚持开展经济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也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原那么。贫困地区未来的开展,要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扶持教育、放长开展眼光就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首要选择,教育是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的根底,乡村小学正常教育工作的维护,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底。因此面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应当花大力气下大决心,帮助乡村小学的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克服一切困难保护“普六〞、“普九〞成果,该免费的不免费,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全面实行减免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性贫困的问题,为贫困地区未来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
四是实行政策倾斜。首先是政策要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要切实改变过去只在条件好、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区投资的政策,加大对贫困高寒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工程的安排布局上给予倾斜,将通路、通水、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作结合起来,通过政策的倾斜,切实解决高寒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难的问题。其次是实行政策减免,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休养生息,应将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建栏立卡管理,确定政策减免对象,最大的程度减免他们负担的税额,免除农业税和中小学的学杂费,让他们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脱贫问题。
五是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讲,贫困地区虽然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差、特产单一,但仍有一些资源可以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时发挥作用。一是畜牧业,贫困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不少地区也存在丰沛的草场,特别适宜于畜牧业尤其是牛羊的养殖;二是种植业,贫困地区虽然气候恶劣,但不少地区却适宜一些特色植物的生长,尤其是中草药的生长,随着纯天然药物成为开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一些贫困高寒地区生长的中草药因质量好,可成为天然药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此外,贫困地区因远离城市、污染小,野菜及其它蔬菜等都是纯天然的食品。是绿色天然无污染保健食品理想的生产地,可以尽其所能加以开展。三是劳动力资源,贫困地区的农作物根本都是一年一季,设有复种,而耕作比较简单,需要的劳动力不多,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发得好,也是一笔脱贫致富的资源,一户人家只要能输出一个劳力,每年能带回二三千元的现金,这户人家就可能实现增收脱贫。外出务工不仅能增加收入,最主要是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学到了一定的实用技术。即使是务工回来,没有带回资金,但也能自主地去寻找自己的增收门路。因此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方式,根据用工市场的需求,对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剩余劳动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然后将他们输出去就业,实现“空手出门,扫财归家〞,也能解决温饱和实现脱贫。
六是抓好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应该处理好的关系。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整体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标志。只有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从而到达整体推进扶贫工作进程,使每一个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