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儿科
常用
知识
儿科学常用知识
儿科学
儿科常用知识
儿科常用知识的总结
╰☆寳唄卜乖☆╮
2012/9/7
小儿年龄分期:
一、 胎儿期:由妊娠到分娩大约280天(40周)
二、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
三、 婴儿期;出生28天后到满1周岁
四、 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五、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学前(6-7岁)
六、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少年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
七、 青少年期(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小儿体格发育与测量:
体重计算:
初生时平均体重为3kg;
小于6个月婴儿体重=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婴儿体重=6kg+月龄×0.25(kg)
2岁~青春期前=年龄×2+8(kg)
身长计算:
初生时平均为50cm,生后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1周岁时达75cm,2岁达85cm。
2—12岁平均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 年龄×5+75
头围与胸围:
初生时头围为约34cm,1岁时约46cm,2岁为48cm,5岁时约50cm,15岁以后已接近于成人(54—58cm)。
初生时胸围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与头围几乎相等,以后胸围即超过头围,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的岁数。
囟门:
前囟:初生时大小约为2.5×2.5cm(对边中点连线),1—1岁左右闭合。
后囟:后囟为枕骨与顶骨间形成的三角形间隙,一般于出生后6—8周闭合。
牙齿:
乳牙共20个,于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少数可早至4个月或晚至10个月,12个月仍不出牙者可认为异常,以后每月增加1个,2--2岁出齐。
2岁前乳牙总数约等于小儿月龄减6。
牙齿生长顺序:(见下图)
恒牙共32个,6岁左右开始换牙,先出第一磨牙(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7—8岁后乳牙按长出的先后次序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左右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磨牙(智齿)。一般于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身不出第三磨牙者。
骨化中心:
腕骨的骨化中心,正常婴儿出生6个月后即出现2个,6—8岁前腕骨骨化中心数约为其岁数加1,10岁时出齐共10个(包括桡、尺骨远端的成骨中心)。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如下图):
民间谚语:“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年龄
动作发育
语言、思维发育
初生~1
个月
四肢不自主、不协调、无规律的运动
无意识的哭叫
2~3个月
俯卧位时能抬头
两眼能随物品、声、光转动
3~4个月
俯卧时两手支持能抬头
面部有表情,自己玩手,能抓玩具,认识母亲
5~6个月
翻身,举手抓物,能独坐一会
咿呀学语发出单音节
7~8个月
会坐,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下去
能认识亲人与陌生人
9~10个月
扶站,能独站片刻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发出爸、妈单音节,见熟人会伸手让抱
11~12
个月
独站,扶着走,能弯腰捡东西
能用单词表意如“不要”,会喊爸爸妈妈等,可以指出自己的手、鼻、眼、口、耳等部位
1~1
岁
独走,学跑,蹲着玩,用匙进食
听懂一些日常用语,会说简单短句,会表示大小便
2岁
能跑,会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
学唱歌、能控制大小便、可以表达意愿,有喜、怒、怕、等表示
3~4岁
会跳,能穿衣,脱衣,能做模仿性游戏和劳动
会唱歌,简单叙述事情经过,记忆力强,好发问,能对话
5岁
会系鞋带,能做一般的动作和简单的劳动
开始识字,会讲故事,能画人像,能数十几个数
6岁
能参加简单的劳动,会剪纸、泥塑
会写几个字,数几十个数,会算简单的加减,喜独自主,开始形成性格
智商(IQ):
智商=智龄÷实际年龄×100
一般正常为90~110;
智能落后,其智商在70以下,根据其程度不同,可分为四级:
1、 轻度,(IQ:55~70)
2、 中度(愚蠢),(IQ:35~54)
3、 重度(痴愚),(IQ:25~34)
4、 极重度(白痴),IQ<24
智能超常,又称天才儿童,其智商在140以上。
婴儿喂养:
一, 母乳喂养:
1、 优点:a、母乳为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且营养丰富含较多的脂酶、淀粉酶,易于消化吸收。
b、初乳(产后12天内的乳汁)中含有大量分泌型IgA(SIgA)抗体,在肠道内不被消化酶及酸碱度变化所破坏,在粘膜表面对感染和过敏原的进入有保护作用。
c、母乳含乙型乳糖较多,可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母乳中含乳铁蛋白较牛乳为高,亦有抵抗大肠杆菌的作用,所以较少发生腹泻。
d、人乳中蛋白质以乳白蛋白为主,凝块小。易于消化,且含较多的含硫氨基酸,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e、增进母子感情,对婴儿智力、情绪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
2、方法:新生儿出生后4~6小时可试喂母乳,情况良好者可适当提前(早产儿可延长到18~24小时),有利于母乳分泌,防止新生儿低血糖,未喂奶前可喂少量糖水。以后每隔3~4小时喂奶一次,夜间逐渐停喂一次,每天6~7次,4~5个月小儿,每天哺乳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时间15~20分钟,根据吸吮能力,适当延长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吃饱为宜。
3、注意事项:每次哺乳前应洗净双手,将乳头用温水洗干净。哺乳时应尽量吸空乳房,轮换交替喂哺。哺乳时应取半坐位,保持安静、愉快的环境。哺乳完毕,应将小儿抱起,轻拍其背,排出空气,以防溢乳。患活动性肺结核、重症心脏病、肝病、严重精神病等应禁止喂哺,母亲再度怀孕也不宜喂乳。
4、断母乳:一般在10~12个月,最迟到1岁半,是断母乳的适当时期,若逢夏季,则可延长至秋凉时再断乳。断乳时若乳汁仍多,母亲可口服已烯雌酚,每次5mg,日服3次,连服2~3天。
二,人工喂养:
乳量的计算方法及稀释法:新生儿喂牛乳时宜加水稀释配成1/2~2/3奶(即1份牛乳加1份水,2份牛乳加1份水),1~2个月时逐渐改为全乳喂养。
三,混合喂养:
母乳不足并用牛、羊乳或其它植物性代乳品喂养时称为混合喂养。
四、辅食的添加:(如下图)
不同年龄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方法
月龄
食物的质地
喂养次数
每餐的量
添加食物举例
满6月
时开始
添加
泥糊状食物
每日2次,并
经常喂母乳
2-3勺*
铁强化米糊、菜泥、
水果泥、肉泥、肝泥、蛋黄泥
7-8个月
泥糊状食物、
稠粥
每日3次,并
经常喂母乳
每餐逐渐增
加到2/3碗*
稠粥、烂面条、馒头、
蛋羮、肉泥、鱼泥、
肝泥、豆腐、菜泥、
水果泥
9-11个月
泥糊状食物、切
得很碎的食物、
儿童能用手抓的
食物
每日3次餐,再
加1次点心,
继续喂母乳
每餐3/4碗*
软饭、馒头、包子、
饺子、馄饨、全蛋、
碎菜、水果、碎的肉、
鱼、虾、鸡等
1-2岁
家常食物,必要
时切碎或捣碎
每日3餐,2次
点心,继续喂母乳
每餐1碗
体积小的家常食物
以上喂养推荐是针对母乳喂养的儿童,若为非母乳喂养,除以上食物外,每天喂1-2次奶并增加1-2餐。
*每勺为10ml,每碗或每杯为250ml。
7岁以内小儿—日生活活动时间分配表
年龄
饮食
一日安排
活动时间
(小时)
睡眠时间
次数
间隔时间(小时)
昼夜
夜间
(小时)
共计
(小时)
次数
持续时间(小时)
2个月~
6
3~3.5
4
4
1.5~2
10~11
17~18
3个月~
5~6
3~3.5
3
3
2~2.5
10
16~18
6个月~
5
4
2~3
2~3
2~2.5
10
14~15
1岁~
5
4
3~4
2
1.5~2
10
12.5~13
1.5岁~
4
4
4~5
1
2~2.5
10
12~13
3~6岁
4
4
6~7
1
2~2.5
10
12~12.5
疫苗免疫接种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剂次
备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ml、20μg/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
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阻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2剂间隔≥6个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病名
潜伏期
患者隔离期
接触者检疫期
常见
最短
最长
麻疹
10
6
18
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
21
水痘
13~17
11
24
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
流行性感冒
1~2
数小时
4
退烧后24小时
最后一个病人发病后3天
腮腺炎
18
14
21
腮肿消失
21
乙型脑炎
14
4
21
体温正常时
不检疫
小儿麻痹症
5~14
3
35
发病起不少于40天
21
细菌性痢疾
1~2
数小时
7
大便培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