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职高考病句专项复习.docx
下载文档

ID:106511

大小:22.69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职高 病句 专项 复习
一、高考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每个词语在句子里都有一定的位置,每个单句在复句中也有固定的位置,表示一定的关系。如果安排不当,就会使句子表达不通顺或产生歧义。语序不当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定语位于中心语之前。如果有多个定语,这些定语的语序是: A、表领属性的(这东西是属于谁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她是一位国家队里的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 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记忆心诀(属数动形名) 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领属置最前;指示代词数量语,表示多少紧跟后;动词之后是形容,各表怎样与啥样;最后接上名词语,表示性质是什么。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应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时间词后处所词 ③一般副词(范围、语气)④情态动词或形容词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中心词(记句子:主语+(目的或原因-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表对象)+谓语)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用”“把”两个介宾短语同时存在,“用”字短语在前。 例如: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那位失主为表谢意(原因)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处所)又诚挚地(情态)为小赵(对象)点了一首歌。 (3)关联词位置不当 方法: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后关联词……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关联词+主语…… 例句①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 例句②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改为:不管天气发生怎样的变化,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4)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1、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5)状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①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将“广泛的”提到“交换”前) (6)事理的位置不当 例: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过去了。) (7)主客颠倒 例: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8)分句位置不当 例: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分析: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二)搭配不当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规律。搭配不当就是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搭配不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语“水平”与谓语“改善”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小窍门:并列短语可以充当主语,也可以充当谓语。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或者有一方是并列短语,或者双方都是并列短语。凡是有并列短语作主语或谓语的,双方就必须能全面搭配,决不能有一个词同另一方搭配不了。否则,就会产生主谓不搭配的问题。 (2)动宾搭配不当 如:学生在中职学校里学习技能和素养。动词谓语“学习”与宾语“素养”不搭配。 小窍门:出现多个宾语或并列短语充当宾语时、往往有一个词同动词不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A.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定语“辽阔”与中心词“公路上”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B.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介绍完范匡夫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状语“激烈”与中心语“鼓掌”搭配不当,应将“激烈”改为“热烈”。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当语句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之类的两面词时,我们应首先考虑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得成功”是一面性的,“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两面性的,因而不能搭配。可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6)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特别是成对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  如: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解决问题。“只要”不能和“才”搭配,把“才”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由于在主语前滥用介词"关于、使、对、对于、由、由于、通过、在……下、从……中"等,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的宾语。如: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了介词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谓语残缺。因句子较长,在说到后面时忘记了前边的结构而造成缺谓语。 如: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边。(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宾语残缺。句子稍长而说到后面时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造成宾语残缺。如: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 修饰语残缺。如: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使表意不严。应改为:在"劳动"前添加必要的定语"艰辛的"。〕 2.成分赘余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一些词语,就会出现重复多余的毛病。主要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语赘余、介词赘余、关联词赘余。 (1)主语中有相同意思的成分,造成赘余。 例:此个中的奥妙,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挖掘,去领悟。句中的“此”赘余。因“个中”即“其中”“此中”之意。类似的错误还有“这其中”“国际间”等。 (2)谓语中有意思相同或相容的成分,造成赘余。 例;这么做,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新探索。句是的“是”赘余。“为”即“是”,表判断。 (3)宾语中有重复或矛盾的内容,造成赘余。 例:我终于想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带我来的原因。句中的“原因”赘余。“为什么”即表示“原因”。 (4)修饰语赘余有以下几种: ①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意思有重复,造成赘余。 例: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句中的“目前”赘余。因为“当务之急”即“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含有“目前”的意思。 ②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或状语与状语之间意思重复,造成赘余。 例:对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我们从心里由衷佩服。句子中的“从心里”赘余。因为“由衷”即“出自内心”之意。 ③补语对中心语作多余的补充说明,造成赘余。 例:由于受版面容量限制,只好对文章原稿略加删改一些。句子中的“一些”赘余。因为“略”即含有“少部分”“一些”之意。 (5)介词滥用,造成赘余。 例: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竟出自于一位盲人之手。句子中的“于”赘余。因为“出自”即是“自”“从”之意。 (6)关联词滥用,造成赘余。 例:因为我没有仔细按要求审题,是导致这次考试失利的根本原因。句子中的“因为”与句末“原因”语义重复,故赘余。 (四)结构混乱 句子里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不符合语法规则,这种语病叫做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混杂在一起〕。 例: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例: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应改为: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感到非常光荣。这种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2.中途易辙 头一句话还未说完就去说第二句,这种语病叫“中途易辙”。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怎么样?作者还未把这句话说完就说了第二句“中国的革命……大大改了样子”。全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意思。 1.歧义 (1)由多义词引起的 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2)由同音词引起的 例:这辆车没有锁。 (3)由多音词引起的 例:他把这句话说重了。 (4)由结构划分不同引起的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5)随便省略主语,造成句子的表意不明。例: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们打扮得漂亮些。(这个句子的主语随意省略掉了,“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谁同?是“我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我有”的“一个女儿打扮得漂亮些”呢?还是“我的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她的女儿打扮得漂亮些”呢?句子没有表达清楚是哪个意思。 (6)标点不当引起的 例: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由我们解决。这个句子表意实在不明:你单位同意的究竟是什么?是“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呢,还是只“同意””报销差旅费”呢?或许只是“只要你单位同意”的话(不知道“同意”什么 ),“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全由“我们解决”呢?没法理解,四个短语之间用了三个逗号,究竟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琮是动宾关系,无法弄清。 (7)脱离语境,一句话可以有多种切分理解。 例:校长接受两个学生的意见。(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个学生的/意见”,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学生的意见”。究竟是“两个学生”还是“两个意见”,语音不清。 2.指代不明 在句子中出现“这”“这样”“那”“那样”“些”“他(它、她)”“他们(它 们、她们)等代词时,我们需要确定一下它们所指代的内容是否明确。 例: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什么,没交代明白,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有歧义。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说句子使用的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瑼不合规律。 (1)概念范围不清。如:出席这次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不同标准,不能构成并列关系。〕 (2)自相矛盾。如:他们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如: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 (4)主客颠倒。如: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方法点睛】 一、辨析语病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比较,明辨原因。 2.主干枝叶梳理法。运用语法分析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状、补)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3.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