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苏南
开发
思考
关于苏南跨江开发的思考
促进苏南地区大规模的跨江开发,应更多地发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高效率的调控作用,以政府力激发调动市场力。苏中苏北招商引资应当着眼未来,优化结构。从各级政府来看,促进苏南地区跨江开发不宜操之过急,不能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因势利导,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苏南能不能成为江苏的经济开展中心。
历史地看,苏南与上海的经济联系较强,而苏南经济增长对苏中苏北的带动力一直较弱。现在,苏南地区经过长期的高强度的开发与开展,一方面经济能量远远超出其地域空间限制,另一方面在资源环境方面将会逐步出现难以持续开展的问题。因此,借助苏中苏北大开展,苏南可以找到进一步释放经济能量的空间,同时可以培育自己在江苏范围内经济开展的中心地位。苏南中心地位确实立不仅要求经济能量在中心的凝聚,同时要求有广阔的外围。这个外围不是地理上界定的,而是由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界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南地区的跨江开发,使苏中苏北成为苏南开展的腹地,实现经济增长在区域间有效而快速的传递,对江苏南北两岸是双赢的战略。
当然从眼前来看,苏南还没有积累起辐射苏中苏北、成为江苏经济开展中心的足够的能量。苏南开展经历了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企业改革转制两个阶段,正由集体经济的高积累转向民营资本的集聚,苏南民营经济正处于成长阶段,产业转移的动力并不强。而且苏南的企业家与浙江等地企业家在离乡创业开展、远距离扩张的思想观念和手段上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像浙江那样民资大量外溢,甚至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苏南地区的投资、开展环境也普遍好于苏中苏北地区。因此,苏中苏北地区吸引苏南地区大规模跨江开发还须继续创造条件。
苏南何时大规模“腾笼换鸟〞。
从传统行业来看,只要苏南地区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的优势产业仍然不会北移;只有当苏中苏北地区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高于苏南地区时,只有当苏南地区无地可用时(按现在的工业开发速度大约经过—年),才有可能使投资重点北移,才有可能大规模“腾笼换鸟〞,实现产业结构“轻型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苏南地区传统产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的增长速度是递减的,而苏中苏北地区的边际投资回报率的增长速度是递增的,两条运动轨迹的动态开展肯定会存在着一个交叉点,即苏中苏北地区的边际投资回报率从低于苏南地区到高于苏南地区,这个交叉点就是投资重点转移的转折点,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之前,政府的协调作用主要的并不是急于转移投资重点,而是要通过制度的安排来改变不同区域的边际投资回报率增减的“速率〞,通过改变市场参数进而改变企业的行为。这就要求在政策上对边际投资回报率低的欠兴旺地区给予倾斜。通过政策倾斜,激发市场力,加上后发优势,使得欠兴旺地区的边际投资回报率的上升速度快于周边地区,通过改变边际投资回报率的区域分布格局,最终改变资源的流向,从而实现未来的江苏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怎样看待苏中苏北地区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一个最根本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都想联在一起的,也不是由政府刻意安排就能形成的。从根本上讲,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种自发秩序的扩展,此中的关键是现实利益的驱动,当集群内企业合作的收益大于合作的本钱时,企业就会进行有效地分工。
从政府来看,培育和开展产业集群,一是要培育和完善造就企业家的环境,企业家实际上是无法造就和培养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我们只能造环境,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形成清晰的产权制度以及对私有财产的普遍尊重,特别是对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要尊重、保护。二是为企业集群尤其是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公共品,包括根底设施、财务金融效劳、技术支持效劳、市场营销效劳、法律效劳、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创造更适宜中小企业成长的“经济生态〞。三是要有耐心,要看到培育和开展产业集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成功的产业集群区都经历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开展,因为集群中企业网络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那种企图在很短时间里创立和开展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开展,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也是极不可取的。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有一种看法认为,世界制造业转移两三年就会结束,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实际上,世界制造业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可能两三年就结束。国外制造业走向中国,走向沿江,上海制造业走向苏南,苏南制造业走向苏中苏北,这是一个不移的规律。当然,说是“长期趋势〞,并不是可以“慢慢来〞,而要着眼“长期〞,抢抓“当前〞。对苏中苏北地区来说,应当密切关注世界制造业特别是苏南地区产业转移动向,依托现有产业根底,营造优良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怎样看待苏中苏北地区的优势。
我们认为,苏中苏北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如果为了眼前的经济指标引进“污染〞,那么既浪费了土地,又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苏中苏北可以搞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大用工量、大用地量、大运输量产业,就是不能搞大污染产业。
从各地招商引资的趋势和走向分析,一般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依靠土地低价和减税、免税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第二阶段主要是根据产业化政策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伙伴,并提供优良的根底设施和便利的商业环境(包括人才、信息、效劳等);第三阶段那么主要依靠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强大的协作配套能力,以适应外资、民资企业投资战略的转变。现在苏中苏北大多处于第一阶段,应逐步向第二阶段转变。
与此同时,苏中苏北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加主动地获取苏南的外部经济性。苏南有很多外部经济性,如大量的国外资金、人才、信息,都不可能完全留在苏南,苏南自身也有很多重要的平台,如港口、信息、人才等平台以及仓储基地。这就给了苏中苏北地区许多机遇。苏中苏北应主动考虑怎样去获取这种非常大而强的外部经济性,怎样利用这些平台。
苏中苏北能否成为经济前沿。
江苏经济开展,从近期来看,苏中苏北要努力接轨苏南,融入上海,接受苏南以至于上海的辐射。而从长远来看,苏中苏北只有成为经济前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跳跃式开展。因此,江苏制定经济社会开展战略必须“补课〞、“补缺〞,要从陆地到海洋、从苏南向苏北延伸与深化。
XX省委、省政府提出沿江开发战略举措,对提升沿江地区在江苏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而快速提升江苏经济总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是有好处的,也是能快速见效的。但是,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兴旺的沿海经济带上的“薄弱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经济的开展。现在既有必要也有条件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提出“江海联动〞战略,即以提高港口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为基点,以提升江苏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延伸“沿江开发〞,高度重视“沿海开发〞,积极推进“江海联动〞,并且把“江海联动〞战略作为江苏新的战略来考虑。我们认为这一战略对于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实现跳跃式开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苏南地区跨江开发,仅考虑苏南、沿江是远远不够的。研究江苏沿江开发,仅考虑沿江两岸岸线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建议,在江苏“十一五〞规划中,应有江海联动规划,以此推动江苏沿海地区跳跃式开展。
苏中苏北的开展要有支撑点,我们认为支撑点就在深水海港。如东洋口港水深米,紧靠长江,与多条运河、公路、铁路相连,又有广阔的正在开发中的腹地资源,是江苏建港条件、区位条件最好的深水海港,有可能成为江苏沿海经济、临海工业的中心。现在经济论证、技术论证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招商引资、工程审批也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加快洋口港的开发,以此拉动长江北岸与沿海经济资源的整合,带动江苏沿海经济的开发开放。
苏中苏北成为经济前沿,最大的可能性在沿海地区。有了自己的深水海港,江苏沿海地区才能成为江苏新的资源集聚中心,苏中苏北才有可能与苏南错位竞争,互动开展。否那么,苏中苏北只能为生存计,被动接受、甚至被迫接受上海、浙江、苏南的淘汰工业,使本应淘汰的工业工程在苏中苏北复苏,甚至成为江苏新的“污染源〞、“垃圾场〞,从而影响江苏产业结构整体优化进程。有了自己的深水海港和强大的临海工业,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中,江苏才有资格成为“北翼〞。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