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改革
创新
精神
努力
开创
农场
工作新局面
创新发展理念 建设百年和谐农场
杭州蚕种场
我场地处杭州市郊七堡,始建于1935年。全场占地145亩,拥有各类生产办公用房2.5万平方米,职工143人(其中退休职工83人),主要从事桑蚕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种质资源的保护、改良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近年来,全场围绕建设“现代农场、活力农场、生态农场、和谐农场”总要求和杭州市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确立了“稳定主业走出去,发展三产请进来”发展思路,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努力实现“创百年企业、建和谐农场”的奋斗目标。
一、以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为目标,实现蚕桑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蚕桑生产布局,实现原蚕繁育模式的转变
蚕桑作为杭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推进和蚕桑西进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场传统的专业场生产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农场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产学研结合,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逐步实现场本部由专业生产为主向科研和技术推广为主的转变。蚕种繁育则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繁育基地逐步向淳安、建德、富阳等西部蚕桑产业带转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先后建成了建德徐韩、富阳坑西、富阳菖蒲等三个优质原蚕繁育基地,连接当地农户160余户,帮助组建了建德徐韩、富阳峡岭、富阳筱岭、富阳菖蒲等四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建德徐韩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从扶持农户发展新桑园入手,抓好蚕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截止2008年,三个基地生产的蚕种已占全场生产量的80%以上,蚕种质量均达到并优于省定标准。
(二)加快蚕桑科技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场先后开展了“改良型蚕品种秋丰白玉引育”、“雄蚕品种引育”、“农桑系列桑品种引育”、“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等科研攻关项目,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农业丰收项目,其中“桑蚕一代杂交蚕种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和“蚕种生产高产优质技术示范”项目分获杭州市农业丰收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经市科技局立项,与浙江大学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原料—蚕平糖”已通过专家验收,并取得了发明专利,有望大规模进行临床试验和应用。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农场信用建设,注册了“天羽”牌商标等。近年来,杭州蚕种场先后被命名为“杭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杭州市农资信用A级企业”。
(三)开展科技支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余万元,用于扶持基地蚕农发展新桑园、组建专业合作社及原蚕饲养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基地蚕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小蚕共育技术”“木屑炉加温技术”“叶面浸渍消毒技术”的推广,并每年派遣一批技术干部驻点进行科技辅导和培训,指导蚕农科学饲养,确保蚕桑各项技术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三是采取订单农业和合作社运作,通过采取统一订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模式,保护蚕农的权益。近三年来,三个基地共160余户农户与普通蚕农相比年均多增收30余万元,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以城市化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农场产业结构调整
(一)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们认真做好土地房屋确权发证工作,先后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10万平方米,房屋产权证2.5万平方米,土地房屋发证率达100%。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翻建、改造各类生产办公用房1万余平方米,基本完成了生产性危房改造;投入100余万元,新建630KVA配电房一座及用电线路改造,基本实现用电线路上改下;道路硬化、地下管网改造、绿化覆盖及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逐年完善,农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加大改观。
(二)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按照“稳定主业走出去、发展三产请进来”的思路,逐步实现了以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为主,各种经济实体、房屋租赁业务、对外投资理财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农场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共兴办各类经济实体5家,其中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3家;利用现有闲置房屋对外招租,年均租赁收入200余万元;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年投资收益150余万元。
(三)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8年底,全场净资产总额为3528万元,拥有流动资金1630万元,农场经济发展具备雄厚的资金保证;控股的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生产规模已达到场本级水平,且具有相当大的生产扩张能力和市场前景,占地21.14亩的公司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规模达1.2万平方米,投资近5000万的新建综合楼项目,以局属事业单位和钱江新城二期综合配套服务为市场定位,目前已完成项目设计,预计2011年初投入使用,将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氛围
从2001年开始,全场率先开展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试点,按照“公平公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实行定岗、定编、定酬,把人员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并实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鼓励职工采取竞标、股份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各类经济实体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培育农场企业文化。作为一家有着70余年历史的国有农场,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成功总结建场70年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我们科学提出了“创百年企业、建和谐农场”的奋斗目标,合理制定了以“都市科技型现代示范农场建设”为核心的近期发展规划,大力弘扬以“吃苦耐劳、创新进取”为核心的杭蚕精神;我们重视加强农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和谐农场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市级“市级文明单位”、市级“三级联创”先进集体;我们重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培训进修,帮助和指导科技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努力营造浓厚的农场学习氛围。全场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中高级技术人才12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为农场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四、以关注民生为本,切实提高农场职工的生活品质
(一)以解决职工就业为重点,职工收入逐年稳步提高
通过稳定主业、发展三产,为职工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确保职工就业率达100%。努力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2008年职工人均收入达4万元。
(二)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切实改善职工居住条件
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建设职工宿舍近5000平方米,解决了生活区水电配套,新建了职工健身场、多功能厅、篮球场等。按政策及时办理了职工宿舍房改、存量房处置、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等,通过多种形式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在社区管理上,成立了小区业主委员会,并由场全额承担社区的物业管理费。
(三)以和谐农场建设为重点,切实维护农场社会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农场创建、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全场无大小安全责任事故和刑事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被江干区授予“平安企业”称号。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先后按政策办理了职工社会保障、落实职工家属非农户口、子女医疗参保、职工福利待遇等,切实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