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转变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社会.docx
下载文档

ID:1061309

大小:26.54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转变 增长 方式 构建 节约 社会
转变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社会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又快又好开展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矿产等资源缺乏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将日益严峻。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加快构建节约型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一、x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初步成效 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x在加快经济开展的同时,积极转变开展观念,创新开展模式,推进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初步成效。 1、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最新的研究说明,对开展中国家而言,结构变动引发的资源配置效应比增量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更大。近十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开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已由1995年的32: 34.5: 33.5调整为x年的18.9:47.4: 33.7,一产比重下降1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2.9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2个百分点;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开展战略取得成效,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达33.7%,比1995年提高6.8个百分点,工业占主导的经济格局根本形成。二是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日益显现。截至x年底,工业园区内投产企业到达605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5%、53%、81%和59%,已成为x集约型工业经济增长极;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64%、67%和70%。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改善。x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化率)到达37.1%,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到达60%,分别比1995年提高13.3个和11个百分点。 2、技术创新推动作用增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开展战略,加强科技根底条件建设,改善科技开展环境,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科技奉献率已由1995年的26%提高到45.6%。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目前已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企业自主研发和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二是坚持开展高新技术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洪都航空集团的md600n型直升机、昌河飞机公司的11mb1型直升机、分宜电厂和景德镇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江铃汽车集团的陆风越野车、x变压器厂的大功率电力整流变压器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成功,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奉献率已达15%。三是坚持利用先进技术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996-x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工程2023540个,总投资202367亿元,江铜、新钢、南昌卷烟厂等一大批重大技改工程完成,目前企业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奉献率已超过48%。 3、机制体制创新步伐加快。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进政务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机关工作效率和效劳水平明显提高,机制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设“责任政府〞和“效劳政府〞,省市县均设立审批办证中心,推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效劳〞,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制、效劳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连续三年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活动,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由2022年1127项减少到616项。二是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x省企业投资工程核准方法、x省企业投资工程备案方法、x省境外投资工程核准暂行管理方法等规定正式实施。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试点进展顺利,根底设施、科教文卫领域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改革取得成效。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不断完善,90%的省属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完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制定实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政策措施,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开展。 4、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或能耗高、产出低的工程被依法取缔,一批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得到推广利用,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物耗水平明显降低。一是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1996-x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8.7%,低于gdp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万元gdp能源已降至1.35吨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23%;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优化,电、油、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高污染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二是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万元工业用水量由2022年的880立方米下降到470立方米,年均下降11.9%;围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三个不〞(即工业园区内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工程不搞,主厂房只有一层的工程不搞,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效劳设施用地不得超过工业工程用地总面积的7%),节约使用土地约8万亩。三是循环经济试点亮点纷呈。x铜业集团公司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循环经济,每年增加销售收入约30亿元;x亚东水泥公司开采过的矿山,不留任何废弃土石,利用率达20230%,生活垃圾全部在高温燃烧中分解为生产原料,煤渣、废钢渣等固体废弃物用来生产矿渣水泥。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我省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方针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开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能力增强。一是禁止三类工程进入工业园区。注重招商选资,坚持“三个坚决不搞〞原那么,即严重污染环境的工程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平安的工程坚决不搞;“黄、赌、毒〞工程坚决不搞。二是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仅“十五〞期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投资达9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5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由1995年的49.5%提高到88.7%,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的排放达标率分别提高到74.5%、81%和62.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也提升到25.3%。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以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为突破口,围绕“母亲河——赣江保护〞、“母亲湖——鄱阳湖保护〞、“湿地使者〞等主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x森林覆盖率已达60.05%,在全国列第二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含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3个,面积达95549平方公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面积9016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4%。 二、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低效率〞特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也日益加剧,经济运行的内在质量与科学开展观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1、高投入,粗放型特征较明显。一是投入比较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的,而投入产出率是衡量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资金投入看,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36.1%,2022年为36.2%,x年到达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海、广东高18个和20个百分点;每增加1亿元gdp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八五〞为0.24亿元、“九五〞为0.26亿元、“十五〞为0.47亿元,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劳动力投入看,万元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为0.42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3%,分别是浙江的2.1倍、广东的2.2倍。从原材料投入看,产出的gdp占全国2.2%,但投入的煤炭、钢材、水泥分别占全国的3.1%、3.0%和3.1%。土地和水的投入也同样存在粗放问题。二是效益比较低。全社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1.83万元/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远低于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为0.74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23%。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本钱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8%和84%,企业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2、不协调,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一是不协调。产业结构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一产高出全国6.6个百分点,二产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中,粮食、生猪等传统农业比重偏高,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业比重偏低,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能力弱。第二产业中,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低5.9个百分点,煤炭、食品、纺织、石化、冶金、电力等传统工业仍占主导,而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仅1.2%。第三产业中,批零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效劳业所占比重超过60%,而为生产和生活效劳的综合技术效劳业及科学研究部门开展明显缺乏,信息咨询、证券、中介、现代物流等新兴效劳业开展更是滞后。二是难循环。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开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在一些兴旺国家和地区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循环使用,一些兴旺国家在17个产业的生产中,已经实现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x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大量的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3、高消耗,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一是消耗比较大。单位产出的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2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分别是上海的1.4倍、江苏的1.5倍;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23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水平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厂供电每千瓦时煤耗382克标煤,每吨钢可比能耗为713公斤标煤,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140公斤标煤,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9%和30%。据测算,如果按照目前的投入产出水平,到202223年x将消耗1亿吨煤炭、120230万吨石油、2200万吨钢材、620230万吨水泥。目前x石油和天然气尚属空白,煤炭、铁矿根底储量也只占全国的0.13%和0.51%。不但能源、资源难以保障,生态难以承受,而且运输能力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二是排放比较多。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工业废水、废气等排放量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3.6%和2.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29.6个和35.7个百分点,局部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局部流域、河段水质恶化,环境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 4、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科技投入缺乏。研究与开展(ramp;d)投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又是提高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根底。x技术创新能力差首先表达在ramp;d经费投入少上,x年全省ramp;d经费投入26亿元,占gdp的比重仅0.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1个百分点,总量在中部六省中仅略高于山西。省财政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仅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4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仅略高于安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改投资不到五分之一,总量居中部六省末位。二是人才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带头人和科研型创新人才少,中国“两院〞院士仅2名,远低于浙江(248名)、广东(20231名)等经济兴旺地区。一方面高等院校培养高、精、尖人才少,目前全省高校在校研究生仅9860人,博士生那么更少,还不及XX市。另一方面科研根底条件较差,人才资源管理机制不活,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人才资源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