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安全技术》之当前我国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060743

大小:13.97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全技术 2023 当前我国 安全监管 工作 存在 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平安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1993年国家重新确立了平安生产管理体制,由原方案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监察,行政负责,群众监督〞变成现行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应当说,新的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平安管理工作要求的,也充分表达了“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同时,自主管好平安〞的原那么。但从全国的平安形势看,平安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重视平安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成立了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广泛开展了平安生产专项治理活动,但全国的平安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甚至有知名人士称我国已进入了第五次事故顶峰期。且不说这种说法是否确切,但严峻的平安形势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平安生产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当然体制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关键在于具体管理工作的落实。企业是否自主负责了,行业的管理是否到位了,国家监察的力度是否有力了,群众的监督意识是否增强了,劳动者的平安素质是否提高了,这都是决定平安形势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和工作感受,仅就当前平安管理和平安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存在的问题 1、平安管理的主体不够明确,平安管理存在弱化现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平安管理的主体是现有的平安部门,其实不然。有这种认识的人,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平安管理的特点,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真正领会“平安生产,人人有责〞的内涵。平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有生产、经营和活动存在,就永远存在平安问题,而且影响平安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随机的和难预见的。各类平安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个人和每个部门。因此,平安工作不是哪一个领导和哪一个部门的事,需要齐抓共管,每个人和每个部门都有平安管理的职责。 从管理的主、客体上分,各级职能部门都是平安管理的主体,对平安工作负直接的管理责任,而平安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和经营单位的人员和财产,员工和财产的平安是平安管理的资源,而平安监督只能是外部因素。从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看,平安管理的主体较多,大致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政府、行业管理层,二是企业管理层。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部门以及企业的技术、物资、财务、人事等部门都是平安管理的主体,都有各自的平安职责。从这一意义上讲,现有的平安监督管理部门不应该承担具体的平安管理职责,即便是有,也只能是宏观综合性的管理职责,这在国家原劳动保护行政管理中已有界定,否那么,职能部门的平安责任意识会逐渐淡化,会产生依赖心里,总认为平安的事就是安监部门的事,最终弱化了整体平安管理力度。也正因为存在这种片面意识,所以领导把平安工作的重担放在了安监部门,有点甚至无论发生什么性质的事故,安监人员都要受到处理。但平安监督毕竟只能发挥外因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平安管理,单纯强化监督,而不标准和加强管理,是解决不了平安生产实质性问题的。 2、平安管理成效不佳,行业管理跟不上。突出表现在立法滞后,法规不健全,平安生产的标准、标准落后,甚至不健全。这说明政府和行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即上层的平安管理主体没有管理到位,导致中层的企业管理者无章可循,管理没有依据,管理没有思路和模式,最终导致被管理的客体不具备平安条件或平安素质不高。另外,政府和行业管理层在管理上要抓住重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法律、法规、标准和推广先进管理技术、先进管理模式上,不应局限于管一些具体事务,如开展活动、组织平安教育、搞一些突击性检查等,更不能带有某些商业行为。具体说,政府和行业的职责就是提供平安生产标准和标准,让生产经营单位去贯彻执行。至于生产经营单位采用什么方式去执行,去贯彻,那么是生产经营单位自己的事,政府不要介入的太多。这同时要求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约束,对生产经营单位不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和标准,就要严格法律、法规程序,该处分的处分,该处理的处理,做到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平安监督力度不够,管理与监督没有实现有效的别离。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平安监督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平安监督体系也比较健全。但由于管理职责不理顺,大局部安监部门既有管理职责,又有监督职责,这样,不仅管理跟不上,也极大地消弱了平安监督的力度。另外由于上层管理者管理不到位,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致使监督部门缺少监督依据,不能依法监督。最重要的是平安管理与平安监督没有实现有效的别离。因为平安管理和平安监督是平安工作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工作性质不同,管理要接受监督,监催促进管理,即平安监督部门不仅监督平安客体,同样监督管理主体。因此,管理和监督不能融为一体的。而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分管生产的部门设安监部门,分管生产的领导分管安监部门,这种管理体制在政府存在,在企业也存在。就国家各级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而言,大局部挂靠在经贸委,很少有独立的,这自然存在“管生产的管监督〞问题。 笔者近日看过有关第三方监督的一篇报道。指出,原国家劳动部一直是国家职业平安监察的执法主体。1998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新成立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再履行这一管理职能。原劳动部承担的煤矿平安监察职能,交由国家经贸委下新成立的国家平安生产管理监督局负责。一位从事煤矿平安工作的资深人士评论说,“管生产的管平安〞,把已经与国际接轨的由劳动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监督的平安生产体制,改得反而缺乏第三方监督了。而世界各国的职业平安监督工作通常由劳工部负责。美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也是由劳工部负责。而且,几乎所有的中欧国家、拉美国家、中美国家和所有讲法语、英语的非洲国家也都是由劳工部负责。这种政府职能结构更有利于实现“第三方监督〞。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政府的职业平安监督结构应该与国际接轨,这不仅是政府职能专业分工的需要,也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国际劳动组织的会议,往往由政府主管部门、雇主、雇员三方代表参加。中国是国家经贸委组团参加,国家经贸委既代表政府,又代表雇主。有关专家指出,“国家平安监督部门实际上自己监督自己〞。特别是一些地方机构为保护当地政府税收来源,即便有平安监督机构,但由于隶属当地政府管理,很难真正起到第三方监督的作用。可见,直接关系平安生产的第三方监管还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二、措施与建议 为了尽快扭转平安形势的被动局面,切实搞好平安工作,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我们必须在不断完善平安监督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快平安配套法规和平安标准的建设工作,标准行业管理,加大平安监督力度,实施全员平安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平安管理水平。 1、以贯彻平安生产法为契机,尽快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当前要重点完善与生产经营活动关系密切的行业平安标准和平安技术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从根本上到达平安要求,提高本质平安性。第二要及时出台平安管理责任行政处分法规,明确责任主体。管理者管理不到位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操作者不按规定执行要追究操作者的责任,监督者不履行监督职责,要追究监督者责任,努力改变现有的责任分不清,出事后都有连带责任的不合理局面。 2、各级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单独开展工作,不能挂靠在经济管理部门,可实行垂直领导,并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能,加大平安监督力度,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法监督上来。同时,要改变现有的平安监督领导体制,改原有的管生产的领导负责为一把手负责,或单独配置平安总监职位,领导平安监督部门工作。政府和企业都可以改成这样的监督领导体制。平安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可以兼有少量的综合管理职能,如组织一些全国性的平安活动等,但不要太频繁。平安检查同样如此,不要出事后就搞突击性检查,意义不大,特别是专业性强的平安检查,不能单纯看成一项催促性工作,要作为平安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以提高检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实施全员平安教育工程,加强全社会人员的平安意识和平安素质培训。要在加强根底性平安教育的根底上,加强社会全员平安意识和平安技能教育;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商业媒体的宣传作用,借助对产品的广告和宣传,宣传平安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全员平安意识;要标准企业内部的平安技术培训和平安意识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证作业人员应知应会,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4、在当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没有到达依法加强平安管理的情况下,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平安管理的指导。要通过一些中介组织,积极推行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指导企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决不能就平安管平安;要把平安工作纳入到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通过标准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工作环境,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科技含量等手段,奠定扎实的平安根底。 5、要高度重视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组织的平安工作,政府要委托兼管部门,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空挡。 6、严格生产、经营平安资质审查制度,对不具备平安生产经营条件的单位和个体组织,坚决落实平安“一票否决权〞,取消经营资格。同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要严格平安教育培训制度,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一把手的平安意识和平安素质。 7、开展平安管理中介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平安技术效劳、平安咨询等方面作用。将一些隶属于行政管理的技术效劳机构,如技术监督部门下设的平安检测检验机构、气象部门下设的避雷检测机构及其它平安培训、平安咨询等机构移交到社会中介组织。这样的组织可以是多家,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效劳质量,同时也能真正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改变现有的行政指令性做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