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筹
城乡
发展
调研
意见
县统筹城乡开展的调研意见
统筹协调城乡开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是解决我国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重要表达,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我县组织县农办、县经济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就统筹城乡协调开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意见。
一、现状原因分析
(一)农民无缘分享工业进步和城市开展的成果
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农民只有劳动、国家赋予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劳动所得农产品的权利,无缘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一是就业制度的不合理。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农民就业只能当农民,要获得在工、商业的就业权利,要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福利,只能通过“农转非〞方式实现。在现有体制下,农民虽然可以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和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因此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二是土地制度的不公平。在我国现存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土地政策,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两者之间存在巨额的价差,国家通过土地征用制度,实现土地性质的转换,获取巨额价差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展。三是农民物权的不公正。改革开放后,建立在集体土地所有权根底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只能使用和继承,不能交易,农民的房屋只能作为消费品而存在,资产被沉淀下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产生不了效益,难以表达价值。四是农产品价格的低迷化。我县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是“生之者众,用之者寡〞,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统筹农业生产、协调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
(二)农民在国民经济再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在国民经济再分配过程中,财政、税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根底建设等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加剧了“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前,一方按收入、一方按本钱计税,城市居民按工资性收入纳税,而农民依据耕地面积计税并承担“三提五统〞费用。城市教育国家办由公共财政出钱,农村教育人民办要农民出钱。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城市由财政出资,农村那么是农民集资。
(三)经济增长方式长期无视了农业的开展
在方案经济时期,我国走的是以工哺农道路,经济增长方式属投资带动型,主要依靠农业获取工业开展原始积累,通过国家和国营企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调整投资与消费、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积极扩大出口,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采取投资、消费、出口并重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开展战略,以国际消费为依托,国民经济的开展可以脱离国内消费而实现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开展无视农村的消费,但需要农村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农产品,这就是我国“三农〞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无视农业的开展,经济制度阻碍农民共享开展成果,公共财政政策忽略农村建设,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形成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的局面。
二、我县推进城乡开展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大对农村开展的支持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互动〞,全面开放、全民创业、全民致富。
(二)总体原那么
坚持用科学开展观指导城乡统筹,坚持用平等、开展、开放、和谐的理念引领城乡统筹,坚持用体制机制创新来设计城乡统筹,坚持用利益调节来实施城乡统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推进城乡统筹。
(三)根本思路
总体上按照“夯根底、强工业、活三产、兴科教〞的开展思路,坚持“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那么,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统筹开展的新格局。根本思路是: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为突破口,着力开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机制为重点,大力推动城市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开展,共同繁荣;以户籍改革为契机,逐步建立城乡公平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副中心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