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能
过剩
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美国经济危机原因的探讨总是在不断变化。继众说纷纭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之后,国际清算银行29日公布的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五大根源。据新华社讯,这五大根源是长期国际收支不平衡、低利率政策,扭曲的激励机制、风险低估和监管失败。
报告认为,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至今未找到解决之道,也使危机根源难以消除。其次,近10年的低利率政策,直接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和信贷膨胀。
尽管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乃是逃不开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就,他指出,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统治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所有时代加起来还要多、还要大。18世纪末开始的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新科技革命,19世纪末开始的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新科技革命,以20世纪末开始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近现代三次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资本的扩张性、贪婪性必然造成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得到资本强力支持,投资的不断增长,经常创造经济繁荣,不怎么费力即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32216.85亿美元,200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4264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罗斯福总统早在1906年12月提交国会的报告中曾经自豪地写道“我们仍然继续享有毫不夸张的空前繁荣”。
对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恩格斯是这样分析的:“……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从生产领域考察,生产过剩表现为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过剩,指的是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最佳生产能力而形成的过剩。
自从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后,产能过剩就成为市场经济的常态。“从1825年以来,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历了整整五次,目前(1877年)正经历着第六次。这些危机的性质表现得这样明显,以致傅立叶把第一次危机称为crise pléthorique(多血性危机),即由过剩引起的危机时,就中肯地说明了所有这几次危机的实质。”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大致经历了10多个经济周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的规律从未改变过,即使二战后实行的凯恩斯主义,也未能使经济摆脱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是21世纪初期。在前两次产能过剩,1986-1987年和1991-1992年,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都曾下降到79%-80%,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在美国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造成的过度投资,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中,2000-2002年,工业产能利用率再次跌落到81%以下。到2001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0.6%,-1.6%,-0.3%,-2.7%。全年GDP增长率为0.3%,显示美国二战后的又一次经济衰退。这一次过剩的产能不是出现在钢铁和汽车,而是集中于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这轮高新技术产业“产能过剩”,最终通过相关企业破产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得以缓解。(李若愚 《中国治理“产能过剩”应借鉴美日经验》)
自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生产过剩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矛盾的产物。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不仅要保持平衡,而且两大部类内部也要保持适当比例,这样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才能实现。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求种种复杂条件,“这些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生产的自发形式中,平衡本来就是一种偶然现象”。(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58页)既然“平衡本来就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么,不平衡就是绝对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比例关系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理想,而不是它的现实。现实是什么呢——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总是表现为生产过剩。
从流通领域考察,生产过剩是因为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生产过剩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矛盾的产物。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和消费是互相决定的,“生产要随着需要的比例相应地增减,这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定理”。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无法保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消费日益缩小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只以财富的增长为目的,以拥有大量资本为转移,而不是以需要为转移。因此,随着资本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大生产者对小生产者的排挤,使破产小生产者的消费水平大为减少;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劳动者收入下降,消费也大为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为富人生产奢侈品,但富人对奢侈品的需求却是有限的。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却在日益缩小。正是这种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消费日益缩小的矛盾,造成货物过剩。
西斯蒙第还认为,生产超过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和消费关系复杂化,由消费者的人数、爱好、消费的范围和收入的大小这四个因素组成的市场千变万化,并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要确切了解和估计市场上的波动是困难的,要使自己的生产适应这种变化也是困难的,劳动和资本的自由转移都是困难的。资本主义市场复杂多变,无法预测,难以适应,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无法保持平衡,必然造成生产超过消费所产生的过剩现象。
马克思高度评价“西斯蒙第深刻地感觉到,资本主义生产是自相矛盾的”,“他特别感觉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无限制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同时财富由商品构成并且必须转化为货币;另一方面,作为前一方面的基础,生产者群众却局限在生活必需品的范围内。因此,在西斯蒙第看来,危机并不象李嘉图所认为的那样是偶然的,而是内在矛盾的广泛的、定期的、根本爆发”。(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55页))
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的危机理论,与西斯蒙第有某些相似的思想。他认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决定经常性的高积累,同样也产生经常性的购买力落后现象,并断言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般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不仅可能发生,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资本过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内对投资和消费品的需求不足,是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额资本向外扩张的主要原因。这种扩张只是将之作为确保其经济生存的手段而已。
霍布森的发现是十分惊人的:资本主义的内在困惑——财富分配的不公,所得的不平等导致一种最奇怪的困惑——富人和穷人皆无法消费足够的产品,穷人之无法足够消费是因为他们的所得太少,富人之无法足够消费是因为他们的所得太多!为了出清它自己的市场,经济必须消费它所生产的东西。穷人除了生活所急需品之外,几乎买不起其他东西,富人虽然有钱却消费有限。由于财富分配极为不均,富人——个人和公司便储蓄过度,产生经常性的购买力落后,消费是如此的困惑和怪异,生产和消费是如此的矛盾,市场是“非出清”的,所以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矛盾的产物。
“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一边是严重的生产过剩,一边却是人们饥渴的需求,这个强烈的对比成了30年代经
张溢 11:56:31
济大萧条的一个独特的画面,也成了资本主义根本弊病的一个有力事例。现实中为什么存在产品过剩和大量积压?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危机。
凯恩斯是这样分析的:消费倾向代表社会的消费量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社会的消费量不会超过它的国民收入,消费倾向的数值总是低于国民收入的数值。社会总会把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这个被储蓄起来的部分必须由对投资品的购买加以弥补,否则,充分就业的社会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一部分便会卖不掉,从而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现象。根据凯恩斯的定义:
收入=产量的价值=消费+投资
储蓄=收入—消费
储蓄=投资
然而,凯恩斯的整个理论在于说明:由于投资未必能等于充分就业下的储蓄,所以资本主义才出现危机和失业问题。这样,储蓄又不等于投资。到底是等于还是不等于呢?正如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比例关系一样,凯恩斯的定义——储蓄=投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想,而不是它的现实。储蓄=投资是经济学理想的均衡,现实是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探讨的对象总是在不断变化,消费的不足和过度决定储蓄的过高和过低,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储蓄或大于投资,储蓄或小于投资,如何把握?这是经济学的难题。无论如何,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最后总是表现为生产过剩。
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从有效需求不足的总量分析中,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来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他是以“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为基础来阐述“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卡尔·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苦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8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4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0.47;从1975年到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了175%,最富有的25%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超过70%,而其他家庭实际收入的增长都不足30%。据美国官方报告,2005年总收入增长了近9%,但美国90%社会底层人的平均收入却比前一年下降了172美元,占0.6%。2000年,美国贫困人口为3160万人,2001年增加130万人,2002年又增加170万人,达到3460万人。到2007年,已增至3620万人,其中有2950万人靠领取食品券过生活。实际工资增长的停顿和家庭实际收入增长的乏力,严重制约了作为美国经济重要推动因素的个人消费的增长,随着过度的投资和扩张,源源不断的产品被制造出来,然而,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生产过剩了。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最终催生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生产过剩,这是经济内生过程的结果,无法根除,是资本主义社会跨不过的栏,逃不开的坎。以上四大矛盾,当今仍然被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所决定。马克思从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说中,看到了“生产社会化”,又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中,看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并科学地发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历史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