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深刻理解
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内涵与意义
2023
深刻
理解
时代
创造
美好生活
内涵
意义
深刻理解 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内涵与意义
精选文档范本
zls最新整理
深刻理解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与意义
辛世俊,代文慧
(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什么是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据、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如何创造美好生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植根于生活内部的, 不能从生活之外寻求美好生活的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活内在规律的要求,马克思关于“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奠定了理论根底。美好生活因全面而丰富,因向上而高尚,因向真而朴实,因向善而美好,因向美而恒久。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表现在: 美好生活是富裕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平安稳定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具有清朗空间的网络生活; 美好生活是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美好生活是健康高雅的休闲生活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造美好生活〞论断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根本规律,没有等来的美好生活,只有创造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着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开展的过程,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内涵; 美的规律
中图分类号: D2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318( 2022) 01 - 0005 - 05
党的十九大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 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开展蓝 图。2022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 年, 中国将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 年,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启了新征程,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美 好生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报告共 提到生活、根本生活、美好生活、幸福安康生活等相 关词 32 处。报告从解释大会主题时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1,到结束语“为 ……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1]71,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什么是美好 生活 如何创造美好生活 弄清这些根本问题,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活内在规律的要求
人民为什么向往美好生活 理论依据何在 回
_x000E_答上述问题不能从生活之外寻找原因,而应当从人民生活本身的逻辑中寻找答案。
真、善、美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根本范 畴。这些范畴凝结了人们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 美好愿望,追求真善美的规律是千百年来社会得以 开展的根本规律。众所周知,人和社会都是未完成 的,是在不断生成和提升中向前开展的,正是这种不 懈的追求和斗争才使人性不断提升、社会不断进步。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精辟地阐述了“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马克思说: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那么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163
所谓尺度,就是规律、规定性、本性、标准。马克思所说的动物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就是指动物按照它自己的进化规律和物种本性运动变化。例如: 一只蜜蜂只按蜜蜂的本性和规律活动,它只是采蜜,传粉并非它主动的行为,它也不懂得花的生长和凋谢规律; 鸟儿筑巢看起来非常符合建筑学的原
收稿日期: 2022 - 11 - 15
作者简介: 辛世俊( 1954 - ) ,男,河南孟津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宗教学。
zls最新整理
理,但它也只是利用现成的树叶和树枝,绝不知道要 种树、盖房子; 猛兽捕猎只是为了进食,却不理会小动物的兴衰,更不知道自己属于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的活动总是有两个尺度: 是主体尺度和对象本身的尺度( 客体尺度) 。
“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就是按照自然客体的属性和规律,亦即按照外在尺度进行生产。
人不仅有两个尺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 两个尺度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即“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2]163,就是根据人自己的需要、目的进行生产,通过对自然客体的改造,创造出适合的对象。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对象,就表达了主 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的统一。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163,马克思这句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善、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占 1 /3,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真和蔼都是美的内容。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是指一般的生产,而是指人的一切能动的实践活动都应符合美的规律。农民在农村种地也是遵循美的规律的,一垄一垄的麦田是笔直的,看上去很美。农民盖房子,虽然简陋,比不上城市高楼大厦的高大与华美,但在实用之外,也都尽量考虑审美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作为人活动的美的规律应是两个尺度的统一,即主体尺度( 主观尺度) 与客体尺度的统一。单纯的主观或单纯的客观,都没有美的产生。
人的所有创造性活动都是为了人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生活的内在要求、内在本性。美 在生活之中,而不在生活之外。古往今来,人们生活 的各个方面,譬如住房、家具的摆放、环境的布置、生 活中的礼仪和仪式等,无不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的。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美的作品、美的 创造。
我们中华民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譬如: 音乐来自于劳动的号子; 雕塑和壁画是对生活场景的复制; 舞蹈是生活场景的再现; 等等。中国农民的剪纸艺术反映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舌尖上的中国〞反映的是中国人对饮食美的追求; 民间杂技、武术、各种绝活等是人民对形体美的追求; 等等。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是美的源泉。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向往〞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孕育在生活之中,又超然于生活之上,永远在生 活的前方,起着引导生活的作用。这充分说明生活与美的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美深深植根
·6·
_x000E_于生活,离开生活而言美,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
何为美好生活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无法进行准确的量化,但这并不代表美好生活是没有标准、无法把握的。美好生活因全面而丰富,因向 上而高尚,因求真而朴实,因向善而美好,因求美而恒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 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根据十九大报告 对美好生活的论述,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侧面来理解美好生活:
第一,美好生活是富裕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候指出: “坚决走生产开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之路。〞[1]24在谈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指出: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32这两处谈到的“生活富裕〞中的富裕是与贫困、贫穷相对的,是在保障群众“根本生活〞基 础上的富裕。人们的根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不再 为衣食住行这些根本生活需求而发愁是美好生活的根底。
第二,美好生活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候指出: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1]48这里所说的健康,一是指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医疗卫生保健有保障。二是食品平安有保证。民以食为天,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是美好生活最根本的问题。三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空气清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居民生活区不仅有绿地,还应有一定面积的健身场地。四是心理健康。人民群众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能够得到及时疏导和治疗。开展是硬道理,人民健康也是硬道理。进入新时代,旧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就扔掉了,但要 活得精彩,展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必须以民众的健康为根底。只有使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效劳〞[1]48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健康中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三,美好生活是平安稳定的生活。十九大报告指出: “国家平安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平安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1]49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
精选文档范本
zls最新整理
辛世俊,代文慧 深刻理解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与意义
以来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开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也是 中国人民从近代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 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最怕的就是动乱,求的就是平安、稳定、太平的生活。“平安感更加充实〞[1]45 的生活包括很多方面,如人身平安、住房平安、食品平安、交通平安、生产平安、网络平安、文化平安、社会平安、国家平安等。只有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人讲法律,个个守道德,社会和谐,老百姓安居乐业、心情舒畅,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第四,美好生活是追求高尚精神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展时指 出: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需要的满足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食粮供应缺乏,还不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村一些地方缺少精神文化生活,致使邪教滋生、迷信活动盛行,赌博成风,社会风气下降,文化阵地丧失。有些文艺作品低俗、庸俗、媚俗,引起群众不满。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指出: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立、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开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 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落细、落小、落实,像空气那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非易事。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抗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第五,美好生活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候指出: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人是政治的动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增强。人们希望政治生态好, 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等开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解决。面对患不均的时代的到来,习近平指出: “这些年,我们的开展成效很显著,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冷静想一想,是不是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就同步提高了 是不是党同人民群众
_x000E_的联系就更密切了 事实说明,经济开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更疏远了。〞[3]34 - 35习近平还说: “开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仍然是带有根底性、根本性的工作,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