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视角浅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克鲁格曼思想.docx
下载文档

ID:1057585

大小:20.38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国际贸易 理论 视角 浅析 产业 贸易 克鲁 思想
基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视角:浅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克鲁格曼思想 【摘 要】 国际贸易新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定,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等方面来考察贸易形成机制。本文回忆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三大阶段,对克鲁格曼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评价了以上理论。 【关键词】 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引言 国际贸易新理论〔New Trade Theory〕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看,仅指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创立的理论;从广义看,还涵盖了战略性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相结合的综合理论、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变量关系等[1]。 本文拟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及代表人物克鲁格曼的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目前国内有关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资料,根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相关著述及作品的一般性介绍[2];第二类是对现有研究进行深化开展,如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面对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进行扩展;第三类是结合中国出现的实际情况来应用现有理论;第四类是对现有理论的评述[3]。鉴于产业内贸易理论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在此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理论,也称双向贸易〔two-way trade〕理论。该理论体系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定,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方面来考察贸易形成机制,很好地阐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开展历程可以分成三大阶段: 1.1研究第一阶段:实证分析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学者在实证研究兴旺国家之间贸易关系时,已经对产业内贸易的现象有所阐述,从而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开展形成奠定了根底。例如,沃道恩〔Verdoom,1960〕首先系统地提出了产业内专业化以及存在着产业间、产业内两种贸易模式这一观点。巴拉萨〔Balassa,1963〕对欧共体内部兴旺成员国之间的制成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产业内贸易现象作过统计研究。 1.2研究第二阶段: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业内贸易理论进入了理论研究阶段。其中,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异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成为了最早的一本有关该理论的专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首先提出了国际贸易的两大分类: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另外,Grubel和Loyd还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公式,即“G-L〞公式。 1.3研究第三阶段:丰富开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业内贸易进入了一个开展的高潮阶段。1977年,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模型〕。随后,保罗·克鲁格曼创造性地运用了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等范畴构建新型贸易理论模型。此后,布兰德〔Brande,J.〕与克鲁格曼合作提出了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 总之,这一阶段,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学者们利用多种理论与模型,对产业内贸易的形成进行了多样化的解释。其中,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根底的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赞同。 2. 克鲁格曼思想概述 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领域名声显赫。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提出与其后续的不断完善,显现出了克鲁格曼的学术创新精神。 2.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克鲁格曼成认国与国之间的比拟优势是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他认为不完全竞争可以长期存在于许多商品市场中,少数的垄断企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能增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而产生国际分工,形成了国际贸易。具体而言,克鲁格曼主要通过建立规模经济模型、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相互倾销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2历史偶然性的影响 克鲁格曼认为,历史偶然性是形成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国际分工模式或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家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而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的竞争优势的积累,使得这种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2.3技術创新的作用力 国际贸易新理论所强调的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克鲁格曼认为,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将会失去其领先地位,而且这种速度将是十分迅速的。陈建斌〔2004〕指出,克鲁格曼的理论从技术这一最新要素的特点出发,寻找到了国际贸易与规模报酬递增之间的又一联系,并给予充分之证明。 3. 评价与总结 3.1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积极意义 3.1.1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开展 国际贸易新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创新。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考虑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因素,用非比拟优势贸易的观点来解释国际贸易,从而更好地揭示了当今国际贸易中的新问题。 3.1.2对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的揭示 在克鲁格曼的理论中,证明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其所倡导的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强调由政府来干预贸易,从而使经济福利最大化。该政策的重点是通过保护进口来促进出口,而其他配套政策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3.1.3对其他组织的借鉴作用 虽然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初衷是用于解释兴旺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但它在随后的开展中,也合理地展现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因而对开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2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缺乏之处 在国际贸易新理论受到表扬之时,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总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理论把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放在首位,但对其他因素〔包括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经济现象不能用该理论来解释,如个人层面上的专业化、市场一体化程度,以及作为贸易工具的货币的使用。 其次,克鲁格曼研究中使用的冰山型运输本钱的概念过于狭隘,即使使用广义的运输本钱,仍然无法充分考虑阻碍各国和地区从贸易中获益的各种因素。而在这个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提出了更为适宜的交易本钱的概念。 3.3总结 国际贸易新理论是在对古典和新古典理论进行不断地借鉴、创新、融合的根底上开展而成的。它无法一蹴而就,既需要天才般的创意,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踏踏实实的努力。在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克鲁格曼学术思想进行综述的过程中,笔者对前辈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勤奋深感钦佩。无论上述理论是否遭受了质疑,其都为国际贸易新动态的实证与经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陈建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述评. 上海经济研究,2004〔12〕,68-71. [2] 张旭.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思路〞及其启示. 山东大学学报,2004〔3〕. [3] 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展.经济研究,1995〔7〕,67-73. 作者简介:朱怡,女,1991年11月,汉族,浙江省绍兴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