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时期
推进
新型
城镇
思考
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明确了根本指导思想、新的开展理念和开展任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开展理念,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开展等根本精神,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开展的强大动力。
一、“五大开展理念〞是新型城镇化开展的“金钥匙〞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意味着到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着根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更加坚实的根底。显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着许多风险挑战,困难不可低估。“十三五〞时期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世界现代化进程历史说明,在这个阶段,正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中低端、粗放型向中高端、集约型提升,人们财富增长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提升,阶层结构由“哑铃型〞向“橄榄型〞提升,社会结构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提升
1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正是在这个转型阶段,普遍会遇到“中等收入陷阱〞的“烦恼〞。不少国家开展说明,城乡不协调,城市居民贫富差距扩大,富人区与贫民窟的出现,生产生活生态失衡,历史人文记忆丧失,各种“城市病〞凸现等,都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表现。
如何破解开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难题,加快开展方式转型升级、培育开展新动力、厚植开展新优势,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党以宽阔的全球视野,科学把握中国和时代开展趋势,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开展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探索和答复中国开展的难题,不断深化开展规律认识。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开展理念〞。这“五大开展理念〞,给出了既符合人类社会开展普遍规律又切合中国开展独特规律的科学答复,攸关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开展思路、开展方式和开展着力点,必将引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这些根本精神同样为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开展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开展动力。比方,如何促进城镇化从以往过多注重“物态型〞(建筑型)城镇化转向生态型城镇化、从土地型城镇化转向人口型城镇化、从数量扩张型城镇化转向质量型城镇化、从粗放型城镇化转向效益型城镇化,从“孤城型〞城镇化转向都市圈、城市带的“网状型〞城镇化,从而实现让人民群众
2共建共享美好的城市生活。毫无疑问,只有深刻领悟、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五大开展理念〞,才能更科学、更健康、可持续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开展。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特〞就应该特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上,“新〞也应该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上。惟有如此,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才能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共融共进,才能使城乡开展协调一体推进,才能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培育开展新动力和新优势的新平台,也才能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新引擎。
我们坚信,以“五大开展理念〞为引领,就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文明开展之路。
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根本制度、人民期盼、现实问题以及他国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的城镇化不能以城论城,不能以物论物,不能为开展而开展,而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城市开展的主体,满足老百姓生产生活需求,使全体居民共享城市开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我们的城镇化优势就“优在人〞上,化就“化在人〞上,新也“新在人〞上。
3应从过去重在“化地〞、“化城〞转移到“化人〞上来。着力做足做好“人〞的文章,真正实现人与城相融相合。人是城的主人,城要为人效劳。
中央明确要求,“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是解决1亿人在城镇落户生活问题,扎扎实实地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习总书记指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到达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效劳、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效劳,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23年)预测,202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到达45%左右。而按202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这样,“十三五〞期间有1亿左右外来常住人口需要解决城镇落户生活问题。
中央提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是要加快实现这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
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的重点,就是这1亿左右农民工能尽快稳妥融入城镇、共建共享城镇开展成果。
三、新型城镇化要以创新为动力
城镇是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开展资源和要素最集聚的空间平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和文明进步最具创新活力的策源地。城镇化既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开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经济社会开展进入了新常态、新阶段,必然要求我国的城镇化也要适应新常态、步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应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开展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转换的新引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开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开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开展是当前和今后新型城镇化的生命所在。为此,从城镇的理念、规划、建设到治理,从城镇的功能、布局、形态到环境,从城镇的产业、教育、文化到气氛,都应该走在创新的前列,使新型城镇化成为培育开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开展,形成新观念、新文化、新体制的主平台,使城镇开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开展方式的转变同步推进。
经过几十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展,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超过了55%,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同样出现了粗放式增长以及种种“城市病〞现象,城镇开展也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和
5创新开展模式,尤其要防止过于追求数量规模的粗放扩张方式,走出集约高效、绿色共享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开展道路,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开展。
四、新型城镇化要立足城乡一体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特征,不但表现在内容上是包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城镇化,而且在开展要素、人口、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其空间布局形态是城乡一体化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不是牺牲农村的“城市化〞,而是包括农村就地城镇化在内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国情所系,也是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创造性所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告诉我们,要推动城乡协调开展,就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我们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开展。如果说我们过去一个时期,各地都抢抓开展机遇,千方百计把本地的“节点城市〞做大规模的话,那么,今后应着力把“节点城市〞做特做精的同时,更多地重视都市圈、城市带和中心村镇、农村建设,形成以“节点城市〞为纽结的都市圈和村镇为“细胞〞的城乡一体化的网络结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只能选择以城市群
6为主导、以“节点城镇〞为纽结、以广阔村镇为“神经末梢〞的城乡一体的开展格局。
正因为我国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城市、城市与村镇协调一体推进的,因而又是一个互动开放的过程。协调开放的城镇化形态,表达在城市的“聚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统一,城际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并促进城市与农村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等方面。
“城市群〞强调了中国的城镇化,一方面是区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开展,另一方面又是包括了农村在内的城镇化。未来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新趋势,就是“新〞在区域城际和城乡协调开展的“一体化〞上。
推进城镇化,当然要适度扩大城镇规模,要使人口、生产要素、根底设施向城镇集聚,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化裂变〞、引领带动作用。但是,这种“集聚〞不是单向、绝对的,城镇的兴起和规模的扩大也不是以“农村的凋落〞、“农村变城市〞为代价的。而应该是城乡互动互补,而且城市的经济要素、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人才等优势,也需要向农村“回流〞、延伸,以城镇优势反哺农村,引领、带动农村开展。这样,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同时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过程,使城镇化真正成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开展的有力支撑,从而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开展。
五、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产城相融
城市与产业、城市与市场是相伴而生的。城镇是人们集中生
7产、生活的地方。人口、产业是城市开展的根底,城市是生产、交换和消费中心,是经济开展的大平台。只有产业与城市相交相合、相得益彰,城市才能健康、可持续开展。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这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开展的根本原那么。可是,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有些地方或只强调经济开展而无视城镇开展,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造成城镇开展“低、小、散〞的局面,或者只强调城镇化而无视城市产业开展,导致城镇数量、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城市产业“空心化〞和一些“空城〞、“鬼城〞,使城镇开展缺乏厚实的经济支撑,从而使城镇与经济开展失调、错位。这样的结果,既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又削弱了城镇牵引经济社会开展的动力作用。
问题当然不在于城镇开展要不要经济支撑,而在于:一是如何更好地从城镇规划、布局、设计、功能、建筑、环境、设施等整个城镇开展过程中,使城镇的开展与经济的增长有机结合,协调同进;二是要尽快更新原有抓经济开展就抓“一产二产三产〞的传统观念,要树立“城市经济〞意识,摒弃“厂房经济〞、“工业开发区〞的过时模式,而要特别注重现代效劳业、跨界混合型、科技型和“楼宇经济〞开展,同时,城市产业要讲求差异化、特色化;三是城市政府要善于以做好城市、做美环境、做优效劳去做经济、做产业;四是特别要注重培育城市的创新功能和文明进步的引领作
8用,富有前瞻性地为培育开展新动力、新产业、新业态、新优势提供新平台,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留足开展新空间。
最近几年来,杭州城郊周边兴起了一批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艺尚小镇,正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和新型经济业态的“热门舞台〞。这是我国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趋势。从新型城镇化开展的角度分析,从中可以使我们获取许多有益的启迪。
六、新型城镇化要重在建管相合
过去我们重在做大城市规模,重在城市规划布局,而城市管理那么重视不够、体制不顺、创新不力、城管人财物缺乏。现在的行车难、出行难、停车难,空气差、雾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