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十二
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规划
新编
XX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规划
XX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规划
根据XX市政府关于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滁政[202223]114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现状,现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方案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全市上下弘扬“大包干〞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打造“百亿粮仓〞为抓手,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力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现了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代农业开展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面貌显著改变,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也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的开展期、旺盛的奉献期和改革的盛果期。
(一)主要成就1、蓬勃的开展期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总量持续增加。202223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到达431万吨,比“十五〞末增产98.45万吨,增长29.1%,再创历史新高。与“十五〞末相比,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油料、棉花生产保持稳定开展。蔬菜总产达130万吨,比“十五〞末增产16万吨,增长14%。畜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202223年肉蛋奶总产量达45.51
-1-
万吨,比“十五〞末增产11.68万吨,增长35.1%。渔业生产保持开展态势,202223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7.4万吨,比“十五〞末增产4.4万吨,增长19.1%。
(2)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末主要农产品优质率提高。202223年全市种植优质水稻面积462.2万亩,优质率达89.4%;优质小麦299.9万亩,优质率达73.77%;双低油菜88.1万亩,优质率达99%。畜牧规模化养殖比重到达70%,猪、牛、羊、禽良种率分别到达98%、70%、74%和97%;优质水产品养殖面积达69万亩,其中名优特种水产品占60%。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框架根本形成。
(3)农业产业化开展步伐加快。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1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42个、市级龙头企业78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数达12万人,带动农户72.4万户;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达42个,其中国家级2个。龙头企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明光永言水产集团成为引领我省水产行业的航母,XX县区成为我省最大面粉加工产业基地,志成牧业、达诺乳业、滁州温氏为代表的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凯源粮贸、凤宝面粉、永言水产、今麦郎食品等企业被列入省“861〞方案和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方案。
-2-
(4)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总体要求,坚持分类指导,以“百村十镇〞示范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市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到达170个、示范镇建设到达17个。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576个,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居住户数3.03万户。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示范典型。全市户用沼气建设规模到达4.6万户,比“十五〞增长近4倍,推广太阳能利用面积35万平方米,到达22.5万农户。示范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已成为现实。
(5)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平安抽样检测总体合格率到达省农产品质量标准以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分别开展到134个、124个和17个,认证农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6)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222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5600元,比2023年的2801元增加了2799元,年均增长14.9%。同时,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亮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4%,比“十五〞末增长了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十五〞末的48.4%下降6个百分点。
2、旺盛的奉献期
(1)保障了国家粮食平安。我市的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均占XX省的1/2023,位居全省第三位;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安徽
-3-
省1/7;以千分之一点四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国千分之七以上人口的粮食。202223年粮食总产到达431万吨,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肉蛋奶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五,水产品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商品粮调出量大,常年商品粮总量占全省1/4,是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卫国家粮食平安作出了重要奉献。
(2)推进了“三大〞战略实施。随着农村经济加快开展,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连续跨越了60万、70万、80万三个台阶,转移顶峰期到达近90万人,为工业化、城镇化、东向开展提供了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依托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深入推进,通过村庄归并和土地置换,有效保障了耕地红线和“三大战略〞纵深推进的用地需求。
(3)开发拓展了农业功能。“十一五〞期间,在强化农业食品保障的同时,不断开发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依托琅琊山风景旅游区,充分挖掘我市良好的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和生产生活等旅游资源,开发以休闲林业、渔业、牧业、农家乐等为主的观光农业,建成了白鹭岛休闲度假区、图业生态农业观光园、舜耕生态农业园、九殿峰度假村等一批游乐、度假、体验、休闲活动园区(村)。积极开展滁州农家乐示范点及“XX省旅游乡镇〞创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现有XX省级农家乐示范点6家,省级“最正确旅游乡
-4-
镇〞2家,“优秀旅游乡镇〞6家,“旅游乡镇〞20家。
3、改革的盛果期
(1)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XX县区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农村综合改革已经完成。“为民效劳全程代理〞全面推行,建成了8个县、20232个乡镇和965个行政村效劳网络。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成效明显。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已建成7县级国元保险效劳部和71个乡镇三农保险效劳站。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集体林权改革确权发证工作根本完成。
(2)农村经营方式改革步伐加快。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根底上,积极引导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土地流转交易效劳平台和土地纠纷仲裁机构、仲裁庭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到达74万亩,是“十五〞末的4倍。创新农村生产经营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202223年,全市已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87个,其中合作社1355个,成员13万户,带动27.8万个农户受益。
(3)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农业工程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五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工程430个,总投资11亿元。成功引进了泰国正大集团、加拿大glg集团和美国嘉吉集团3家世界500强境外企业;引进福建盼盼食品集团、广东温氏集团、江苏雨润食品和广州从玉菜业4家国家级龙头
-5-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产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50%;各类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率到达90%以上;新增开展无公害农产品200个,绿色食品180个和有机食品30个。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023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市劳务输出人数到达20230万人。
(三)开展重点1、五大农业
——平安农业执行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质量检测全程监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健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推行主要农产品质量平安可追溯和承诺制度,坚决查处危害农产品质量平安的不法行为。确保我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真正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等。
——设施农业瞄准蔬菜、园艺、畜牧和水产等产业,着力开展广阔农民建得起、用得上的温室和大棚,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经营效果;采取招大引强、激活民间资本等方法,积聚开展要素,投资建设技术展示、感受体验等新型设施农业。
-11-
“十二五〞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到达50万亩。
——品牌农业立足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争创自主特色品牌;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做大规模,形成区域优势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保护,提升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发挥品牌巨大作用。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拥有省级名牌5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分别达5个以上,打造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品牌农产品。
——旅游农业顺应旅游开展新需求,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山水资源、人文景观、乡村文化、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理规划、逐步开展情感、垂钓、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旅游农业。精心打造旅游农产品,不断放大品牌效应;瞄准和细分旅游市场,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强化旅游开发和管理,提高接待容量和能力。到“十二五〞末,农业旅游总人数到达500万人次,总收入到达2023亿元,在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份额。
——可持续农业坚持以资源节约、要素集约为导向,重点做到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农)药和低碳,加大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力度,促进农作物秸秆、粪便、垃圾等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或反复深度加工增值,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
-12-
将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集约投入,节能降耗,节本增效,满足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统一和农业可持续开展。到“十二五〞末,单位农产品水耗和能耗将减少20%以上。
2、六大工程
——百亿粮仓工程按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认真落实各项粮食政策,积极组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玉米振兴方案三大粮食生产行动,确保粮食生产取得新的突破。到2023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达500万吨。
——畜牧强农工程以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开展规模养殖,深入开展“国家、省、市三级畜禽标准化创立〞活动,带动全市畜牧业的开展。2023年,全市肉、蛋、奶总产分别到达43.5万吨、15万吨、1.5万吨。
——水产跨越工程以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调整放养结构,大力开展标准化精养高产基地建设,加快渔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开展、全面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市渔业经济跨越开展。202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到达35万吨。
——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开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202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到60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5个、市级150个;培育年销售
-13-
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超2023亿元的4家、超5亿元的15家、超1亿元的80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960个。
——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在全市江淮分水岭区域内,以生产开展、生活改善、生态文明为目标,继续延伸实施“四把工程〞,转变开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开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全面推进岭区又好又快开展。
——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通过开发优势资源、壮大主导产业、典型示范带动,创立名村、壮大富村、治理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