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技
示范户
典型
材料
科技示范户谭明典型材料
编者按:谭明是江口镇黄桷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自远程教育带动农村产业开展转化机制研究课题启动以来,他在课题组的指导帮助下,在江口镇政府以及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白手起家,建棚种菜,靠勤劳增加收入,靠科技发家致富。从202223年纯收入近万元到今天的年纯收入超过6万元,家庭经济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收入的增加,谭明深深地认识到:远程教育是敲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科技是财富。下面根据谭明口述整理。
一、昔日穷,虽艰苦打拼,仍致富无门
1990年,他已是一个拥有一双儿女的四口之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建房子和结婚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那时,总共种了二亩六分地,种了玉米和一些小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起五更睡半夜,年底一算帐,去掉投资,根本剩不下几个钱,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常言说:“花钱两大项,孩子和来往〞,“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的家庭负担也是越来越重;同时,沉重的债务像大山一样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还债,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他东奔西走,北上南下,干过建筑,下过铁矿,搞过蔬菜贩运,做过各种各样的小买卖,出过各种各样的苦力,全力打拼还是入不敷出。春去秋来,汗水与泪水相伴,
艰苦和贫穷共存。
同时,债务象滚雪球一样,每年还在增大。“穷难过,药难吃〞,穷苦的日子使他深深地感到贫穷比罪恶的魔鬼更加可怕。他清楚地记得,1994年的春节前夕,要帐的接二连三地挤破了家门。“锅台上搁着两个碗,趁着光棍的胆〞,他痛恨自己的无能和无用,甚至绝望到了极点,那年他在自家春联的大门上写下了两个大大的“恨〞字,他因此而出了名。
二、今朝富,因建棚种菜,靠远程教育科技“生〞金202223年,课题组在蔬菜大棚种植选址时,考虑到他那里各方面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镇政府以及课题组决定在他那里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示范片。虽然镇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村里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对于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求稳怕险的农民来说,依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当时,镇农技员杨明芬得知后,找到他说:“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一亩菜园,十亩粮田〞,你带头建个大棚种菜,我全程指导扶持你,一年挣个万儿八千的不成问题,干还是不干。已走投无路、又不愿服输的谭明立马答复:愿赌一把。说干就干,在杨明芬的指导帮助下,第一年,他建了一个一亩地的竹竿大弓棚,一年三种三收,种植本地常用蔬菜,年底一盘算,去掉本钱投资,一亩大棚净赚8000多元。一年内能从一亩坷垃地里扒弄出8000多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这一下,全村的群众看“热〞了、眼“红〞了,在他的带动下,
202223年下半年,大弓棚迅速开展到300多个,202223年,他又投资新建了四亩大弓棚,成了全镇的种菜大户,一年苦干之后,不但添置了不少生产机械,并还清了积压多年的债务。随着建棚种菜规模的扩大,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也就日趋暴露出来,如竹竿棚体抗御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菜品种单一老化;丝瓜死苗导致减产;施肥用药不合理影响蔬菜质量等等,一时间,全镇农民调整种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一实际,课题组立即召开菜农会议,决定成立“蔬菜种植协会〞,谭明被推选为“蔬菜种植科研小组〞组长,为了不辜负大家的重托,他除了带着大家学习课题组刻录的远程教育蔬菜光盘外,还先后屡次自费到东北、寿光、苍山等地参观学习,到重庆、涪陵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考察,并且屡次到市农科院求教取经,还自费订阅了农村百事通、农业知识等五几种报刊杂志。通过学习实践,在镇科协和课题组的技术指导下,他带着的科研小组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完成了从竹竿棚体到水泥结构棚体的更新换代。这种棚体不但降低了投资本钱,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已被全镇乃至周边乡镇的农民兄弟推广使用。二是蔬菜品种的更新,与县翔宇公司合作,采用“西葫芦〞苗嫁接技术对茄子苗进行营养钵培植,既可重茬种植西瓜,又可增产增效;采用遮阳网、防虫网技术,引进以色列“夏宝〞“百利〞等新品种进行栽培种植,亩产效益可达一
万余元。三是积极推广“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即早春育苗,卖苗,露天种植丝瓜、辣椒等,立秋栽种秋延迟蔬菜品种。这种模式,管理过程比较集中,产品上市早,且效益非常好,倍受广阔农民朋友所喜爱。四是科研小组协助课题组,每月推出一期种菜信息指南,将各种蔬菜种植环节中的管理要点,编辑印刷成明白纸,发送给大棚种菜户。
202223年下半年,他又率先投资四万多元建起了一个占地一亩的高科技冬暖大棚,墙体采用双层砌块填充,棚架为无缝钢管焊接,节能灯取暖,微滴灌技术,施用有机肥种植并引进名优特稀品种,实行“订单〞销售,他接着卖了一台蔬菜运输车,成了蔬菜经纪人。短短两年时间,年收入都在8万元左右,不但建起了新楼房,而且添置了各种高档家用电器,成了全镇的富裕户,样板户。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谭明却说:“土〞中也有颜如玉,“土〞中也有黄金屋。有了有了远程教育科技就有了钱,活得越来越滋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三、明天美,共奔小康路,做新型农民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小康路〞。为了使全村乃至周边的群众共同富裕,谭明毫不保存地将自己所掌握的蔬菜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广阔乡亲;同时,采取“一学、一赊、一让、一增、一补〞的“五个一〞带动周围农户开展蔬菜种植。“一学〞,即免费发放光盘让农民学习种植技术;“一
赊〞,即免费将大棚培育菜种苗赊销给社员;“一让〞,即蔬菜种苗按本钱价收取;“一增〞,即回收蔬菜时价格高于同期市场价格;“一奖〞,即同一种蔬菜亩单产高于他种植的亩单产给予奖励。目前,我镇的大棚已开展到2022多个,形成家家种菜,1400多户有棚,少那么
三、四个,多那么
七、八个的种植规模,菜农人均年纯收入超过7000元,黄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强村,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村庄的蔬菜种植。富了口袋更应富脑袋,如今这种高科技远程教育已进入了百姓农家。劳动之余,谭明喜欢浏览市场动态,研究种植新技术,将了解到的各种信息、知识与广阔群众交流的新型农民。
课题组王寿和于202223年12月整理
第二篇:科技示范户典型材谭爱玲用科技示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障镇农科站谭爱玲这几年由我组织嘉树乡十户科技示范户,按照各级领导的指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我根据嘉树乡的实际情况,主要进行了两项创新。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明确了“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可用资金〞的总体思路,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开发型、嫁接型、扶贫主导型和招商引资型四种融资渠道,实现了扶贫科技工程工程资金投入多元化。。在科技示范村、户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政府补助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使政府与农民的投资比例到达了1∶1∶3。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工程的实施明确提出“七有二提高〞:七有:有详细的开展规划,有培训基地,有标准的运行模式,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施,有详细的档案资料,有科技实验场地,有稳定的技术依托。二提高: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注重强化科技效劳,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一)健全农村科技效劳体系。一是搞好实用技术推广。村委会把握产业导向,充分调动农业科技组织、农民专业协会等各类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倡导跨村、跨乡的专业性的科技推广合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组装配套。大力培育、宣传和推广典型。二是延伸科技载体效劳。采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效劳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效劳工作。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素质有专长的人才,采用异地学习、短期培训、现场辅导教育等形式,培养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综合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选拔一批紧缺、急需的域外高层次人才。利用报刊、播送、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使农业科技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农业科技普及、创新意识,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开展。
(三)营造科技效劳环境。一是抓好我村科技效劳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效劳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效劳能力和整体素质。二是搭建科技效劳平台。立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乡村特色,集中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工程,提升自主培育水平。
在我组织嘉树乡十户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科技示范户:
例如。嘉树乡井冲村余家组科技示范户张国财,男,47岁,初中文化,家有5口人,劳动力2个,种植水稻面积156亩,柑桔3亩。在实施科学种田、带头示范、带着群众,指导群众学科技奔小康工作中实绩显著,是我市科技入户工程中典型人物。
张国财同志是嘉树乡种田大户,常年以早晚水稻和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5亩,品种以登海9号为主要种植品种;水稻种植面积156亩品种以陆两优996号、丰源优299为主要种植品种。张国财同志认真学习新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热心推广新技术,在我们农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水稻生产上主要采取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今年
156亩水稻,培育带蘖适龄壮秧移栽,移栽上根据地力确定不同栽插密度,积极推广扩行减苗技术,肥水运筹上积极应用精确定量用肥和精确定量用水及精确防控病虫害为实用技术。水稻每亩单产1160斤,较去年增80斤,增幅为2023.3%。水稻亩经济效益为1562元,较去年增437元。
张国财同志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扩大科技,已成为附近知名人物,在示范推广中,该同志还主动帮助带着邻里和周边群众,在他的引导帮助下,他所指导的20户,户户出高产,现在他本组的村民看他买什么水稻种就买什么种,他什么时候打药都去打药,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带动辐射示范户。
井冲村科技示范户刘超宇,男,53岁,高中文化,家有7口人,劳动力5个,种植水稻面积17亩,柑桔3亩。今年种植早晚稻杂交品种以陆两优996号、丰源优299为主要种植品种,面积7亩。
刘超宇同志是我乡比较优秀的科技示范户。自从他被中选为示范户后,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还带着周围群众科学种田。他利用自己购置的村里的一间废弃的教室作为场所,把自己家的电视机、dcd、椅子、桌子等搬来作为工具,每月的15日把周围群众如集在这里,听技术指导员讲课,有时请外地的柑桔栽培能手、水稻栽培能手,把好的栽培经验都应用到生产中去,有时他把自己所学的技术也传授给大家。还到处找农业科学技术光碟放给大家看。今年他已组织周围群众进行技术光碟放给大家看。今年,在我们农科站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下,他已组织周围群众进行技术培训6次,每次培训人数
在120人左右,累计培训人数700多人次。自己出钱为群众印发技术资料700份。
在他的带动下周围几个组的群众,今年早稻种植杂交新品种陆两优996号,面积250亩,早晚稻种植杂交新品种丰源优299面积500亩。
农户种植新品种产生了新效益,早稻250亩,每亩比照去年增产稻谷40公斤,合计增产稻谷1万公斤。中稻500亩,每亩比照去年增产稻谷50公斤,合计增产稻谷2.5万公斤,晚稻320亩,每亩比照去年增产稻谷35公斤,合计增产稻谷1万多公斤。
示范户无偿帮助残疾人新大塘有一村民,今年55岁,双目失明,家有3人1劳动力,种有4.5亩水田。今年水稻秧苗移栽前,他妻子看到别人在秧田打药,自己又无钱买农药,心里十分着急,就胡乱把过去剩下的农药拿出来往田里喷。打药后,秧苗开始产生药害,因无钱买解药挽救秧苗,便报着侥幸心理请人把秧苗插上。6月2023日出现严重死苗现象,正在这时该村示范户彭春发看到这种情况后,及时打 找我进行汇报。其中2。1亩秧苗死苗率达90%以上,必须重新移栽,剩余2。4亩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