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伤
病人
急救
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授课人 郑剑琴
人体受到外力打击造成某些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称为创伤。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交通的普及,创伤的发生率在青年升高。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的使患者在未到达医院前就达到及时救治,对挽救病人的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伤的临床特点:
• •1、受伤原因多样化,其中以交通事故多见。
• •2、应激反应重,伤情变化快。
• •3、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
• •4、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对于致伤暴力严重、闭合性损伤容易忽视。
• •5、院前时间短,损伤仅限于解剖损伤而生理紊乱尚无表现。
• •6、处理重点易发生矛盾,如较大伤口与闭合性内脏伤。
• •7、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
院前急救原则:
• • 遵循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的原则。采取边诊断、边救治、再诊断、再救治的思路,快捷全面地发现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并进行快速外科处理,避免漏诊和误诊,减少伤残。注意防治并发症,为病人的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现场抢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尽可能使重病人在伤后5~10min得到救治,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减少病人在事故现场停留时间,同时还应减少病人的精神紧张。
院前急救护理:
• • 伤情评估与护理:通过一看二问三检查,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判断和检查受伤部位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是单一伤或多处伤,是否危急生命,对呼吸停止者,伤者应平卧,头颈后仰(颈部垫衣物)、使用呼吸机、心脏骤停者行胸外按压术、电除颤;颅脑受伤者应平卧、安静、保暖、吸氧;胸外伤、开放性气胸要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堵塞伤口;肋骨骨折应固定;腹部伤、內脏脱出应消毒纱布或干净布、棉毛巾覆盖,出血时用手压、止血带止血;骨折时用夹板固定,较重软组织损伤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理创伤,无菌包扎防止感染。
院前急救护理:
• •伤员转运途中的护理:
• • (1)体位:在转运过程中注意搬运体位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创伤失去意识的病人,原则上让其平躺,无颈椎损伤者可让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对于神志清醒者,根据病情不同尽量给予伤员最舒适的体位,让伤员保持安静,以减少因疼痛扩张而造成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如果表现为脸色发青、手足发凉、脉搏增快等症状,可采用头低足高位,让病人平卧,抬高病员的双下肢并将其垫高20度,以增加脉搏回心血量,改善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状态。对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的伤员,可在其躺下后将其双下肢垂直举起使血液迅速流入心脏,瞬间增加700~800ml,举起的下肢应放在椅子上架起,以免血液再回流到下肢。对于创伤引起疼痛休克、某些挤压严重的手外伤患者,虽然出血不多,但也会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眼前发黑的休克症状,这类病人只要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即可逐渐好转。
院前急救护理
• • (2)掌握沟通技巧:途中加强与患者沟通以满足其心理需要。有的创伤患者因病情危重需要救护,家属或朋友陷入混乱状态,出现忧郁不安、害怕、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要用和蔼、理解的语言介绍出诊负责医生和护士,嘱其冷静下来,以最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得到安全的需求,并指导家属多体贴病人,做好精神安慰,引导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心理适应承受能力。在车上家属如有晕车、病人不适等,护士应主动关心,嘱其做深呼吸,闭眼休息,稍开窗通风,递塑料袋以接纳呕吐物。注意与创伤严重的病人交谈时不要超过10~15min,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对无意识的病人,可持续同一句话、同样的语调与之交谈,另外,触摸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注意尽可能的保持安静的环境。
小结
• • 现场急救,途中运送是院前急救一个有机整体。创伤外科认为: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死亡高峰时期多发生在伤后1小时内。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急救意识,快速反应。急救人员必须掌握“救命第一”的原则,按病情采取“直接转送、先救后送、边救边送、边送边联络”的方法。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可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从而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熟练的抢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徒手心肺复苏
急诊科 樊爽梅
什么是心肺复苏
n n心肺复苏(CPR)术,亦称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用人工的方法,使病人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挽救患者生命。
心肺复苏的适应证
各种心脏病,电击、溺水、药物中毒、过敏、电解质紊乱、麻醉意外、手术、心导管检查、造影、创伤等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大动脉搏动消失,重要器官特别是脑的严重缺血、缺氧。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临床死亡期的病人。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成人)
n n1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n n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
n n3.摆放体位:病人去仰卧位,至于地板或硬板床上,靠近病人站或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n n4.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观察口鼻腔有无异物,有异物立即取出。
n n5.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口对口吹气2口在10-12秒内完成,每次吹气时间大于1秒,并看到胸壁有起伏。吹气的同时用拇指食指捏紧鼻腔。
n n6.建立人工循环:检查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 以上。
胸外按压方法
n n(1)扣手,俩肩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成一直线)
n n(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n n(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三分子一处。
n n(4)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n n(5)按压深度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骨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相等。
n n(6)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还是双人都是30:2.首轮做5个30:2,历时2分钟,复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儿童)
n n1.判断、开放气道、清除口鼻腔异物、体位、按压部位、按压频率、呼吸与按压比、同成人
n n2.方法:用一手掌或扣手,肘关节伸直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
n n3.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或3厘米)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婴儿)
n n1.判断意识:拍足底、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
n n2.开放气道、清除口鼻腔异物、体位、按压部位、按压频率、呼吸与按压比、同成人30:2
n n3.按压方法 二指按压:中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指;双人用双手拇指环抱按压,压力均匀,按压深度2厘米或胸廓前后径的1/3~1/2
心肺复苏注意要点
n n1.一旦确诊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开始复苏,禁止过度搬动病人
n n2.保证气道通畅是必须的否则复苏无效
n n3.胸外按压力量适中。力量太小,按压无效,力量过大,容易造成骨折
n n4.胸外按压禁忌症: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新鲜肋骨骨折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面色死灰
2.皮肤紫绀或苍白
3.呼吸停止
4. 大动脉搏动消失
5.心音及心尖搏动消失
6.瞳孔散大(循环完全停止后超过1分钟才会出现)
7.伤口不出血
心肺复苏成功指征
n n1.能扪到颈、股动脉搏动
n n2.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n n3.患者的面色、口唇、甲床、皮肤色泽转红
n n4.扩大的瞳孔缩小
n n5.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n n6.昏迷变浅或者出现挣扎
n n7.心电图出现波形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
1.胸骨骨折
2.肋骨骨折
3.肋骨从胸骨分离
4.胃胀气
5.内脏破裂
6.血气胸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n n参考文献:
n n2010心肺复苏原文翻译---陆一鸣
n n2010心肺复苏(简体版)
n n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李春盛
新生存链的五个环节
新生产链五个环节解释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
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要求取带除颤器(AED)。
2 .早期CPR
只有一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立即开始CPR,首先做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ROSC或复苏无效。
3.早期电除颤
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向波200J,单项波360J),随后做CPR 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再进行除颤。
4.早期救治
n n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5.心脏骤停后救治
患者ROSC后只是心脏骤停后救治的开始,若能提高患者出院存活率和争取神经功能预后完好,需要多专科领域的综合救治,包括亚低温治疗和针对导致心脏骤停病因的治疗,这个环节相对需要较长的时间。
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n n(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n n(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n n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简化的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流程
n n其核心是简明、实用、实施快捷,更适用于未经过CPR培训的公众了解掌握。
2010心肺复苏指南变化
2010年指南最新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基本生命支持(BLS)中“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流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并将2005年指南中判定有无呼吸采用的“看、听、感觉”方法从流程中删除。
n n强调发现无呼吸或不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应立即启动EMS系统,马上做单纯CPR,而不再需要先行开放气道,给2次人工通气等较耗费时间的系列动作。
n n对普通公众或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只要求简单判断患者有无呼吸,进行求救,随后只做周而复始的单纯CPR,如果是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应该按30:2的按压/通气比完成CPR。 见下图。
医务人员BLS流程
n n对专业人员的要求是完成高质量的CPR。
n n新指南将按压频率约100次/min更改为不少于100次/min,推荐成人按压幅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强调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多过快通气。
n n强调协作:通常复苏开始时可能只有1位医务人员,应立即请求其他成员到达,当多个急救人员到场时,要尽快委派每个成员任务角色,按复苏任务由团队共同完成。
n n新流程要求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