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县
财源
建设
情况
调查
思考
对我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xx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20231万元,比1995年增长2023.3%。从财政收入的构成比例来看,工业是主体财源,xx年来自工业企业的财政收入53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7%;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161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5%;来自商业及效劳业的财政收入199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7%;来自其它收入的219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1%。从财政收入的质量来看,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xx年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6.1%下降到5.2%,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且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全省xx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6%,高出我县3.4个百分点;全国xx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5%,高出我县2023.3个百分点)。二是非税收入的比重偏高。xx年全县非税收入219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9.7%,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80.3%,与全国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4.6%的比例相差甚远。三是人平财政收入低,可用财力少。xx年全县人平财政收入为135元,人平地方可用财力为99元,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看,从1995年到xx年,全县财政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仅1.5%,比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4.4%)低2.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二、影响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全县财源建设在近几年虽有长足开展,但由于受经济总量和规模的影响,财源增长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停滞不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结构不优,财政增收受到抑制。从工业看,全县工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大局部工业企业缺乏高质量、高档次、高知名度的产品,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不佳,导致入库税收逐年下滑。特别是其中一局部企业近几年相继破产重组,效益不太明显,产值降低,税收减少。从农业看,传统的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结构不合理,高效高税品种不多,对财政的奉献率低。近几年来,来自农业的税收徘徊不前,至今仍然维持在1995年的水平上。从第三产业看,除了传统的商贸运输业以外,新兴财源不多,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提供的税收看,都还没有形成优势。
2、支柱企业太少,规模财源建设后劲缺乏。到xx年止,全县上交税收上百万元的规模财源企业只有11家,缴纳的税收在1400万元左右,仅占财政收入比重的13%;且没有一家能左右全县财政收入的大型财源主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3、财源建设资金受到制约,新兴财源难以培植。由于以前银信部门存在惜贷、怕贷行为,社会资金也难筹集,财源建设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使一些好的财源工程不能得到稳固开展,一些有开展潜力的新工程不能迅速得到开发,影响了财源的增长速度。银信部门近两年虽然通过积极开展信贷营销加大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一些新兴财源也难以在短期内凑效。
4、政策调整影响大,现有财源受冲击。全县有相当一局部工业工程属于资源开发型,根据国家关闭“五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全县先后被关停的“五小〞企业有75家,减少税收650万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5、税收征收难度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目前,我县局部个体私营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偷漏税收现象严重。在征收过程中,基数难核定,征收难到位,税收流失较大。据调查估算,全县个体私营企业照章纳税的不到60%,每年税收流失在800万元以上。
三、对加快我县财源建设开展步伐的对策建议要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最根本的是生财问题。随着我县“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县各地财源工程迅速开展,财源建设来势喜人。但要实现在近期内摆脱经济困境的目标,还必须进一步拓宽财源建设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财源建设当成经济工作最关键、最首要的问题来抓。
1、大力加强农业,稳定根底财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也是地方财政的根底财源。现阶段,应以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突出开展创税农业。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扶持开展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特种养殖业等经济作物,对高效经济作物要抓好规划、引导、管理、效劳,集中连片开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庄园农业的开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基地化建设;大力扶持、组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三是着力提高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人才、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推广,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加快工业开展,壮大支柱财源。工业是桃江财政的支柱,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财源建设的关键。要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思路,大力开展工业经济,壮大支柱财源。我县近年来企业开展速度较快,开展势头较好,但目前全县上百万元税收的企业还只有11家,上千万元税收的企业还是空白,可以说仍然缺少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对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引进来。具体是引进资金、工程和人才。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搞好对上、对外联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用来开展企业;要牢固树立“工程强县〞的思想,把引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工程放到开展企业的首位;要继续实施好“人才兴业〞工程,特别是要创造良好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二是靠上去。根据我县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靠,搞好优势互补,带动企业开展。目前我县在这条路子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原县水电设备一厂1997年靠上新兴铸管股份后,近几年企业开展迅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是创品牌。桃江
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没有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县域经济没有品牌支柱企业是没有生机活力的。桃江人有创品牌的手段,但没有保品牌的措施。往往是创了品牌砸品牌,有了品牌丢品牌。如石牛江镇过去有个“豆腐花〞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因在成绩面前放松管理,算小失大跑掉技术人员,结果“豆腐花〞成了“豆腐渣〞,一蹶不起,机械成了废铁,损失沉重。因此,我们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多作市场调查,多作理性思维和深层思考,不搞短期行为,全力开发和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3、突出开展民营经济,挖掘潜力财源。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来看,民营经济是最具有潜力的财源增长点。在民营经济开展上,一方面要扶持民营大户,培育龙头产业,创立工业小区,培养小区特色,形成“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经济开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优惠、信贷投资、社会保障和管理效劳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促进其健康开展。
4、努力开展第三产业,积极培植后续财源。首先必须加速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桃花江名扬天下,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名胜甚多、交通便捷,是一个休闲旅游的风水宝地。旅游开发是我县三产业开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一要加强领导,搞好旅游开发定位。突出桃花江竹海、竹乡农家、桃花湖森林公园、浮邱山佛教圣地、凤凰山屈原遗迹等地的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形成标准化旅游线路。二要拓宽融资渠道,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坚持“早投入、早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那么,实行举债开发、引资开发、集资开发、内外合资开发和向上争资开发,积极为开发者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利别人,开展自己。三要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国内外旅游品牌。“桃花江是美人窝〞,三十年代就名扬东南亚,在海内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因为无视了在“美〞字上做文章,没有自己美的品牌,人家看不到桃花江美的特色。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在“美〞字上大做文章。以此推介桃江,增强桃江的声誉,提高桃江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招引客商。四要创优环境,全力搞活桃江旅游业。桃江旅游业目前在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这项工作不只是政府和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桃江83万人民共同的大事。全县人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优环境,力争把桃江旅游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开展社会效劳、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稳固开展商品流通等传统产业;努力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效劳等新兴行业;加快开展社区生活效劳和文化娱乐、中介效劳等行业。要力争我县三产业有一个较快的开展速度,以增加新的财源。
5、大力优化财源建设环境。环境既是一个重要的财源根底,又是财源建设开展的调速器。从硬环境看,我县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路、通讯等根底设施根本完善,可以说硬环境建设已到达了一定水准,但建设硬环境不能满足现状,要有更高的标准。从软环境看,我县近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只看重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单位利益,而无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以致形成外资引不进、引进留不住,连XX县区本地不少经济能人也相继出走的为难局面。因此,建设桃江的软环境必须从凝聚桃江的人气入手,从提高桃江的信誉入手,尤其要认真标准行政执法和收费行为,严厉打击地痞地霸、阻工敲诈、索拿卡要等行为,打造“诚信桃江〞的新形象。
6、落实责任,强化财源建设目标考核。经济开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财源建设的考核目标和管理方法,通过确定财源建设常设机构专门抓,健全“纵向责任到底、横向责任到边、奖罚考核到人〞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财源建设与干部政绩挂钩、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建立健全财源建设奖励机制等措施,大力提高全县上下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做到真正把财源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一抓到底,并开创财源建设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新局面。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