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史学习教育革命英烈事迹汇编(12篇).docx
下载文档

ID:1043096

大小:49.95KB

页数:4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史 学习 教育 革命 英烈 事迹 汇编 12
党史学习教育革命英烈事迹汇编(12篇) 目录 1、葆有初心,便不惧在最绚烂的年纪死去 2 2、党史故事:巾帼英雄——解文卿 5 3、黄德胜:甘当革命“一块砖” 9 4、将军手枪忆忠魂 13 5、李实行:待到革命胜利日,便是我归来时 16 6、毛泽建:纵湘水呜咽,我心誓死为党 19 7、女红军狮子桥托儿‍含泪踏征程 22 8、索南达杰与可可西里保卫战 26 9、文立正:日寇未灭,何以家为 29 10、沿着先驱的足迹 33 11、以身许国 ‍求福利民 38 12、殷殷致子书 ‍拳拳爱国心 42 葆有初心,便不惧在最绚烂的年纪死去 罗方禄 常德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在地,秦汉故地的先民文明开化、民风淳朴、与世无争。 自陶渊明后,常德便成了我国一个独特的文化地标。然而,众人只知古常德的文化和现代常德的经济发展,而近代以来,常德悲壮的革命史鲜为人知。 行走在常德市的街头,漫步在沅水边,观其风貌,听零星数语,现代化的市民气息迎面袭来。常德保卫战留下的悲壮的城市记忆已不多见;英雄烈士可歌可泣的故事,不特意去找寻和挖掘,也不会走进你的记忆里。 然而,这些故事真实、永久的存在于常德的浩瀚历史之中,静待着后人地翻阅、共鸣。 一、她们:无理论、无作品、无光辉事迹 “敬日事变”后的1928年7月,一支国民党反动派队伍,押着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走向刑场。 在临刑前,她在人群中看到了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便向刽子手请求,再为孩子喂最后一次奶。这最后一口奶,是生命的源泉,更是革命的延续。见此景,刑场下的老百姓泣不成声,而女共产党员视死如归,为了革命初心,毅然践行着凛然大义。 这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名叫王悦贞,毕业于女校。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湖南这片热土上,创建了多所女校,培养了一大批女革命烈士,如杨开慧、蔡畅,她们都在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她们身后,还有众多无名的女烈士,她们胸怀革命浪漫主义,为的是天下苍生。但,她们牺牲太早了,甚至还来不及创设自己的革命理论、发表充满革命色彩的作品,还来不及用余生开创辉煌的事业。 可以说,她们都是“三无”女革命烈士,是中国革命历史里特殊的进步、革命群像。她们看似“无”,实则有,共有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二、‍他们:无名字、无故居、无后人 在“湘南起义”爆发所在地的湘南临武,从大山里走出一位早期的共产党人。每年清明节前后,周边的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前往祭奠。但,多年来,墓主人是谁,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有什么革命斗争故事,也鲜有人能讲述。例行的三鞠躬后,众人便返程,无故居可供凭吊。 后来,听长辈说,墓主人名叫袁痴。 了解“湘南起义”的历史,略得知袁痴与邓中夏都是早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没多久便牺牲了,连可供后人讲述的故事都没有。 同样在临武,在汾市镇的一个山脚下,长眠着十几位年轻的烈士,他们长眠的公墓名为“十八岿”,一个“岿”字概括出了烈士们的革命气概,可他们却永远不能归了。他们为了解放临武而牺牲,同样因为太年轻了,没有留下名字。 在老苏区临武,供人们缅怀的革命历史,被记入县志的革命烈士不多,他们是另一类“三无”烈士:无名字、无故居、无后人,但共有的是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致敬“三无”烈士,致敬革命先驱 从湘南到湘北,从“三无”到“三无”,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散落了许多无名之辈,但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先驱。 常德较早在全国建立共产党党的组织;较早拥有独立武装力量;较早建立革命政权;较早开展群众运动,是一个十足的革命老区,属于“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早期,常德革命根据地做了许多建设和发展党、推动革命走向成功的试验,一批又一批常德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翻阅常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编的《常德老区·读本》,里面记载的常德革命组织之多,常德人们开展的革命斗争之多,牺牲的革命烈士之多,让初识常德的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感佩落泪。众多革命烈士们都太年轻了,太勇敢了,都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看了这些,对常德人的精神便可窥见一斑,那源自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已经融入了血液里,成为自然而然的力量。 党史故事:巾帼英雄——解文卿 2021年05月21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星火到燎原,党的发展历程是一幅恢弘篇章。忆当年,在青岛这片滚烫的热土上、在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诸多的历史点滴,亦是初心不改的见证。 在青岛,说起革命先烈,对于“解文卿”这个名字,许多人都很陌生。在2014年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时,我读到一篇关于描写解文卿烈士的文章,深受震撼,镌刻心头。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寻英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解文卿,生于1929年,莱西市义潭店村人。1945年任青年妇女队长,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支前工作出色,被评为二等功臣,胶东军区授予"支前模范"锦旗一面。1947年秋,被地主还乡团逮捕,惨遭毒刑,坚贞不屈,9月28日被敌人活活烧死。被誉为刘胡兰式的英雄,年仅18岁。 解文卿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里,1940年春,父亲被逼在水沟头(今水集镇)给日本侵略军修碉堡,惨遭毒打,含恨死去;后母亲又在贫病交加中去逝,两个哥哥均已分居。文卿挑起了家庭重担,同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1945年8月22日,莱西解放。1946年12月,县、区干部驻义谭店村,文卿以同他们接触。其中县妇救会长战彬,经常组织妇女上识字班,讲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故事,教唱革命歌曲,促使文卿心中萌发了革命思想。她第一个报名为工作队走访当向导、传递通知。第次村里来了解放军,她都为战士号房子、打铺、借炊具、拆洗缝补,样样工作都积极带头。在解放战争中,他不分昼夜地为解放军推磨压碾,筹集粮秣,向前方运送。上级分配赶做军鞋,要求5天完成任务,她4天就完成。在解放高密城战役中,她带领青妇队员,组织女子担架队,连夜转运伤员。在解放平度、掖县城的战役中,她冒着倾盆大雨,往返数十里,连续三次接运伤员,肩被压破,鞋被粘掉,脚划出了血,她全然不顾。她怕雨水感染伤员的伤口,就脱下外衣盖在伤员身上。解放军在水集构筑工事,她亲自往阵地送木板。由于她在支前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胶东军区的表彰,并获"支前模范"称号。在马仁区评功会上被评为二等功。 1947年2月17日,文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妇救会长。在发动土改复查运动时,文卿坚定地站在斗争前列,和其他干部一起宣传党的土改政策,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培养骨干分子。在斗争会上,她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主持斗争大会,带头控拆地主恶霸的罪行。在分配斗争果实时,她廉洁奉公,土地、钱财不多要一分一厘。一个地主婆子拿着一大包衣料贿赂她,被她严辞斥退。1947年7月23日夜,混进村政权中的坏分子煽动不明真象的群众,抢走了农会的现金和帐簿,又把村指导员解洪善捆起来,胁迫他交出农会大印和枪支,阴谋将解洪善装进麻袋扔进潴河。在这紧急关头,文卿冒雨跑到驻村南小楼的胶东军区某部汽车二队报告,中队负责人陈忠带领几个战士赶去,平息了叛乱,救出了解洪善。 1947年秋,国民党军进攻胶东解放区时,土改中逃往青岛等地的地主恶霸分子组成还乡团尾随国民党回乡。其他村干部带领群众转移,文卿仍在村里坚持工作。敌人离村只有10多公里了,她才到展格庄未婚夫家隐蔽。9月17日,还乡团解家晋、解振汉、解保国窜回义谭店村,进行反攻倒算,屠杀革命干群。几天中,村长李焕忠、职工会长栾洪顺及其女儿、自卫团长李昌恒、贫农李焕瑞之妻等6人被杀。9月27日,解保国威逼文卿的大嫂:找不回解文卿就满门抄斩。文卿的大嫂无奈,只好到展格庄找文卿。文卿听大嫂说明来意后,说: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连累你们。她毅然随大嫂回了村。 第二天一早,解保国就派人传文卿,二嫂给她舀了一碗高梁面稀饭,她没喝完,就被拖出了门。路上,还乡团用浸过水的麻绳子将文卿绑了起来,押到解家璞的东四间空屋里,讯问土改复查和党的组织情况。文卿闭口不言,又被吊在梁上。解保国问:“谁是共产党员?你都和谁斗过我们?”文卿仍然不语。解保国指示走卒拿着刺槐棍子,对文卿劈头盖脑地打,边打边问,文卿还是一字不吐,于是解气急败坏使劲打,一些家属也动手打。不久,文卿皮开肉绽,昏死过去。被从梁上放下来,稍微苏醒,解保国气急败坏,用绳子绑解文卿的头发,将她吊到梁上,三番五次地严刑拷问,文卿始终未吐一个字。最后,穷凶极恶的还乡团在文卿脚下点燃了一堆麦秧。就这样,文卿从早上8点一直被折磨到下午5点,致使她全身青紫,惨不忍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其就义处建立了解文卿烈士纪念馆。1999年,纪念馆被青岛市政府列为青岛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今天在建党100周年之时,我们一起回顾解文卿烈士为实践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短暂一生,她的不朽精神将浸润着新一代共党人的灵魂,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进,用英烈的遗志,续写新时代壮丽的青春之歌。‍ 正所谓:碧海蓝天写真情,红瓦绿树唱英雄,共产党人解文卿,永恒丰碑立岛城!​​​​ 黄德胜:甘当革命“一块砖” 蒋立文 2021年05月28日 黄德胜(1895-1938),壮族。广西恩隆县(今田东县)林逢乡平淇江洪屯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翌年当局拉去当兵,因不堪忍受国民党军队腐败,1929年夏从军营逃回家,在家乡积极投入恢复发展农会、建立农民自卫军活动,任林逢乡洪梅村农民协会主席和农民自卫军队长。 ‍百色起义后,任洪梅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村赤卫军小队队长。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在打击土豪劣绅的一系列战斗中,率本村赤卫军奋勇杀敌。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1月,红七军北上后,各县赤卫军改编为红七军二一师(后改为独立第三师),黄德胜在红六十二团先后任排长、连长。他常带兵袭击敌人的小股武装,使国民党恩隆县当局坐卧不安。县当局便采用高压手段,勒令其家属变卖家产来悬赏缉拿他,其妻逃到深山躲藏,两个男孩也被敌兵折磨致死。这些,更加激起他对国民党的仇恨,更坚定了革命决心。 ‍1932年4月,黄德胜为右江下游军事小组成员。此后,在中共右江下游临委、党委领导下,黄德胜协助整顿红军,带领部队在右江下游打游击,拖住敌部分兵力,减轻东凤根据地压力。后被派到中越边、滇桂边开辟新区。 ‍1934年5月,黄德胜奉命从富州带信到右江下游,汇报开辟新区工作情况。同年7月,又从右江下游到达云南富宁的七村九弄,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宣传发动群众,组建边区革命游击武装。12月初,黄德胜领导劳农游击队和赤卫军,在七村九弄一带举行暴动,镇压当地反动乡村长和土豪劣绅,创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此后,滇、桂当局多次派兵“围剿”,黄德胜等率领劳农游击队反击,粉碎敌人进攻,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1935年5月,广南县黑支果区牛滚塘苗族首领王开洪因受不了官府和恶霸的重欺压,揭竿反抗,组织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黄德胜便派人去与苗王协商,将其部队收编为劳农游击队牛滚塘独立大队。接着,他率游击队600多人进攻富宁县城,同时派支部队攻打剥隘,歼敌百余名。后来敌援军抵达,集中力量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烧杀抢掠,根据地遭到残酷的破坏。面对这一严峻的局势,黄德胜沉着果断,指挥部队避敌锋芒,击其薄弱,粉碎了滇军的“围剿”。后率队到靖西县中越边界地区进行休整。 ‍1936年7月的一天,为了扫除从者桑到九弄之间的障碍,扩大游击区,黄德胜率领200多名游击队员,从驻地急行军,深夜到达皈朝。在夜幕掩护下包围驻皈朝之敌,他瞄准战机发出战斗号令,战士们向敌各据点发起猛烈冲杀。敌人从梦中被枪声惊醒,惊慌失措,来不及反抗,纷纷举手缴械投降。这一仗俘敌100多名,缴获步枪100多支及一批弹药。 ‍农历八月十五日夜,由于放松警惕,游击队驻那达司令部被敌偷袭。在总结经验教训会上,黄德胜主动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 ‍19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