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激励
理论
高校学生
管理
中的
应用
鼓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鼓励是管理学和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高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要想搞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充分调动广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高校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鼓励理论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鼓励 高校学生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23)11-0217-02 21世纪是一个竞争剧烈的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开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用之不尽的智慧及创造力。 一、鼓励的内涵和在学生管理中实施鼓励的作用 (一)鼓励的内涵 在管理学中,广义的鼓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所谓激发,就是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鼓励涵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鼓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转化为内部心理的动力,从而增强或减弱人的意志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鼓励是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后,处于一种活泼的状态,对行为有着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人们为期望和目标而努力。 (二)鼓励机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鼓励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鼓励机制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要。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有很多的因素,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内因才是关键。学生管理中鼓励机制的实行,就是要推动大学生本身激发出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实施有效的鼓励机制能够从物质与精神的角度刺激大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用惩罚与奖励的手段来鞭策大学生的行为意识,使之符合学校的制度标准和社会需要,完成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 2.鼓励机制是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正确的行为导向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既需要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也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行为训诫。如学校进行的三好学生评比、奖学金的评定、好人好事的宣传和表扬,就是用正面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鼓舞学生积极发奋向上,养成良好的品德;对违纪行为的严格处分,可使其他学生防微杜渐,从生动的反面事例中受到教育,自觉地把学校的要求和规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3.鼓励机制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和形成良好校风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巨大的威力,但毕竟不是万能的。无论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如何细致,方法如何得当,总会有疏而不通、导而不行的人。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良好校风的形成,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委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那么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鼓励制度,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的行为标准、学业奖励进行规定,这些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学生管理中常用的鼓励方法 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鼓励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拟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结合实际作一些粗浅分析。 (一)前景鼓励法 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是每个人所共有的。对自己前途的思考和憧憬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不可替代和估量的动力。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理想的想象是积极的,也是多向的。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要积极肯定学生的美好愿望,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同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也注重教育学生尊重现实,教育他们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异性和社会需要的层次性,要求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期望过高而不切合实际,防止产生失落感。 (二)情感谢励法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求。要运用好情感谢励的方法。第一,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需要。教育者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心困难学生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第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教育者的行为如果给学生以平等待人、体贴尊重的印象,无形中会增强教育者的影响力,提高教育者的权威,学生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典范鼓励 人们常说,典范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在每个学期,为学生确立几类典范。这些典范可以是伟大的杰出人物;可以是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奉献的人们;可以是本校、本班的先进分子。对每学年评出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的就业或创业典型。抓住学生善于模仿、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一方面扬声势,造气氛,请先进者介绍先进事迹,鼓励其他学生仿效典范,向他们看齐。另一方面,在给予先进者肯定的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引导他们看到缺乏之处,加以改进。这样既鼓励先进,又鼓励了后进。另外,学生的典范首先是老师,总有一些学生不自觉地在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应给学生以博学、高尚、优秀、精明、真诚的印象,尤其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从心底敬佩你。 (四)成就鼓励法 就是利用学生对成就感的追求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正确评价学生的结果,在此根底上给予合理的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发挥优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1.在学习方面设立奖项。学生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好、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学校设立奖学金、十佳学习标兵等形式予以奖励,国家也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依然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 2.在工作中设立奖项。对于乐于为同学效劳、为班级、院系、学校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干部,也应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如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等,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3.在学生活动中设立奖项。对于在开展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方面花费了较多时间精力的学生骨干,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设立各种竞赛、比赛等级奖、优胜奖,从而更好地在学生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才能和特长,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三、在学生管理中实施鼓励教育的本卷须知 鼓励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来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行动,从学生需求的层面来研究学生主体的发挥。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在运用鼓励理论进行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问题,没能使鼓励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这是值得思考和改进的。笔者认为,鼓励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施鼓励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被尊重是人最根本的需求,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爱〞的核心。鼓励是在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的教育行为,只有从尊重出发,引发出各种鼓励的教育措施,才能唤起神奇的力量,使学生的品格、智慧充分自由地开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要正视学生的潜能,善于把差异当作资源来开发。 (二)实施鼓励教育关键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鼓励 实施鼓励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使外动力转化为内动力。当教育的要求、目标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有强烈的需求,而且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时,外鼓励即可以转化为内鼓励。这个转化的机制在于创设充满情趣、丰富的学生活动。学生只有在属于他们的活动中,才会如鱼得水,才可能感觉到自己是主体,才可能实现自我鼓励。 (三)实施鼓励教育要正确把握鼓励的“度〞 在强化鼓励过程中,正鼓励固然重要,负鼓励也不应无视。负鼓励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克服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是正鼓励的重要补充。但鉴于负鼓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在思想教育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会使个别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和挫折感,因而应该慎用。在学生工作中实施鼓励行为时应该把正鼓励与负鼓励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正鼓励为主,负鼓励为辅。 四、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是拥有科学文化知识、极具塑造潜力的群体,肩负着国家开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良好的教育管理气氛和教育管理环境,要靠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创造。因此我们广阔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正确地运用鼓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大学生的潜能,为国家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经远.管理鼓励理论述评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2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