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社会需求最终定稿.doc
下载文档

ID:1038628

大小:39.50KB

页数:3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医养 结合 养老 模式 社会 需求 最终 定稿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社会需求[最终定稿] 第一篇: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社会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社会需求研究 1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突出 随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加,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显,迫切需要长期医疗护理效劳,且需求程度逐渐增加,因而老年人医疗护理效劳正在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2空巢老人护理陷困境 我国家庭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日趋小型化,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家庭人口数少,女性广泛就业,家庭结构的转变造成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社会医疗水平进步,老年人寿命延长,“空巢老人〞家庭数量增多。老年人身边经常没有子女照料,其日常需求、医护需求、心理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孤寡老人更甚。3传统机构养老的医疗功能缺乏 机构养老无法全面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在长期护理中,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是密不可分的。失能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长期护理就更需要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在日常护理根底上结合医药治疗、饮食调理、康健护理等更全面的照例。而单一依靠无医疗资质的敬老院的日常护理或社区效劳中心明显无法全面满足老人长期“医护+护理〞的需求。4社会医疗资源匮乏 大局部具有医疗资质的机构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住院效劳,一些疾病恢复期较长和慢性病老年患者需要长期的专业医疗护理,一些老年患者虽可回家修养却不愿出院,“押床〞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老年人赖的不是床位,而是在医院可以获得的优质护理资源、享受医保报销。虽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床位,对医疗设施的配备都给予支持,但对于社会养老问题的缓解来说力度还是不够。 第二篇: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效劳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效劳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效劳分类方式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别离的社会养老效劳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效劳筹资模式即“城镇根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 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效劳内涵包括: 效劳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效劳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效劳于患有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效劳。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疗中参加了养老效劳。 效劳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效劳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局部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转型的医养结合效劳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结合的机构,应具有根本医疗、康复、根底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效劳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效劳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到达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效劳的深入开展,其医疗机构的相关特点也进一步凸显,是否将医养结合效劳机构进行相应的医疗机构资格认证,或者开展新的形式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医养结合效劳的内容应以根本养老效劳为根底,以医疗效劳为重点,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护效劳、精神慰藉效劳的根底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效劳、大病康复效劳、临终关心效劳的质量。作为一种具备医疗的特殊效劳机构,医养结合效劳机构的医疗资质水平,应该到达一定的规模程度,不仅仅是提供药品、注射效劳等最为根本的医疗效劳,而应该是解决慢性病老人、大病康复老人、绝症晚期老人的医疗需求,真正发挥出医养结合的效劳功能。因此,医养结合效劳机构的医疗水平应该到达一定的级别,应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工程。从软件方面要具备足够数量的有资质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和护士;从硬件方面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1〕 二、三级医院设立老年养护病房。 〔2〕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效劳。 〔3〕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4〕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由家人照顾日常生活,民政部门通过购置效劳的方式,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为政府规定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效劳。 5.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根底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别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效劳,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心相结合。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当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突发疾病、大病时可以第一时间到相近的医院得到专业便捷的救治。或者养老机构担当医院的病房功能,医院的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对患病老人进行医治,免去老人的奔波之苦。这种情况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位置非常相近.国家卫计委:“医养结合〞有四种模式 202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到达2.02亿。专家提出了未来四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寄望医养结合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据最新统计,2023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突破两个亿,未富先老在中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健康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据悉,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是75岁,健康的预期寿命是68岁,也就是说,其中有7年时间老年人是与疾病相伴的。近日,在“2023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与会者普遍认为,有备而老,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并对我国如何进行“有备而老〞展开了深入研讨。 老龄化将使我国慢病负担增长40%,养老院床位空置率却到达48% 202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开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到达2.02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到达了10%,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到达100万左右。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每三个人就将有一个老年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们国家的慢病负担增长40%。老年人对健康效劳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效劳,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建构刻不容缓。国家卫计委家庭开展司家庭开展指导处处长蔡菲在发言中说,面对相对庞大的老年医疗效劳需求,我们目前能够提供的医疗卫生效劳能力明显缺乏,不仅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数量有限,一些综合医院和专业医疗机构里做老年病科的专业和机构也很有限。我国目前从事老年人医疗效劳的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才几万人,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庞大的健康需求。 蔡菲介绍说,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5张,同比增长10%。但目前我国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却到达48%左右,床位空置率严重的养老院主要是没有医疗效劳的相关支持。医疗效劳和养老效劳的结合,将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 居家养老是公认的理想养老模式,但亟须医疗、家政、照护、心理等多种效劳的无缝衔接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各地政府近几年陆续推出了不同的养老模式。上海等地推出的“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依托机构养老〞的“9073〞模式,除了大家普遍接受的居家养老外,特别加大了社区养老比例,更强调和注重社区化养老。 对此,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解释说,“9073〞养老规划,按照根本意思和多数老人的自然老化规律,可以简单理解为:60~70岁根本属于“90〞居家局部;70~80岁可能属于“7〞社区局部;80~90岁可能属于机构局部。我国养老机构也根本是按照老人自理、半自理、完全失能、失智的需求做了区域划分。这些举措都表达了我们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判断和对老人需求的深刻理解,现在主要问题是要在社区构建一个老龄长期照护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对象是慢性病患和残障人口,其中老年人构成其中的绝大多数。 台湾老人福利机构协会名誉理事长陈敏雄也指出,居家养老是全世界公认的比拟理想的养老模式,但也需要养老效劳、家政效劳、医疗效劳等各种效劳模式的无缝对接以及转介安排。这就要求社区除了提供根本的家政物业管理效劳外,还要将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及养老机构导入小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养老效劳,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寄托照顾。同时,运用社区医疗效劳,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连续和人性化的医疗效劳。依据社区的条件和需求差异,社区还应与其他养老设施,包括长期照护中心、赡养机构、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大学、医院等配套效劳相结合。“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未来可能将有四种形式 蔡菲介绍说,我国未来“医养结合〞的目标,是面向社区在全国建成一个覆盖城乡、规模适宜的医疗效劳网络,明显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效劳的能力与水平。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会有四种存在形式: 1.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效劳。现有的医院、社区医疗效劳中心,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办养老效劳。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原来的医疗机构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效劳。比方,上海建工医院新开一家护理院,北京的八里庄效劳中心最近申请了一个护理院的资质。 2.原有的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效劳资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去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根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只要有一个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鼓励它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这种情况目前比拟普遍,很多社区,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效劳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效劳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现在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有很多地方甚至排了几百人,这种模式也是国家特别鼓励的。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这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效劳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效劳。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蔡菲强调说,“十三五〞是我国两次人口老龄顶峰的低谷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很好的制度设计和顶层设计,为应对未来的老龄化顶峰奠定一个很好的根底。 天津北方网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医养结合〞成为养老效劳新模式。今年,XX县区着力改善民计民生,把提高养老效劳水平列入“20项民心工程〞,致力于将医疗资源和养老效劳相结合,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联动开展。 日前,为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配套的医疗效劳站正式投入使用,公寓内的老人可以随时看病拿药,比以往方便了许多。前沿新闻记者在医疗效劳站看到,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