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传说中的台湾云豹.docx
下载文档

ID:1037574

大小:27.46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传说 中的 台湾 云豹
天道酬勤 传说中的台湾云豹 朱磊 相传在台湾,云豹和黑熊本来是要好的朋友,由于觉得自己白色的皮毛太过单调,因此相约帮对方彩绘。黑熊遵照约定很仔细为云豹绘出了云朵状的美丽花纹,可轮到云豹的时候,它却就用锅底的黑灰草草涂了一番……考虑到在十几年的调查周期内,如此大量的监测努力下,科学家们依然没能获得台湾云豹继续存在的证据,由此认为该种已经在台湾岛灭绝了。物种保护,绝不仅仅只是保有一些个体,而是要最大限度保全其演化的潜力,保住它在原有生态系统当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从一篇博士论文说起 偶然的时机,我找到了姜博仁〔Chiang Po-Jen〕先生于2022年完成的关于台湾南部云豹、猎物及其同域分布食肉类的博士论文。2000至2004年,他们在海拔跨度达150-3092米之问的调查样地内设立了232个毛发“陷阱〞〔就是利用嗅诱剂,引诱动物靠近,借机刮取毛发,以供遗传分析的取样手段〕和377个红外相机机位,用以调查传说中的台湾云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vurus〕。 大武山〔编者注:姜博士的研究地之一为大武山〕地处偏远,是台湾少数几处仍没有公路贯穿的地区,也保存了全岛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天然阔叶林,被以为是云豹的理想柄息地。然而在没有现成道路的地方进行野外调查,所有的装备、给养都全靠人力运送,难度很大,条件十分艰苦。 除开艰苦的T作条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些不可预知的意外。在调查期间,先后有两位科研人员殉职,为整个研究蒙上了一层悲壮的阴影。2003年3月4日,来自维吉尼亚州立大学的Patrick F.Scanlon博士,该校鱼类与野生动物专业的教授,也是姜博士的导师,在野外调查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2岁。 同年8月底9月初,厄运再次来袭,屏东科技大学的“云豹调查研究小组〞一行8人,在大武山中突遇台风“杜鹃〞,大雨倾盆导致山洪暴涨。下撤途中渡过马如耳溪时,年仅23岁的女研究生颜敏如〔 Yen Min-Ju〕被洪水冲走,不幸罹难。 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和艰辛努力之后,这项研究取得的结果却可以说让人感到绝望,无论是毛发陷阱还是红外相机,都没能获取任何关于云豹存在的证据〔不过还好姜博士依靠对潜在猎物和同域分布食肉类的详尽研究,顺利毕业了〕。 台湾云豹究竟是何方神圣,值得人们花费如此大的投入去研究它?这还要从原住民排湾族和鲁凯族的神话传说讲起。台湾云豹 相传在台湾,云豹和黑熊本来是要好的朋友,由于觉得白己白色的皮毛太过单调,因此相约帮对方彩绘。黑熊遵照约定很仔细为云豹绘Jm了云朵状的美丽花纹,可轮到云豹的时候,它却就用锅底的黑灰草草涂了一番。黑熊由于之前创作太投入累得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只有胸口还是白的。不开心的黑熊就去找云豹理论,云豹辩称:以后每次白己抓到野猪都要分给黑熊,为了便于敌我识别,所以才把黑熊涂黑。结果最终,云豹没有履行诺言,黑熊感觉自己被骗很生气,两者的友谊也从此破裂。 尽管有着相似的传说,排湾族和鲁凯族对待云豹的态度却很不一样。排湾族有捕猎云豹的传统,常把云豹的牙齿做成头领的头饰。有时一顶帽子上会有多达24颗犬齿,代表12只云豹个体。在头领更替的时候,这些牙齿也会传承下去。 鲁凯族那么认为云豹对自身民族有奉献,而不会捕猎云豹。而台湾云豹真正为世人所知,那么要等到1862年,南被誉为“中同鸟类学研究先驱〞的罗伯特·郇和〔 Robert Swinhoe,1836-1877,也译作斯温侯〕所完成。1861年7月至1866年5月期问,郇和曾先后两次担任驻台领事,对博物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他几乎把业余时I、白J都用在了动物标本收集上。1862年根据白己获得的标本,郇和发表了台湾岛兽类〔Dn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一文,在其中首次描述命名了臺湾云豹〔Leopardusbrachvurus〕。属名leopardus在拉丁文中就指“豹〞,而种本名brachvurus那么来自希腊文brakhus,意为“短〞和“oura〞〔意为“尾〞〕。郇和根据自己所获的一个皮张标本,认为台湾云豹的尾长要明显短于其他地区的云豹,因此取名为“短尾豹〞。 1870年,在检视了更多的标本之后,郇和认为台湾云豹应当只是亚洲大陆云豹一个体型较小的岛屿亚种,因此又将其并入了云豹〔Felis7nacrocelis〕。后来的研究说明云豹并不是应归于猫属Felis,而在形态、行为等方面界于豹亚科〔 Pantherinae〕和猫亚科〔Felinae〕之问,南此新设立了云豹属Neofelis。neo源白希腊文,意为“新,新的〞,指其既不同于猫属,也非豹属Panthera,而自成一个猫科新属——云豹属。还有研究指出,nacrocelis不是一个有效名,而应以nebulosa为云豹的种本名。nebulosa源自拉丁文nebula,意指“云,雾〞,用来形容云豹背部大块明显的云朵状斑纹。由此云豹的学名修订为Neofelisnebulosa。而在天文学上nehula那么指“星云〞,如此美丽的名字用在这样一个魅力非凡的大猫身上,确实实至名归。密林隐士 云豹习性隐秘,据信偏好在树上活动,所生活的环境又在茂密的森林当中,因此研究起来非常困难。台湾云豹被郇和发现之后,人们对于它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更多的只停留在传说、偶尔的猎获、目击等只言片语层面,成为了台湾山林里最具神秘色彩的动物。 据记载,日据时期台湾云豹在山中已不多见,且主要集中在台湾岛的东南部。1969年,V 然而全面的云豹调查直到2000年才正式展开,对台湾云豹非常着迷的姜博仁找到了屏东科技大学的裴家琪教授,表示想以寻找台湾云豹作为博士论文题目。裴教授最初深感T作难度太大,担忧他毕业有困难,建议姜博仁选择其他更为现实的物种做研究对象。但最终为姜的热忱所打动,于2000年开始合作寻找台湾云豹的方案。这就是文章开头那篇博士论文的由来。消失的云豹 姜博仁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台湾从事云豹的调查。算上1997至2000年之问的一些零星T作,截至2023年底,累计在从海平面到海拔3796米设置的1249个相机调查位点进行了超过113636天〔编者注:该数字为全部相机T作天数累积〕的监测,都没能拍到任何云豹的影像。而在印尼和马来西亚进行的野外研究说明,在仅有8至24个相机位点的情况下,只需1 13至879天的调查即可拍摄到云豹。即便对于某些地区种群密度很低〔0.4-0.7头/100平方公里〕的虎而言,1000个相机T作日也已经足以拍摄到研究对象。考虑到在十几年的调查周期内,如此大量的监测努力下,依然没能获得台湾云豹继续存在的证据,由此认为该种已经在台湾岛灭绝了。 姜博士和裴教授等在野外开展艰苦调查的同时,国际云豹研究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通过分析毛色、斑纹、遗传及骨骼形态学上得到的证据,支持将分布于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上的云豹作为独立种——巽它云豹〔Ⅳ.diardi〕。同时,对台湾云豹〔Ⅳ.m.brachvura〕的亚种地位提出了进一步的质疑。从台北市立动物同饲养的两只云豹上获取的DNA样本显示与亚洲大陆云豹没有分化,而从台湾博物馆中收藏的7个陈旧皮张当中仅有1个成功提取冉了DNA样本,并显示出了些许的差异。然而由于台湾云豹已经灭绝,现有标本收藏其野外来源可疑等诸多不利因素,要确认该台湾特有亚种的有效性似乎已成了纸上谈兵的一桩悬案。台湾究竟有过云豹吗? 不仅台湾云豹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有种声音甚至疑心台湾可能根本就没有过云豹!目前在岛内能找到的云豹实物只有皮张和牙齿,而在原住民的文物、或图腾上,没有发现确切的云豹图案。而这些皮张和牙齿,也有可能是通过贸易从亚洲其他地方流入。 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岛在最近的冰期有通过陆桥与大陆相连的时候,而且云豹类只见于台湾、海南、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这样曾有过相似地史背景的岛屿,而至今未有证据说明曾生活在菲律宾诸岛,应该也不是一个巧合。台湾岛的生物多样性与邻近大陆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也不是一个偶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对陈旧乃至古老标本中古D_NA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可能与现实。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揭开有关台湾云豹身世的谜团。云豹归来 台湾云豹已经在野外永远消失已成了残酷的现实,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当中的顶级猎手,云豹的缺失对整个森林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没有云豹控制数量,黄喉貂〔Mates fiavigula chrysospila〕这样的中小型食肉动物数量会增加,而它们的增多那么可能导致所捕食的小型动物数量的减少。同时,云豹的主要猎物台湾猕猴〔Macaca cyclopis〕、小麂〔Muntiacus reevesZ,nZcrurus〕和台湾鬣羚〔NaeJnorhedus swimhoei〕等数量不受控制的增加,可能会对自然植被造成严重影响。 台湾地区于1991年开始禁止对天然林的砍伐,对野生动物也早已立法加以严格保护,到今天不少地方的植被和猎物数量已经有了明显恢复。在此前提下,姜博士和裴教授等提出了从亚洲大陆其他国家引入云豹个体,放归剑台湾地区野外的大胆设想。维系森林中食物链的完整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云豹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据估算,台湾地区适宜的森林面积可达8500平方公里,能够支撑500- 600只云豹的种群规模,如果真能付诸成功实践,也将为亚洲云豹开辟一片受到良好保护的新庇护所。 有位朋友曾经说过“毁掉一个物种,可以什么都不用知道。而要拯救一个物种,却几乎要弄清楚关于它的一切〞。台湾云豹的例子,也说明在研究、并进而保护一种动物的过程中,将会经过多么长的时问,走过多么崎岖的道路,有时甚至会付冉生命的代价。物种保护,绝不仅仅只是保有一些个体,而是要最大限度保全其演化的潜力,保住它在原有生态系统当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與功能。为满足白身把玩需求,再指望在市场上变现,繁殖几只受到同际公约保护的鹦鹉,还敢妄言是为保护它们做奉献,实在是颠倒黑白、井底之蛙、鼠目寸光了。链接: 猫科动物分类知识 一、家猫的起源 说起猫科动物,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家猫了。在社交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铲屎官和他们的喵星人主子们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故事。然而仔细想想,跟其他的家畜相比,家猫似乎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驯化对象。它们天性独立,也不像狗那样喜好群居。而且现有家猫的不同品系,几乎只有体型大小和毛皮花纹、颜色上的差异,绝大多数跟现仍生活在野外的野猫相比也没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家猫与野猫之间毫无障碍的杂交,已经成为影响一些地方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因素〔比方著名的苏格兰野猫〕。而反观汪星人,那么出现了从圣伯纳犬到吉娃娃这样的天壤之别。到底是人类驯化了家猫,还是家猫驯化了人类,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无论如何,作为现代人类生活里重要的伴侣动物,家猫是如何起源的问题,一直为科学家和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过去的不少研究,依据考古发现当中的骨骼遗存这一直接证据来试图解答。但由于家猫和野猫之间难于找到可靠的骨学辨识标准〔这也说明家猫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实在不多〕,使得这些尝试得到的推论往往说服力有限。 分子遗传学的进步,让从考古遗存中提取古DNA,再运用其中的遗传信息来答复一些过去用常规手段难以解释的问题成为可能。英国Natu re杂志出版集团旗下的Nature ecology&evolution子刊上就曾发表了一篇利用古DNA结合考古证据来解释家猫起源和扩散的研究论文。 通过对来自欧亚非31个地点,352个来自考古遗存或是现生野猫样本,最终成功获取了超过200只个体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研究者们揭示出家猫最早起源于约9000年前,主要在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Anatol i a,亚洲西南部位于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半岛〕及相邻的东南欧,伴随着最早的农耕社会而生。其后,约6000年前,在埃及地区驯化的对今天家猫的遗传奉献也很大。而且它们都源自亚非野猫〔Felisfvbica〕。 二、世界猫科动物最新大盘点 在过去,分布在欧亚非旧大陆的野猫都被视作是一种〔Felis silvestr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