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小学
数学
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
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红英
近年来,我国逐步实施的素质教育,也是一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的改革实践,其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也正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虽然各国对创新的解释和界定不一致,但是归纳起来,创新应具有三方面特征,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开展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树立创新教学观念
〔一〕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多年的应试教育,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不自觉地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无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会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同时教师的这种创新精神又将感染学生,促其创新意识的养成。因而,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意识精神,掌握创新方法,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二〕优化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课堂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拟活泼,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通过预习,初步领悟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开展。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设计为6项内容:第一项为预习交流,先小组相互交流预习认识,相互提高,训练人人思考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为进行全班交流作充分准备,提高答复以下问题的信心。然后每一小组的代表发言或是自由发言,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展现给全班同学,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完善对要学知识的认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地扩大学生接受的认识面,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考,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第二项为小结知识重难点。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明确的学习重点、难点,并加以点拨,使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得到深华。第三项为尝试练习。在学生初步全面领悟掌握了内容方法的根底上,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习题,体会解题方法的运用,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评讲,矫正学生对知识领悟的偏差,使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深刻。第四项为归纳总结。通过认识的交流、试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知识的要点,归纳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第五项为提高练习。在学生领悟掌握本课知识的根底上,运用判断对错、改正、在实践上的运用等多种形式,稳固所学成果。第六项为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弄清本课内容及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认识。这样的课堂结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了学生说、练的时间,减少了教师说课的任务,整节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乘法口诀时,在学生学会了“每行种4棵树,种2行有8棵树〞的根底上,让学生想:如果只有7棵树,每行种4棵,种 2行又该怎样种?全班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明明4乘以2得8,怎么能4乘以2得7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马上想到“一树两用〞,仅有7棵树也能实现“每行种4棵,种 2行〞的要求。
〔二〕巧设矛盾,激发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旧知识与实际开展的不相适应,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地进取。例如:教学积的近似值时,例题要求算出该付多少菜款,学生列式计算时,算出的数有三位小数。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付款时只要算到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就精确到百分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想到了取近似值,但是究竟要保存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他们出现了意见分歧。这时,教师加以点拨,说明付款精确到百分位,即保存两位小数,是计算的需要,而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保存一位小数,是为了方便付款。通过比拟,学生明白了求积的近似值要看实际情况。
〔三〕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如百分率与利息计算,长度、面积、容积的测量等,大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数学思维,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通过找规律,促进学生重实践
通过数学规律形成的教学,使学生重视实践,学会观察、分析、概括。例如,教学论文小数的性质时,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通过比拟0.5米、0.50米、0.500米的长短,以及观察这些小数的变化情况,找出规律,概括出小数性质。
〔五〕加强操作,提高应用技能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知识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平等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圆形转动的平稳性等,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特性,让学生分组讨论,举出例子,并探讨怎样来运用这些特性,效劳于生活,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创新技能。
〔六〕巧用多种教学手段
大量地运用谈话式、讨论式,有利于学生思维活泼,教具的合理运用,对于一些难点的突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圆面积公式指导,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再拼成一个长方形,进一步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借助多媒体技术,逐步演示平均分成不同份数后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展。如教学角的度量时,让学生采用硬纸条、图钉做成一个角,拉动一条边,观察后让学生谈谈看法,从而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明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