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家庭
生命周期
阶段
购买
行为
模式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购买和行为模式
1. 单身阶段:年轻、不住在家里。几乎没有经济负担,新观念的带头人,娱乐导向。
购买: 一般厨房用品和家具,汽车、模型游戏设备、
度假,
2.新婚阶段:年轻、无子女。 经济比下一阶段要好。购买力最强,耐用品购买力高。
购买;汽车、冰箱、电炉、家用家具、耐用家具、度假
3 满巢阶段I:最年幼的子女 家庭用品采购的高峰期,流动资产少,不满足现有经济
不到6岁。 状态。储蓄部分钱,喜欢新产品,如广告宣扬的产品。
购买:洗衣机、烘干机、电视机、婴儿食品、胸部按摩器
和咳嗽药、维生素、玩具娃娃,手推车、雪撬和冰鞋。
4满巢阶段Ⅱ:最年幼的子女 经济状况较好,有的妻子有工作,对广告不敏感,购买大
6岁或超过6岁。包装商品,配套购买。购买:各式食品、清洁用品、自行
车、音乐课本、钢琴。
5.满巢阶段III:年长的夫妇和 经济状况仍然较好,许多妻子有工作,一些子女也有工
作,尚未独立的子女同住。对广告不敏感,耐用品购买力
强。购买:新颖别致的家具、汽车、旅游用品、非必需品、
船、牙齿保健服务,杂志。
6.空巢阶段I:年长的夫妇. 大量拥有自己的住宅,经济富裕有储蓄,对旅游,娱乐、
无子女同住.户主仍在工作。 自我教育尤感兴趣,愿意
施舍和捐献,对新产品无兴趣。 购买;度假用品、奢侈
品、家用装修用品。
7.空巢阶段Ⅱ;年老的夫妇, 收入锐减,闲在家。购买;有助干健康、睡眠和消化的无
子女同住,已退休者。用护理保健产品。
8.鳏寡阶段I:尚在工作。 收入仍较可观,但也许会出售房子。
9,螺寡阶段Ⅱ:退休。 需要与其他退休群体相仿的医疗用品,收入锐减,特别需要得
到关注、情感和安全保障。
痛苦、罪恶、与圣经
Luke Timothy Johnson
痛苦一定是负面的经验? 绝对有害无益? 必然是邪恶的吗?
本文作者Luke Timothy Johnson,是乔治亚 州Emory大学Chandler神学院的新约教授。他在本文中说明新约的教义如何向“苦难必然是邪恶的”这一个现代异端提出挑战“藉著耶稣的名,及他的权柄,我们敢于拥抱迎面而来的苦难。这痛苦的经验,正是使我们蜕变、转化的良机。...”
痛苦是一般人不愿去思考的问题,要去谈、或去写也都很困难,但更难的,是亲身走过痛苦。在每一个既定的时刻,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在受苦。正在受苦的人,没有精力去思考、去谈、或去写痛苦这一个主题。他们把所有的力气都用来寻求如何在痛苦中求生存。正因为如此,很多有关痛苦的文章,在真正受苦的人看来,非常空洞。他们总觉得,有心情有力气去思考、去谈、去写的人,和那些只能咬紧牙根在痛苦中求生存的人之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我年少无知时,有一次,为了安慰并鼓舞正遭受病痛的妻子,我读了约伯传里的经句给她听。我很快的发现,肉身正被病痛折磨的人,根本无法听进智慧的言语,连圣经的启示也不例外。我后来终于明白:默默的握着她的手能带给她的力量,远胜过任何话语。
事实虽然如此,但在我们平安无苦痛的日子里,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毕竟,这是人生经验中非常基本的课题。若我们的想法有偏差,当痛苦来临时的顺应之道也会有偏差。在我看来,今日的世界上,有许多对痛苦的错误、不健全的看法广为流传,让受苦的人苦上加苦。
当我这么说时,我主要想到的是现代一个偏异的看法:人们把痛苦与邪恶相提并 论。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首先,这种说法把邪恶当成宇宙间的一种现象,而不是把它归类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无形中造成的结果是,谈起痛苦与邪恶时,总是一些琐碎的陈腔滥调。其次,这样的看法下,痛苦的正向意义被抹杀了。一个多重且多面的事实被简化、扭曲了。
痛苦的定义
痛苦与邪恶之间被轻易的画上等号,我想部份原因是我们未能确切的说明,痛苦两 个字,到底是指什么?人类生命中如此核心的经验,居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义,导致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在概念衔接上显得松散,逻辑难以掌握,这实在是令人费解的一件事。让我们从头清晰的思考一下吧!首先,让我们把痛苦定义为:一个失去平衡的体系所经验到的疼痛感觉。显而易见的,我们谈的是有知觉的有机体。机械系统也会失衡,但机器没有感觉,也就无所谓痛苦不痛苦了。
这样说来,必须有生命,才能感觉到痛苦。活著,就意味著经常要处在失衡的状况下。因为,人生无常。变,是生命中唯一的定数。因此,所有生物只要活著,就必然会受苦。越高等的生物,感觉越灵敏,生活越复杂,受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们猜测:植物可能会感受痛苦;我们也想象得到动物所受的苦。而我们非常肯定的知道:人类会经验痛苦。因为,我们自己亲身体会过。
生病、受伤,或死亡时,身体会感到疼痛;被某种情绪折磨、打击时,心理会有痛苦的感受;而一个人的想法、信念被搅乱,无所适从时,在心智上也会感到痛苦。
当一个人有意的将痛苦加诸于另一个人身上,使他受到伤害、引发病痛:或伤到对 方的心;或混淆他的心智时,我们就必须讨论邪恶这个问题了。凡是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就是行恶。但,称之为“恶”,是因为这行为的背后有伤害对方的意图,而并不是因为它造成痛苦。毕竟,感受到痛苦,是生命中一种自然的机能。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正向的成长因素,也会引发失衡的现象,而导致痛苦。我们只要去问那些一下子突然变得又瘦又高的青少年,或非常认真锻链身体的人,就可以明白,正在成长的身躯会经验痛苦;妇女生产时要忍受的剧痛更不在话下。肉身的成长,一定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同样的,心灵要成长,修养出悲悯仁慈的情操,也一定得经历痛苦。任何的学习,没有不劳而获的。古希腊有一句箴言:“mathein pathein",意思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痛苦。” 这句话的现代版本,是运动员常讲的“no pain, no gain.”“没有经过痛苦的锻链,就不会进步。”(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
以上所提到的痛苦和其他的痛苦,在感受上同样真实,在意义上同样深远。那么,不同在哪里呢?不同就在于:经历过这些痛苦之后,生命不但未被削弱减少,反而更强壮丰富。
现代人无法看到痛苦的正面意义,实在是今日文明的悲剧。一般人似乎认为:人生应该没有痛苦。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想尽办法逃避痛苦。我们既然认定痛苦等于邪恶,就自然在逃避痛苦与对抗邪恶之间画上等号。难怪我们是人类历史上用麻醉品用得最凶的世代,不断的在追寻更有效的瘾头来麻木自己。几个世纪以来,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早已被认定为是天主爱的标记。而难怪到了我们这一世代,那些自称研究基督宗教的神学家,受了现代异端的影响,开始怀疑十字架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象征。因为,他们发现十字架上受苦的耶稣基督,似乎经常被居上位者利用,来理直气壮的为他们欺压别人的行为辩解。*
*译注:在南美洲有些信仰基督宗教的国家,政府高压控制人民。他们的说辞是:既然基督都要受苦,人受苦本来就是应该的。现代神学家伸张正义,反对这种说法,进而全盘否定十字架神学的价值。
人生经验的这一层面
痛苦这个问题讨论起来,让人深感困惑。但,愈是如此,我们身为基督徒,就愈有必要去了解基督徒精神的依据是什么,并将它牢记于心。天主透过耶稣基督向我们具体的显示袖自己’在这一个奥迹里,天主藉著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对我们展示了袍的内在生命,我们从中学到:痛苦是人生经验中的一个必然存在的层面。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逃避它,或试图消除它。藉著基督,天主赐给我们他自己的生命,和我们分享他的一切。
我们带著这个恩赐,走过痛苦:而正是这痛苦的经验,使我们能脱胎换骨的蜕变、转化。旧约和新约基本上对痛苦有很不同的看法。大致说来,旧约很接近现代的看法。旧约完全从负面的角度来看人类所受的痛苦。苦难被视为违反常态的现象。当时的人认为:理想的世界里,没有痛苦。妇女生产,没有产痛:不必劳动流汗,就可以有面包吃。要不是原祖犯了罪,我们今天就会活在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就是所谓伊甸园的迷思。
犹太教的经典教导人说:天主降福义人,让他们长寿、多子多孙、生活安逸富足。而贫穷、不定、无后、疾病、及早逝,则是天主各种形式的诅咒与惩罚。人只要行义,就必定免于受苦;行不义,则理应受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二分法,在旧约历史中被反反覆覆的探讨。义人行义,天主必赐福;蒙受苦难的人,必定是违反了和天主订下的盟约。旧约中,应验了这个二分法的例子比比皆是。小至个人,大至国家,不断的从中记取教训。
对天主的新体认
在圣经里有关科厄肋特(训道篇)和约伯的记载,对上述二分法提出挑战。科厄肋 特怀疑义人是否保证一定不会受到苦难。那些死忠派一口咬定约伯受苦是因为他犯了罪,约伯心中不服,奋力向他们申诉。但科厄肋特和约伯两个人都无力扭转局面,改变人们认为痛苦即不幸的看法。在旧约中其他部份也不乏受苦者的心声:诗篇作者在恶人的欺压下,向天主申冤,求天主主持公道,将他自痛苦中解救出来;依撒意亚这雅威的神秘仆人,默默中所受的苦,被诠释为日后耶稣为世人受难死亡的伏笔。但就连依撒意亚也只不过非常迂回地显露天主将如何慷慨的走进人类的生命中,人们也只能略窥天主的大能与大恩,浅尝袍的大爱。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提出:新约对痛苦的看法,也就是我们应该持的看法,并不是一种新哲学思潮的启发,而是透过基督,我们对天主有了一个新的体验。这新的体验,提升了我们,将我们的看法,推上一个从来未曾达到过的境界。有三点必须强调的:第一:我们从基督的传教生活,特别是他的死亡与复活中,看到一种苦难的模式:我们将发现,通过痛苦,会有新生命萌发。第二:从基督的一生及圣神的差遣,我们看到天主如何向我们显示袍的内在生命。第三,透过基督我们对天主有了新的体认,进而学会从创造的观点来了解痛苦,不再一味只看到它的破坏性。
同体悲悯之心*
*译注:译自英文corapassion. 此字源自拉丁文compassior, 意思是to suffer with 佛教中, “同体悯大悲”的意思是,和对方心连心,超越你我的差别,仿佛同一个身子般去感受痛苦,转化痛苦。 今借用此佛教的观念,以同体悲悯之心,翻译印compassion一词。
福音中,耶稣基督这个人的特质里,最触动人心的,是他的同体悲悯之心。在当时守旧的社会里,那是始料未及、前所未见的。虽然他是老师,但他不只是一名针对当代社会与政治体系发表高论的智者;他和所有的人同甘共苦。他不顾舆论,接近那些被社会摒弃的人,甚至亲手触摸他们;但他不是—个眼睛一挤、咒语一发就治好所有病的魔法师。他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谈者,无关痛痒的向我们宣讲至高的真理。正如希伯来书中所说: “他在各方面相似弟兄们,.,.他既然亲自经过试探受了苦,也必能扶助受试探的人。(希2:17-18) 根据福音的记载,在接受自己救世主身分的挣扎上;在面对贫苦、生病、无助,被社会唾弃的人时;在面临自己所宁可躲掉的死亡时,他感受到任何人在这些情况下都会经验到的痛苦。他不但亲身经历所有人类都要遭遇的 苦痛、失落和悲伤,还向受苦者伸出援手,同他们一起走过庸苦。当见到人们迷失,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时,他就“动了怜悯的心” (谷6:34);当听到他的朋友去世的消息时,他流泪了;(若11:35);而当他看见群众饿著肚子跟随他时,他袖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玛14:16)
从福音里,我们一眼可以看出,耶稣和其他圣人及历史上的英雄不同。袖是唯一为别人受苦,并和他们一起受苦,以使他们能享有更丰富生命的人。耶稣的注册商标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