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必要性.docx
下载文档

ID:1032201

大小:24.58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开展 残疾人 人人 享有 康复 服务 工作 必要性
论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的必要性 文章标题:论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的必要性 康复进社区、效劳进家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发出了“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号召〞,提出了在2023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没有残疾人的小康是不完全的小康,残疾人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奔赴小康,他们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必须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必须提高。但是现在很多残疾人还封闭在家里,不能走出家门,想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就必须要开展康复效劳训练。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地位和总体目标。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小康的前提,通过康复可以帮助残疾人站立起来、看见世界、开口说话,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开始全新的生活。 1、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的起家工程、民心工程,是残疾人事业的永恒主题。自有人类,就有各种伤残,康复自古有之,古人用针灸、气功、按摩等方法来进行康复。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萌发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有一批伤残军人在疗养院里疗养,他们要走向社会、回归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照顾,后来就提出了康复的概念。我国残疾人事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就开始了,残疾人工作、学习、生活就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改变了在旧社会残疾人那种自生自灭的状况。当时国家就有残疾人康复工作和残疾人康复协会,但人们认为康复是医院的事。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开展了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即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复明(让盲人重见光明)、聋儿语训(训练聋儿开口说话)、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减轻残疾程度,恢复肢体功能),逐步拓展工作领域,富有成效地探索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之路。“八五〞期间,开展了康复训练与效劳工作、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效劳等。“九五〞和“十五〞提出了社区康复,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开展康复训练,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效劳。 经过2023多年来的努力,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残疾人的广泛参与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残疾人康复业务领域不断扩展,效劳工程逐步增加,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专业队伍由小到大,工作体系、业务格局、运行机制日臻完善,效劳能力有所提高。 2、残疾人康复工作真正实现了康复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群人。据统计,2023年来,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有6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减轻了障碍,恢复了功能,为600多万户家庭减轻了负担,影响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工作、生活、学习。其中有386万盲人重见光明;有17万低视力者走出朦胧世界;有16万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能够开口说话,23进入普幼、普小,结束了“十聋九哑〞的历史;有123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完成儿麻后遗症及其他肢体残疾矫治手术72万例,装配假肢、矫形器49万件;有52万名肢体残疾者、智力残疾儿童就近就便得到社区家庭康复训练;提供上百品种、近400万件用品用具,帮助残疾人改善了功能。 3、新世纪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奋斗目标--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2023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以及广阔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效劳的迫切需求,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以社区为工作平台,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康复效劳能力,提高康复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效劳。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兴旺地区的农村,有需求的残疾人70得到康复效劳;在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农村到达50。到2023年,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兴旺地区的农村,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效劳;欠兴旺地区的农村到达70以上。到2023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 XX省在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到2023年,XX县区、静安论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的必要性第2页 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要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效劳;到2023年,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要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效劳;到2023年,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效劳;到2023年,本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 区委、区府领导对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非常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今年区府144项实事之一,提出到2023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70享有康复效劳,全区18岁以下各类残障儿童青少年享有康复效劳率到达90;到2023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90享有康复效劳,全区18岁以下各类残障儿童青少年都享有康复效劳;到2023年,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效劳;到2023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 当然,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排除障碍,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二、开展“康复进社区、效劳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残疾人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邓朴方同志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到达小康更多地需要残疾人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康复的任务就更重要了。〞而广阔残疾人生活在社区,只有把社区康复工作搞好,广阔残疾人才能享受到康复给他们带来的改善功能,才能提高就学、就业的实力,才能走出社区、走出家庭,回归社会。 目前,我国的6000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仅27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广阔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现实的康复效劳能力之间差距很大,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作体系不完善,康复机构效劳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康复经费普遍短缺,多数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还得不到切实的康复效劳。因此,实现康复进社区、效劳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2023年,我区在两个镇进行了康复进社区、效劳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试点,今年6月份又在各镇、街道(园区)推开,经过医务人员、基层残联干部的辛勤努力,开展了康复需求筛查、签订康复效劳约定书、提供上门康复效劳等工作,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据统计,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有持证残疾人13827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6人,签订XX省残疾人社区康复效劳约定书7024人,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85.8,其中肢体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570人,视力残疾82023人,听力语言残疾583人,精神残疾363人,多重残疾32人。 开展康复效劳既满足了残疾人根本康复效劳需求,又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开展阶段,还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总体水平,真正做到“康复进社区、效劳进家庭〞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原因有 1、人们陈旧观念的影响。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既然已经残疾了,再怎么康复也是残疾,再说康复效果也不怎么明显,认为康复不康复无所谓。如我区一名聋儿家长,当我们第一次发动家长送聋儿到聋儿语训部进行康复,但家长非常不配合,认为我们侵犯他的隐私权。第二次去时,这名家长把孩子送到了乡下,躲避我们,不愿接受康复。而根据康复规律,0--7周岁是康复的最正确年龄,如果残疾儿童年龄超过7周岁,就丧失了最正确的康复时机,今后他的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的时机也就丧失了,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但是如果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即使残疾程度再重,他们也能够成为社会的奉献者、效劳者。 2、康复知识不够普及,基层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公众的预防与康复意识也比较薄弱。一是参加效劳的乡镇社区医生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整个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清,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效劳不太了解,在实施康复效劳中从医疗康复考虑得较多,缺少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康复需要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效劳方式简单化,资料填写不到位。二是残疾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强,有的视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要较专业医生的诊疗,社区医生就难以提供专业的效劳,引起残疾人不信任医生,不欢迎医生的上门效劳。三是在残疾人活动中心和社区的设施中,许多康复器材其实都是一般的健身器材,而针对残疾人需求的康复器具还非常缺少。 3、经费缺乏成为制约康复工作开展的瓶颈。就全国来说一些地方没有将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投入缺乏稳定的来源,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就松江来说经费虽然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重点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但随着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的拓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康复进社区、效劳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工作的开展,资金的缺口将越来越大。表现在一是我区开展的试点工作,受到大局部残疾人的好评,认为这是一项造福残疾人的好事,都积极要求参加康复效劳,也有一些未持证的残障人士也想参加康复效劳,但现有的经费难以保证工作的开展。二是康复医生每月一次上门效劳,医生和残疾人都认为效劳次数太少,要求增加效劳次数,但每年60元的效劳费难以承担。 三、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的途径和方法。 到2023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表达。提供条件帮助残疾人康复,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是政府的职责,是社会各方面的义务,必须要做到: 1、要建立和完善开展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政策。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效劳〞有利于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减轻社会负担;有利于残疾人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回归社会主流;有利于唤起各界人士对残疾人的爱心和对公益事业的支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残疾人康复事业开展的政策、规定,特别是要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纳入到社会公共性效劳框架体系之中,促进形成有利于残疾人康复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卫生部门要依托医疗资源的优势,完善对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对新发生的“三瘫一截〞病人进行医疗康复或功能训练指导康复,对持证残疾人中长期患有严重的各类慢性病患者进行上门效劳。民政部门负责完善残疾人康复对象的救助政策,将残疾人康复效劳纳入社会福利效劳体系;劳动保障和医保部门负责建立有利于保障残疾人医疗康复的政策,将残疾人康复分别纳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范围,减轻残疾人医疗康复的经济负担。公安部门负责完善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监控和事后收治的政策规定,不断降低精神残疾人的肇事肇祸率。教育部门负责制定保障残疾儿童青少年享有接受教育权利的相关政策,保障残疾儿童青少年享有教育的权利。 2、运用社会化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广阔残疾人生活在基层、生活在社区,因此我们要在发动社会、调动各种力量,整合康复资源方面不断探索,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康复工作的支持。做到一要抓住残疾人工作进社区的契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依托社区卫生效劳中心,把社区群众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和残疾人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