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公安物联网对社会管理的影响及发展策略.docx
下载文档

ID:1031335

大小:23.45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公安 联网 社会 管理 影响 发展 策略
公安物联网对社会管理的影响及开展策略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随着其在交通、通信、平安、消防等诸多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警务模式深刻变革,必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公安物联网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公安物联网的来源及其开展状况 公安物联网是一系列智能技术与传统警务工作集成、融合与应用的平台,是物联网领域最具现实价值和开展潜力的重大工程,是集高新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公安物联网的来源。公安物联网发端于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也被称为传感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简单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公安物联网的应用。在公安工作中,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业务系统已率先应用于证件防伪、平安控制、交通管控、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警务领域,在涉人、涉车、涉物和重点场所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涉人管理方面:有超过2023亿数量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增强了证件防伪性能;采用物联网技术在门禁控制、会务保障和权限管理上的公安系统已普遍应用;利用警员(车)定位技术,实现了警力动态调配和合理布置。在涉车管理方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专用微波短程通讯技术等为涉车管理提供了高速采集、全景动态监管等技术手段。目前,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上海建成了世博会园区车辆管理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南京建成了特定车辆管理与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在车辆内安装射频电子装置作为车辆的电子身份镜像,使被标识车辆的静态身份信息与动态运行信息(时间和道路空间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车辆运行信息自动采集、交通需求预设、路网资源分配管理、交通流量自动统计、车辆运行状态回溯和取证等功能。在涉物管理方面:通过安置电子装置,自动化记录物资的存储地点、物流状态、出入库记录和使用状态,具有违规预警和追查回溯的功能;利用传感技术,对大型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检材建立电子档案,对大量物证进行准确记录和快速查找,提高了案件办理的效率。在重点场所管理方面:在金融单位、治安防控场所等重点场所监管中,使用带有温度、烟雾、湿度、加速度、行为分析等传感能力的技术系统,进一步加大了警务监管力度,使公安监管的信息获取方法和覆盖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三)我市公安物联网开展状况。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国数字化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和公安信息化建设,将物联网技术与现有警务工作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成市、县、派出所三级联网视频控制平台75个,在重要路段、卡口和场所安装各类视频监控探头达2023万余个,并与公安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初步实现了一键调录像。依托pgis平台,研发交通智能卡口、消防辅助决策、出租车gps定位分析等18个工程上线运行,实现了车辆全时监控,火情图上掌控,重点路段智控等功能。为所有警务站民警和12023警车装备了gps系统,提升了扁平化指挥效能。结合奥运安保、60周年国庆安保,为基层公安机关配备摩尔探测仪20230余个,提高了危爆物品识别能力。加强市、县两级公安监督信息中心建设,在全市基层所队、窗口单位等629个场所安装了2715个视频监控探头和546部(接警、投诉) 录音终端,为一线执法民警配发同步录音录像设备3190套,在打击犯罪、证据固定、执法监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等。尽管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公安工作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没有搭建统一的公安物联网平台,致使警务资源无法有效整合、智能技术无法综合应用,警务效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公安物联网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预判 在当前条件下,虽然无法准确预测物联网时代警务状况,但根据物联网开展趋势,结合公安信息化建设,可以初步预判,公安物联网的应用将提升公安机关的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能力,势必引发警务管理、治安管理、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公安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警务管理创新,提高公安工作效能。运用公安物联网信息互通共享、海量数据分析、智能研判预警等优势,可实现指挥体制、领导决策、警务协同创新开展。一是指挥体系将迈向扁平化。在公安物联网视域下,每名民警就是一个网络系统终端,具有人机合一的传感能力,各级指挥系统对所属单位和民警的感知、定位、预警、制导可实现精确化、实时化,指令层级减少,指挥流程缩短,层级化指挥模式将转变为扁平化指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基层界限模糊化,警种职能划分模糊化,机关部门高度实战化,实战单位建制规模趋向小型化、多能化,按实战职能编成的小型作战群组或联合体大量出现,技术密集、小巧精干的数字化警队将以流动、快捷、高效的方式执行警务。二是领导决策将迈向智能化。随着公安物联网技术日趋完善,指挥系统将把自动发现、自动识别、目标侦测、移动跟踪、自主控制等集成化、一体化,能够智能整理加工、分析研判海量数据,实时帮助指挥机关做出精确的决策部署,并将情况和指令传输到相关作战单元,迅速达成警务目的。例如侦办盗车案件,只要将需求指令输入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就会将路面车辆逐一排查,当发现失窃车辆后就会立即传输其动态信息,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作战单元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各项决策部署的速率加快,而不像以往作出一次决策部署,往往需费力地研判大量事后信息或结果信息,此后按部就班地采取行动。三是警务协同将迈向一体化。公安物联网的应用将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利用,各实战单元在授权范围内均可通过网络实时感知人员、装备、技术等警务资源运作态势,从而在各个层级、区域、警种、民警之间实现信息自由交互共享、互补共用、一体作战。同时,公安物联网能够实现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审讯深挖等视频操作、远程传输。实战中,可通过传感设备将现场痕迹物证等传送至办案单位和技术鉴定部门,也可通过网络实时进行专家异地会诊案件、远程审讯犯罪嫌疑人等。这不仅有利于加快警务节奏,提高警务效率,节省大量警务资源,也有利于推动警务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利用。 (二)公安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治安管理创新,提升打防管控能力。基于传感器技术的社会化网络构建,通过感知设备和约定协议,公安物联网在涉人、涉物和重点场所管理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人口管理将步入自动化。在传感器网络覆盖范围之内,能够对管控对象、特定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位置监控、生物体征等信息的全天候、全时空、自动化实时监控。比方运用第二代身份证的电子标签和识别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对重点人的全程监视和自动预警。同时,能够全程记录、监督、控制民警执法执勤活动,发现整改问题、评估考核绩效更加及时、更加准确,从而增强队伍管理的科学性、标准性、实效性。二是物品管理将步入全程化。依托公安物联网,能够实现物品管理的实时化跟踪、可逆化追溯。通过研发使用由电子标签、查验设备、危险品电子运输证发行管理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组成的危险品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跟踪、监测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分销、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事故发生;如果出现平安事故,可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反向追溯各环节,便于追查责任人,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公安物联网还能够为防范打击假冒证券、商标和伪劣商品等犯罪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场所管理将步入数控化。利用公安物联网精准感知复杂环境或事件的独特优势,并建立相关理论分析模型,既可自动发现形迹可疑人员,对其跟踪监控,消除平安隐患,又能自动关联人与事、物与事,及时感知、主动预警、智能研判各类平安风险,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事件、事故的发生。同时,公安物联网技术在平安保卫、火灾扑救、解救人质等特殊警务活动中,能够帮助完成对现场环境和人员、装备的实时监测、精确定位、状态感知,优化警务流程,提高警务效率,保证警务平安。 (三)公安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行政管理创新,警民关系更加和谐。随着公安物联网的广度应用、深度应用,势将改变公安行政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效劳之中将得到更好地表达。一是公共效劳将呈现网络化。物联网强大的网络能力和云计算模式,使各类新兴互联网业务大量涌现,公安机关网上行政审批等即时效劳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可在道路交通、平安防范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云效劳。随着公安物联网应用的逐渐成熟,支持不同互联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和可集成多种效劳管理的共性技术平台将出现,整个公共效劳领域应用方案将不断成熟,从而真正实现一网式、一站式效劳。二是流管工作将呈现信息化。公安物联网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发现、处理和管理流动人口信息,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对管理过程进行优化,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与人口信息二者别离的问题,突破现行管理体制的瓶颈,实现流动人口有序管理。同时,还可以运用物联网建立流动人口就业网络的效劳系统和信息传播系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企业迅速提供供求信息,既能满足流动人口的根本需求,又能实现人口流向的正确引导。三是警民感知将呈现即时化。随时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公安机关与民众之间的双向感知,公安机关既可对公共效劳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监督,又能根据居民行为特征数据,预测群众对公共效劳的需求趋势,快速有效地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效劳需求。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方面,可以将城市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超级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行车路线,优质效劳群众出行。 三、推动我市公安物联网开展的根本策略 目前,物联网已经受到政府、产业和资本的高度关注,其应用已经融入到公安工作之中。作为省会公安机关,应当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扎实推进公安物联网建设和应用。 (一)着眼长远开展,抓好顶层设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加强公安物联网建设,应当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确保工程建设、研发与应用同步进行。一要集思广益,科学布局。组织公安科技信息化专家和地方科技界、企业界等方面的精英人才,共同研究我市公安物联网的开展思路,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逐步明晰不同阶段公安物联网应用体系框架和路线图,建立和完善促进我市公安物联网开展的指导意见,为公安物联网开展指明方向。同时,梳理我市公安物联网建设情况,根据各警种开展根底、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合理规划重点应用工程的总体布局,形成警种协同、优势互补的格局。二要加强科研,注重创新。紧密结合科技强警六个一批选树活动,根据维护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需求,探索应用模式、解决方案,研究课题、研发工程,争取获得国家立项,力实现重大突破。当前,可围绕智能交通系统效益最大化,突破城市交通平抑、交通流量实时监控和状态识别等技术;围绕在单警装备上实现实时指纹识别、dna识别、人像识别等身份识别、远程传输案事件全貌等功能,研发集传感器、传感节点和数据处理终端于一体的智能警务通。三要灵通信息,及时引进。目前,北京、无锡等地作为公安部确定的公安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应当加强与示范工程建设城市的联系,积极学习借鉴应用建设成果,特别是对人脸自动识别、语音自动识别、危险物品流转过程智能化管理、烟花爆竹流向登记管理、案事件物证和枪支、消防器材智能感知管理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应及时引进、不断完善、创新开展,将自身造血与外部输血有机融合,提升我市公安物联网建设和应用水平。 (二)着眼实战需求,抓好资源整合。现代警务,信息主导。加强公安物联网建设,就要突破警种技术壁垒,打破信息资源孤岛,实现互通共享,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