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墨家
管理
思想
现代
意蕴
墨家管理思想现代意蕴
[]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爱〞为伦理根底,以“尚贤〞为指导原那么,以“贵义〞为社会目标,破除贵贱、亲疏的等级观念。力求构建一个公平合理、节约、效能的古代理想社会。虽然墨家管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会,以政治管理为职志,但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有相通之处。如果能对墨家管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对现代企业管理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现代企业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能,实现人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墨家;兼爱;管理思想;企业管理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政治上的动乱纷争进而导致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诸子百家蜂起立说,形成中国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在那样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诸子著书立说,希望凭藉自己的思想理论而建构一个自认为理想的社会,儒、道、墨、法等诸家无不如此。从这样的层面看,诸子学说是一种管理学说,有着强烈的政治、社会管理的色彩。墨家是先秦最重要的学派之一,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在先秦时代,墨家学说足以与儒家思想相颉颃。墨家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其主张虽不为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但并不能减损其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如果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理解墨家思想,那么,兼爱那么是墨家管理思想的伦理根底,尚贤、尚同是其管理原那么与方法,贵义那么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目标。墨家的管理思想,是力图构建一个人人相爱平等、社会安定、生活安足、崇尚道义的理想社会。
一、兼爱:企业管理的伦理根底
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墨翟贵兼,“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最根本最典型的特征。“兼〞是整体、全部的意思,经上说:“体,分于兼也。〞“兼爱〞也可以说是“尽爱〞、“俱爱〞、“周爱〞。“兼爱〞的另一层意义是“爱无差等〞。可见,兼爱是一种平等的无差异的爱,无血缘、亲疏、贵贱之分。兼爱思想与儒家“仁爱〞有着鲜明的不同。孔子说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学而)孔子说“仁〞,只是属于君子的,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够实行“仁〞,践履“仁爱〞,而那些重利轻义的“小人〞是没有“仁爱〞可言的。“仁爱〞的等级化显然不是下层平民所能接受的。墨家从下层平民的利益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兼以易别〞,在墨家看来,儒家的“仁爱〞实际上是一种“别爱〞,要用“兼爱〞来代替它。兼爱上说:“假设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假设此那么天下治。〞
在先秦儒家的人性论中,孔子没有明确说明,而孟子那么标举人性善的旗帜,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墨家很少直接谈论人性。但是,综观墨子,其自然人性论思想比较明显。墨子认为,古代社会是个纷乱动乱的社会,其原因是大家只爱己身而不爱他人,兼爱上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因此。·在墨子中,兼爱常常与交利并用,“兼相爱,交相利〞,兼爱有互爱互利的意义。墨家对“利〞也有自己的诠释,经说下说:“义,利也。〞墨家所指的“利〞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公利,而非一己私利。只有实行兼相爱,交相利,才能社会稳定,生活安足;反之,就会社会动乱。墨家说仁人应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与儒家罕言“利〞有着根本不同,先秦儒家在义利之辩中认为只有小人才会重利,割裂义与利的辩证关系;而墨家那么把义与利有机统一起来。
从管理哲学的层面考察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台湾学者王蓑源先生指出:企业管理是科技整合的实践。然而,其中以政治管理的影响最早,现代企业管理兴起于欧美,其早先就曾引用政府和教会的管理经验。而且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的性质也最接近,虽然二者任务不同,但管理对象一样,都是人,先把人管好,一切都好办,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现代的企业管理,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的管理。如何定位劳资关系,即雇主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调动整个企业中人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现在大家都在讲“以人为本〞,那么,在企业中实行“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劳资双方平等的、互爱互利的关系,惟有如此,在制定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中,才能够充分考虑到全体员工的利益,充分调动广阔员工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劳资双方虽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但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共生关系,利益是一致的,企业的兴衰存亡与企业员工有直接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如果能够充分贯彻墨家的兼爱思想,就像兼爱中所说的“视人之国,假设视其国;视人之家,假设视其家;视人之身,假设视其身〞,员工视企业就像自己的家一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就会实现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企业的效益。
二、尚贤与尚同:企业的管理原那么
“尚贤〞是墨家思想的第一个论题,由此可见尚贤在墨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墨家所说的贤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德才兼备的人,当然,这里指的是具备墨家伦理思想的人,与儒家圣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儒家的圣人观中,圣人应该是具备仁义德性的。儒家所说的“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开展出来的,孟子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仁、义、理、智“四端〞,推而广之,就成了人的四重常德。而墨家的贤人应该是能够实行兼爱思想的人,兼爱是社会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需要,兼相爱,交相利。因此,墨家所说的贤人应该是功利主义者。在尚贤上中,墨家提出了贤才的标准:“厚乎德行,辨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认为贤良之士是国家的财富,尚贤上说:“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那么国家之治厚;贤良之事寡,那么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尚贤〞是“为政之本〞。在墨子一书中,亲士尚贤诸篇反复论证贤良之士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亲士说:“人国而不存其士,那么亡国矣。见贤而不急,那么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尚贤上说:在一个国家中,“贤良之士众,那么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那么国家之治薄〞。对于贤能之才,不仅要储藏,而且要予以重视,并给与丰厚的报酬,“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爵位不高,那么民弗敬。蓄禄不厚,那么民不信。政令不断那么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也。〞(尚贤上)
那么,如何寻求贤能之士。尚贤上以古代圣王为例来说明,“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那么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也就是,对于用人应该打破门第、血缘、远近、亲疏关系,“唯才是举〞。这与儒家又有显著的区别,儒家认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儒家一般不把“小人〞包括在贤人之内。墨家以兼爱为伦理原那么,小人与君子在才能与品性上没有根本的区别,不应该为求人才划定界限。对于贤能之士,墨家认为要做到各尽其才。耕柱篇指出:用人“譬假设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节用中也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尚同与尚贤是相辅相成的。墨子认为,在一个国家中,如果政令不一,只能导致社会动乱。因而,尚同与尚贤一样,是“为政之本〞。墨子指出,贤人治理国家,应该一统天下之义,才能政令畅通,社会稳定。从组织关系讲,要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以上级的意志为意志。用现代政治学来评判,墨子尚同思想是一种开明专制。对于开明专制的评价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事实上,墨子也对贤能之士提出了监督与约束机制,尚同中就指出:“已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其义其上,而无有下比之心〞。尚贤上更指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那么举之,无能那么下之。〞而且,对于贤人还要“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尚贤中)。可见墨子并不是无原那么的“尚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墨子的尚贤与尚同思想虽然是就行政管理而言的,但在企业管理上同样也有借鉴价值。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当今企业竞争,是资本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最根本的因素。广泛的延揽人才,不分远近、亲疏、学历、城乡之别,并做到知人善任,才可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整套有效的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人无完人,在用人上不可求全责备,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美国管理学家杜鲁克就曾告诫管理者:“一位经营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见人之才,刻意挑其短而非着眼于展其才,那么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这与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相通之处。现代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使人尽其才。
与尚贤对应的尚同思想,虽然诚如梁启超所说在政治上容易导致开明专制,但在企业管理上却有相当的价值。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企业民主与政治民主不一样。在企业内部,虽然决策也要求民主化,可是一旦形成决策,就要一同企业之义,全力以赴。而且市场瞬息万变,如果完全套用行政管理的民主决策程序有时会痛失时机。企业的民主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一种民主的监督与约束机制,防止管理者滥用权力,而不应该在决策上盲目追求民主。当然,企业用贤能之士作为管理者,他们就应该具有一种典范的作用,身体力行,以身作那么,言行一致,“言不信者行不果〞。
三、贵义:企业的社会目标与责任
在墨学“十论〞中,虽然没有“贵义〞一说:但是,在整个墨家思想体系中,贵义与兼爱密不可分,成为墨家伦理思想的一局部。墨子·贵义一开头就说:“万事莫贵于义。〞儒墨两家都言“义〞,在儒家那里,义是与利相对应的词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者是对立关系。在儒者看来,“义,事之宜也〞,做应该做的事就是“义〞,至于结果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相反就是不义,儒家反对见利忘义。由此可见,儒家所谈的“义〞是就动机来说的。墨家对“义〞有自己的界定,经上说:“义,利也。〞大取也说:“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义〞与“利〞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前面说过,墨家所谈的“利〞不是一己私利,而是社会公利。在墨者那里,“志功为辩〞,“义〞与“利〞、动机与结果得到了有效的统一。必须指出,墨者虽然是功利主义者,但不是那种只重结果而不管动机的人,“合其志功而观〞是墨家义利统一观的思想根底,鲁问以鲁阳文君与墨子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这一观点。鲁君谓子墨子日:“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朱可知也。或所为赏与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
墨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义利关系,认为:“义可以利人,故日:义,天下之良宝也。〞(贵义)在墨家那里,做对个人、社会有益的事就是义。因此,墨家大力提倡“贵义〞,教化天下之人,鲁问说:“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假设得鼓而进于义,那么吾义岂不益进哉。〞
就现代企业而言,不须讳言,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标之一,没有利润,企业就没有开展壮大的资本,就失去开展的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润成了企业唯一的目标或者终极目标,有益于社会、国家才应该成为企业的最高目标。所谓企业最高目标,是相对企业的共同精神或共同价值观念而言,或者说是企业的理念。美国学者杜克在其所著管理学强调管理的使命,认为:“任何讨论管理的书籍,不以所要完成的使命为开始,那么是不了解管理。〞企业的存在不仅在于利润,还有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就不至于出现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