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如何
看待
传统
教师职业
道德
要求
蜡烛
精神
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
说到教师的“蜡烛”精神,我想我们这些80后在上小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尤其是李商隐那千古绝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更是被人们认为是将教师的“蜡烛”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在网上以“教师”和“蜡烛”为关键字检索,搜索出的文章几乎都是在赞颂教师的“伟大”、“无私”、“奉献”,都在赞颂教师的“牺牲”。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跳出这个旧有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教师的“蜡烛”精神是我们社会需要感恩的,但道德绑架下的“蜡烛”精神是不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我们常说,人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人是有其社会属性的,教师除了自己的职业角色外,她(他)还是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是社会网络中的诸多联系中的一点。一味地强调教师的牺牲(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个词写作“奉献”),这就是孤立地看问题,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现象。很多教师的道德水平很高,他们发自内心地甘愿“牺牲”,为了学生,为了自己的事业忍痛放弃了很多。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时,我觉得我们应该满怀感恩之心,对这样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将这样的人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人性的光辉。但是,此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我们不能一味地号召大家去学习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可以要求教师学习和遵守一定的准则和规定,但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去严格执行道德。因为,道德是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要求与约束。如果将道德的大帽子强行带到所有教师的头上,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类似的行头也给警察、医生、公务员、环卫工等等所有职业的人穿上呢?
说到这个话题,我又想起了前年跟一些中小学老师谈到的另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时话题一出,大家各抒己见,从言语中可见拥护赞成的不多,抒发情绪的不少。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认识,先从霍懋征谈起。
霍懋征原是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小学的讲台上工作了60年。她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她的座右铭。这句话的出处源自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在一些会上,作为要求也罢、期待也罢,领导往往对教师提及这句话。有的还引申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等等。有的教师对此非常反感,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情绪涌动:说的比唱的好,你来教教看。
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不过七十二啊,其他两千九百多人中可能还有鸡鸣狗盗之徒,虽史无记载,亦未可知。但这不能说明孔老夫子不会教书吧?如今孔子学院可都开到国外去了啊。
再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衍生下去就应该是:“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没有不会管的校长,只有不会领导的上级领导”……
其实,“蜡烛”精神也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罢,它们提倡的是一种境界,倡导的是一种精神,鼓励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要热爱这份事业,要有“永不言弃,永远追求”的一种精神。
当然,对于其他的职业,对于提出这些要求的领导或上级而言,实际上也应该有这种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有这种“没有……,只有……”的思想境界。否则你怎么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又怎么带领一班人,怎么对教师提出这样的希望和要求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同时,大家在说到这些的时候应该是一种期待的口吻,感恩的口吻,而不应该是一种刻板的说教,一种愚妄的鼓动。教育的巨复杂性也不是一个“蜡烛”精神和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简单话语可以解释的清的。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把这种精神和这句话作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努力进取,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果真如此,在教学工作中你就会有更大的投入、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当然你的进步会更快,成就也会更大。那时你再反思这些的时候,角度不同了,高度不同了,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