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意义
背景
基本
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背景和根本精神
文章标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背景和根本精神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召开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认真学习决定,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背景、目标任务、工作原那么和重大部署,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
为了加深对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理解,有必要了解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时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体包括: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由此可见,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做出了深刻论述,这就为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2023年2023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指出:“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说明我们党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奋斗目标。这在制定五年方案的开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上述认识和实践的根底上,党中央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中央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假设干重大问题专门做出决定。于是就组织起草决定班子,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历经8个多月,形成了决定的初稿。经过反复征求意见,进行了50屡次修改,使决定的内容更丰富,论述更系统,提法更准确,结构更严密,措施更实际。更有力。决定形成的每一稿,胡锦涛同志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并先后主持召开4次常委会议和3次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组汇报,认真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特别是对群众关心的收入分配制度、开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共享改革成果、落实“五个统筹〞以及重视“社会文明建设〞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开展等问题,更加关注和反复强调。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开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因此,它是指导我国今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根据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开展变化,从我国社会开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它既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又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的重大意义可以从我国在新世纪所处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中加以深刻理解。
第一,从我国所处的国际背景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能够有力地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和胜利。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大背景,必须从有利条件和面临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和平与开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有很多有利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我们应抓住一切时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开展,我们应抓住各种机遇搞好经济合作和开拓世界市场,加快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三是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开展,我们应借鉴西方的高科技开展经验,不断促进各行各业的科技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次,还要看到“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给我国带来了各种挑战和风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开展不会一帆风顺,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斗争将长期存在,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和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称霸的斗争还要反复较量。二是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开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开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比方金融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背景和根本精神第2页
的风险、经济危机的风险、垄断集团控制弱小和落后国家经济命脉的危险等。三是由于传统平安威胁和非传统平安威胁的因素互相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形势仍然很严峻。四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打没有硝烟的战争〞,企图向开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继续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战略,动摇我们的理论根底和理想信念。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党要有力地应对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要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
第二,从我们所处的国内形势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解决开展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问题,以保证我们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一五〞规划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做出了具体规划和部署。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党中央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开展成果。三是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根底和群众根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持久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推动现代化建设。应该说,自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因而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开展很不平衡,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呈现为缩小趋势,1985年城市居民收入仅是农民的1.86倍,但到2023年就高达3.24倍。二是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平安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体利益关系和矛盾出现了严重不和谐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科研所的测算,2023年全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2023年已高达0.458,这说明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已相当严重,假设不重视解决或解决好,就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三是领导干部和社会成员存在着素质不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作风不正、腐败蔓延等严重问题,引起了广阔群众的极大不满。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表现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以权谋私的腐败作风和贪污受贿的腐败问题,而且在高级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腐败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根本精神和闪光思想
我们学习决定,首先要抓住它的根本精神,特别是要抓住表达根本精神的闪光思想。决定的根本精神,主要是系统论述和规定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战略策略问题,其重点是要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原那么、战略部署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刻论述,并做出明确规定,以便为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方向,指导贯彻落实。
为了深刻理解决定的根本精神,有必要对决定中提出的重大闪光思想加以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思想。
第一,关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问题。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段话用简明语言第一次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问题做出了概括。一句话揭示了四个重大问题:一是揭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开展道路问题,强调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道路,这就从性质上把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古代讲的“社会和谐〞以及西方讲的“社会和谐〞区别开来。二是揭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问题,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取得成功。三是揭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问题,强调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和发动全体人民来参加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根底。四是揭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问题,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果必须是全体人民共享,绝不能只给少数人独享,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的表达,也是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定位。
第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问题。决定首先要求必须坚持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还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这是在党的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一次把科学开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来论述。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要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重点是要解决开展中的不平衡问题。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开展,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文化根底。可见,以科学开展观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科学开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开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一个主要标志。
第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问题。决定指出:“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开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开展〞。这段论述的前六句话是指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胡锦涛同志2023年2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时,就把这六句话称作为根本特征,也看成是总要求。在这个总要求下,决定强调要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来抓,同时还强调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四大建设〞协调开展。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后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要一起抓。胡锦涛同志在此根底上,又提出要把“三个文明建设〞与“社会文明建设〞一起抓,强调“四大建设〞一定要协调开展,这样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问题。为了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决定根据一年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到2023年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二是城乡、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根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三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建立。四是公共效劳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效劳水平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