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XX市农村经验体制机制改革情况调查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1026492

大小:21.42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农村 经验 体制 机制 改革 情况 调查 新编
XX市农村经验体制、机制改革情况调查 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效劳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2023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屡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2023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乏,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表达。目前,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方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充裕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剧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缺乏,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充裕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 (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遥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局部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充裕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招聘会,但成功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民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到岗位要求,造成了局部农民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 (五)效劳管理跟不上快速开展的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一是在对外出农民工的效劳管理方式上,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农民的需要。全区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多,分布较广,效劳管理难度大,农民工在外的医疗、子女入学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法。二是维权工作步履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农民工鉴定劳动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社保费,不支付或缺乏额支付农民工加班工资的现象仍较突出。三是返乡创业上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要求。全区除开展生猪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在其他领域创业缺乏具体的扶持措施,还没有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气氛。 (六)经济发 展滞后,就地转移劳动力较难。尽管近几年我区经济开展提速,步伐加快,但比市内主XX县区及市外经济兴旺的地方,仍然差距甚大;目前当地无大、中型企业带动,充裕劳动力就地务工较难。 (七)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能从土地上有效解脱出来。二是局部农民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但无流转接受对象。三是局部农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存在害怕收不回来的担忧,不愿流转。四是局部农民两头兼顾,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地,往返奔波于家庭和务工之间,形成了务工连续性差,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大,务工收入不高的特点。 三、对策:理体制建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改革培训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名牌,拓展效劳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城乡统筹。 (一)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为了更好地表达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能。根据市编委渝编31号文件精神和市劳务办职能已划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实际情况,尽快将现由区农业局负责的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利于上下工作衔接,提高办事效率。具体工作由就业局承担。以便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信息收集发布、组织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建设、转移输出、社会保障、执法监督、争议仲裁一条龙的效劳管理体系。 (二)摸清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机制。以区就业局为龙头,乡(镇)社会保障效劳所(农业效劳中心)为中心,村(居)委为根底,建立纵向到村、横向到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的劳动力资源调查体系,准确掌握全区劳动力总量、已培训和转移的人员数量、本人愿意转移而没有转移的人员及这些人员的技能情况、培训状况,每年调查1-2次,逐步推行“一户一卡、一村一档〞的档案体制,实现由目前的无序静态管理向科学动态管理转变。 (三)以突出提高技能为主,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一是培训管理上,由劳动局统筹协调。长期培训(毕业时发两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由教委负责;中期培训由教委、劳动局共同负责,以劳动局为主;短期培训由劳动局负责。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市场运作,强化订单培训,实行农民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三是在培训内容上,除长期培训的以外,少讲理论课,多上实践课,中短期培训的至少应做到“半耕半读〞;同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纳入培训内容。四是在培训质量上,要以市场用工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成功输出和稳定就业为考评培训机构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平安有效使用。 (四)建立收集渠道广泛、发布迅速的企业用工信息效劳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是确保充裕劳动力有序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就业局除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外,还应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方的人员中聘请信息员,广泛收集和反响各种劳务用工信息。各村(居)明确1—2名信息联络员,形成市、区、乡(镇)、村、社五级劳务信息网络体系,为“订单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为充裕劳动力有序输出提供信息保障。 (五)拓展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建立多渠道劳务输出机制。一是在稳固现有劳务基地的根底上,加强与经济兴旺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联络对接,开发建立技能型成规模的劳务定向输出基地,拓展基地规模。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劳务公司,外来用工单位招收农民工,由劳务公司统一标准劳动合同,实施全程跟踪效劳。三是培育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为农民的转移搭建好效劳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常年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 (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农民工维权机制。一是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劳资双方学法守法的意识;二是企业要实事求是的建立劳动用工台帐;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由公安、劳动、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组成联合维权组,每年开展1—2次联合执法检查;四是继续实行劳动合同签证制度,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五是劳动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 (七)制定鼓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引导性培训,建立扩大就地转移规模的鼓励机制。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转变输出观念,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当地经济开展步伐,逐步引导农民工就地转移当产业工人。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三是通过围绕农村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四是通过政策鼓励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引导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实行奖励,实现由“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 (八)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考评奖惩机制。一是区政府向已成规模的劳务基地派驻办事处,负责招商引资、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反响、农民工的维权及相关协调工作。二是增加投入,首先是整合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其次是负责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大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争取培训指标的力度;再次是区级财政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三是对培训质量高、转移输出稳定就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一次性转移50人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将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实现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协调开展。 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开展劳务经济,既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开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实现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打造劳务品牌,创新效劳机制,开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效劳、农民受益〞的原那么,加强领导增添措施,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开展。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