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国国际政治学中的中国特色.docx
下载文档

ID:1026233

大小:21.7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国际 政治学 中的 中国特色
中国国际政治学中的中国特色 :国际政治学是一门从政治的角度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及其开展规律学的学科,广义讲,泛指国际政治的理论、历史与现状,包括全球学和地区学:狭义讲,又是一种分支学科,单指国际政治学的理论学科,即综合性、系统性、现实性的理论学科,主要从分支学科的角度论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国际关系;中国特色;权利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19-0035-02 国际政治学是一种世界性的综合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内容和根本规律,但每个国家的国际政治学都注人了各自的鲜明的特色。同美国的国际政治学和苏联的国际政治学相比,中国国际政治学起步较晚,当前还处于开创阶段。本文努力从中国特色人手,探讨国际政治学在我国的建设及内容。 一、国际政治学在中国的建立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英国和美国。1919年5月30日,出席巴黎和会的英美代表建议在各自国家内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机构。此后不久,英美各国的大学陆续设置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专业和研究所,开设专业课程,评定专业教授职称。国际政治的研究开始从政治家的领域走向学术界,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德国的学者以巴黎和会上的建议作为国际政治学诞生的标志,并获得西方国家多数学者的广泛认同[1]。 中国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标志为1963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文件,此后中国高等学校开始正式设立国际政治专业,开始了系统地组织国际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相比,中国起步较晚。 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从帝国主义理论、民族殖民地理论和战争与和平理论入手,活泼于60年代。70年代开始时代理论的研究、“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及“大三角〞、“多极化〞等国际战略格局的研究,均带有中国特色。所有的这些研究均属于专题性的理论研究,而作为国际政治学综合性、系统性和现实性的理论建设,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中国国际政治学的理论学科建设,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息息相关。1979年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政治〞同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需要赶快补课〞,指明了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迫切性。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高校开设新的政治理论课,即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从此,中国国际政治学的理论学科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关于综合的、系统的、现实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学科的建设,开始于几次大型的学术研讨会。1987年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集中全国主要从事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学者,系统研讨了国际关系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框架结构,并对行为体、体系格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991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了“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开展〞的国际研讨会,主要讨论了当前时代的特点问题,国际关系学科中的根本概念与新问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开展的问题等。1994年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讨论了变化中的世界与中国,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学科建设等问题。这些学术研讨会中最为热烈、最为活泼的讨论便是对国际政治学中中国特色问题的讨论。 二、中国国际政治学中的中国特色 国际政治学中的中国特色,指的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中国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开展的规律。面向世界,它要求以世界为舞台,从宏观入手,研究国际政治演变和开展的客观规律,属于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范畴,综合研究国际全局性问题;立足中国,并不是以中国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立足中国,即从中国的国家性质、社会背景、传统文化和开展需要出发,依据事物开展的客观规律,独立地进行研究和判断,不受任何干扰,根本目的是为中国的国家权益效劳,把中国的国家权益与尊重别国的主权结合起来,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以国家权利为核心,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突出主权利益同强权利益的关系;把生产力标准引进国际政治领域,确立经济优先观点,注意政治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以改革促开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中国政治学中的中国特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政治家的国际政治理论为范式,吸取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国家郑学理论的优秀成果,力求符合世情和国情的实际,寻找最正确会合点,以维护国家权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既是学科建设的方向问题,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不是拘泥于个别具体论断,也不是教条搬用,堆砌词句,而是从“世情〞与“国情〞的实际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说明新情况,答复新问题,得出新结论。由于中国国际郑学起步较晚,就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根底上,借鉴西方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开展比拟研究,防止一概否认,又要防止盲从心理。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的观点外,还要从我国的经济根底出发,坚持国家权益标准,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同国家权益的关系。这些理论和原那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以中国对外关系的理论和原那么为依据,不仅能保证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当然,以中国对外关系的理论和原那么为依据,不是文件照抄,论点罗列,而是进行历史性总结,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总之,建设中国国际政治学,关键是要在中国特色上下工夫。为了显示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要明确出发点,既立足于中国的需要,又要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效劳;其次要建立中国独特的体系框架,使形式与内容更好地结合,力求从世界实际情况出发,客观、科学、准确地表现内容;再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全面分析世界实际,说明新情况,答复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应关注的问题就是从理论上阐述维护和平、促进开展、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必要性。 三、中国国际政治学建设的新视角——权利政治 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是一种以争取和维护权利的斗争,是以权利为主题,赋予权利科学而全面的内涵。那么权利究竟是什么呢权利是一种道德伦理概念,“天赋人权论〞、“以人为本论〞,其合理内核就在于“正义〞。以人为本是一个总的要求,总的原那么,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分领域、按层次逐步进行。人区分为阶级和民族,生活在国家之中,并活泼于国际舞台。为了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的全面开展,人类构筑的平台,总要产生相应的权利。阶级的解放要求革命权,民族的独立要求民族自决权,国家的诞生产生了主权,国际社会的行为标准和有序化催生了“球权〞[3]。阶级革命权、民族自决权、主权、球权,既是人权的延伸,又是人权的让度,既是保障人权的需要,又是人权的扩大。权利政治的关键是主权同人权和球权的互联互动。在当前,三权的关系应该是主权首位,球权突出,而人权始终是前提与归宿。主权是第一位的,然而人权始终是前提。少数西方学者始终坚持“人权高于主权〞,从而攻击中国的人权问题。我们应该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人权与主权的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的动态视角审视古典主权观忽略人权的原因,从新平安观与国脚内部职能的视角分析主权与人权的内涵,从而冷静而深刻地探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因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开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4]。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主权与人权的起源及其传统适应范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二者有着不同的运动轨迹,因而相互冲突的可能性较小,前者属于国际法的范畴,后者属于国内法的范畴。在全球化过程中,主权的功能中心发生了转移,而人权那么形成了国际认同,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是主权与人权在理论上的冲突,而在实践上来讲,两者之间的冲突那么来自人权的泛工具化[5]。 权利是一种力量的概念,既是一种软力量,又包含着硬力量。实力的显示是否违法侵权,不同于实行武力或开第一枪,而在于是否符合公认的国际准那么和行为标准,以及是否遵循必要的程序。在现实国际政治中,权利政治就是合理合法的权力与利益。权力包含两局部:合理合法的权力和非法无理的权力,如强权和霸权。权力政治的要害是绝对主权,倚重霸权,实力决定一切。法律准那么只是工具,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抛在一边。应该成认,权利政治与权力政治相连的地方在于既用法也用力。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依法重力,法先力后,力随法动,力法并用:后者那么是依力借法,力先法后,法为力用,力重法轻。如果说权力政治是现实主义的核心,那么,权利政治那么是理想同现实的结合。 中国地处世界的东方,历史上曾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现在仍是开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崛起,完全不同于近代以来新兴大国所走的道路。具体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不走以往大国、强国传统崛起的以抢夺资源和攻城略地为主要内容的热战之路,也不走美苏两国以意识形态画线的冷战对峙、称霸争霸之路。中国走的是和平、开展、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既然中国和平崛起走的是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同样应该有别于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的老路,寻找一条独特的新路。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以权利政治为新视角和新主题,不仅是主观愿望,而且是历史开展的必然和客观规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倪世雄.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G].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252,354. [2]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40-46. [3]梁守德.试论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主权与“球权〞[J].太平洋学报,2003,(01):13-2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5]阮建平.全球化进程中的主权与人权[J].武汉大学学报,2002,(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