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春节
值班
感想
精选
新编
春节值班感想精选
对于春节期间的值班安排和值班,我想谈一谈我的感受和认识,有两点。第一:春节期间值班是对工作安排的一种服从,对本职工作的一种负责、是一种敬业精神的表达。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这还是一种为宏扬传统文化而表现出的奉献精神的具体表达。古人说:“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本质就是一种对本职工作的负责态度。能力有大小之分,但态度却是根本,没有端正的态度,就很难发挥自身特长。态度端正了,即便环境、条件不算理想,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创造时机,做出业绩,有一句格言警句:时机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态度不端正,即便有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也往往出工不出力,让时机从眼前溜走,一旦条件和环境不理想,那就更成了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理由。一个团队,需要每个员工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才能良好运转。团队的大方向大目标确立之后,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执行来实现它,这就需要每个岗位的良好运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与此相关的其他环节是否正常运转,所以说,只有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负起自己的责任,整个团队的运转才会纳入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个人的本职工作已经不再是个人的事了,它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成败兴衰和成长开展,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意识,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工作态度。所以,我说春节期间值班是一种对工作安排的负责,是一种敬业精神的表达,这不难理解。我着重要谈的,是第二点。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表现形式,过春节讲究的是与家人共度,有些离家的人不远万里回家过年,也许只能在家住那么一两天又要匆匆返回,于是,便有了春运现象的出现,那么怎么看待春节引发的春运现象呢。春运只是个现象,本质是一种传统文化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表达。传统文化从来都是一个民族性格、意识、思维方式的表达。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古人创作的数以万计的诗歌中,“乡愁〞题材的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何以如此。这缘于中国人的外乡意识、落叶归根的情结比较浓厚,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意识和情结。中国自古以来幅员就很大,并且,古代的交通不兴旺,信息传递也很慢,因此,一个人假设是远走他乡,何日能再回到家乡就是个未知数了,甚至得到家乡的一点消息都成了一种奢望,这还是太平盛世的时候,如果再有战乱,这种归家的愿望就更不确定了,因此,古人想念故人思念故土的情绪格外强烈,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流传千古的作品,比方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古代社会的诸多不便,因此,乡愁故土意识也就逐渐淡薄下来。有个成语叫做“背井离乡〞,当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表达的是一种悲壮情绪,因为中国人的故土意识太浓厚,浓厚到宁死都不愿意离家,因此,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在一些重大节日就显得格外强烈,比方,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等。同样是“背井离乡〞,美国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感触,因为美国的文化里没有这些情绪,他们崇尚的是开拓冒险,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一种具体表达和比照。中国有位知名的作曲家,应日本的某音像公司的邀请,创作了一些作品。当时,日方是希望得到原汁原味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但是这位作曲家曲解了对方的意思,于是,在创作时,尽力吸收日本民族音乐的元素,自以为这些作品已经与日本外乡作曲家的作品几乎没有差异了,结果,日方听了这些作品后,赞不绝口,竭力称赞这些作品的中国味浓郁。这件事有些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的味道,但是,反映的却是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任凭你模仿的多么象,你的文化归属还是你本民族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现在有句国际味道比较浓的时髦话,叫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怎么理解这句话。世界是多元的,只有多元化才能构成精彩和开展,世界公民是没有的,无论你的国籍怎么变,你的归属感还是本民族的,因此,没有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何来归属感。有一个词经常在媒体上出现,叫做“边缘人〞,这个词涵盖的范围比较大,可以指生活状态、也可以指思想意识。台湾有位女作家,叫龙应台,做过台北市的文化局长,此前,她曾经在德国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她使用了“边缘人〞这个词来形容她在异国他乡的感受,她说:人虽然在德国,但是德国人认为她是中国人,即便入了德国的国籍,她一样被看做是中国人,而她自己呢。因为远离了故土,远离了自己的文化环境和土壤,感觉到了与故土的疏离,这样就造成了一种认同上的为难:德国人认为她是中国人,而她自己又感受不到自己是中国人,这就是一种边缘人,所谓这种认同上的为难,其实也就是文化上的归属感问题,而不是国籍的问题。还有一个留学生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有一位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入了美国国籍,在大学攻读学位时,同班的学生里还有日本人和韩国人,因为美国人从外表分不清谁是哪国人,在他们看来,长都一样,就象我们看美国人的感觉一样,看上都差不多,就问,有的留学生说是日本人,也有说是韩国人的,问到这个中国学生时,他因为入了美国国籍,就说是“美国人〞,结果,别人先是大笑,然后就是不理解,甚至鄙视,你明明来自中国,怎么说是美国人呢。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美国人嘲笑的什么。鄙视的什么。你忘本,这个本不仅仅是爱国和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现在如果用“数典忘祖〞这个词骂一个人的话,几乎不会对对方造成预期的伤害了,好象这个词比较老土了,但是,即便现代如美国人者,他们比我们还要老土。曾经听说一个在国内学英语的学生,英语学的相当好,去了美国,美国人知道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充满了好奇与神秘,就问这个学生周易是什么。孔子其人如何,大唐如何如何,结果,这个学生比问他的人还糊涂,于是,这个学生就很被人瞧不起。这又是一个传统文化带来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这个礼仪之邦现在好象也只剩下了一个空壳。“礼仪〞的内容要么与时代的开展相背离而遭抛弃,这无可厚非,但是,其中一些好的也被丢弃了。人们形容社会风气不良时常会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来形容,说的就是没了“礼仪〞,那么什么是礼仪。这个礼仪就是指的传统文化里的“礼〞,是一整套的社会行为标准,是传统文化里的一局部。有个典故也许可以说明礼的重要性,这个典故叫做“庭训〞,是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从院子里经过,孔子问他“孔鲤,学礼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何以立。〞,又问“学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何以言。〞,于是孔鲤“退而学礼、退而学诗〞,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看过汉武大帝的都知道有一个情节,景帝给年幼的汉武帝刘彻行加冕礼,那是一种不得已,如果病危的景帝不在死前给汉武帝加冕,年幼的汉武帝做了皇帝便名不正言不顺,天下恐怕就会有变,加冕是一种仪式,但仪式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春节中的各种仪式一样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一种形式,但是,现代人有很多已经不知道这种种仪式所承载的是什么传统是什么文化了,因此,只觉得过春节的仪式很繁琐,很累,于是春节被越来越精简为一种符合时尚要求的庸俗和恶俗。如果我们知道春节和春节期间的种种仪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那么,我相信,我们对过春节会更加的重视,社会在进步,礼的内容也在变化,这很正常也很合理,但是,礼所隶属的文化传统或者说传统文化的内涵不能变。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加以保护和推崇。法国的文化部长曾经发出过一个建议:使用母语。抵抗英语,原因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标准使用的全部是英语,这位部长担忧长此以往,会使法国的传统文化走向衰弱,这个建议外表上看似有点“杞人忧天〞,但是,却正是一种远见卓识。文化侵略远比任何形式的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更为可怕,后果也更为严重。而抵御文化侵略的最好方法就是宏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那位法国的文化部长才会提出“抵抗英语〞的建议。马关条约签定之后,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日本人为了从根本上占领台湾,推行一种“国语〞政策。这个政策的内容就是:所有台湾人必须学日语,学日文,强迫台湾人烧掉自己的祖先牌位,供奉日本人的祖先牌位。拥护这一政策的台湾家庭被称为“国语家庭〞,但是,一局部有骨气的台湾人宁死不屈,被日本人杀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里即便有糟粕,但是,它所带来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近来,听说有人建议抵抗春节,拿圣诞节来比照春节,说春节如何如何不好,不如圣诞节那样文明高雅。姑且不管这种建议的是非曲直,单就文化内涵来说就没有可比性。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的节日,是另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我们的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何来可比性。举个例子:隔壁夫妻的结婚纪念日过的既有意义,又文明高雅,但是,人家的结婚纪念日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跟着张灯结彩不觉得傻吗。前一段时间,韩国人抢注了中国的“端午节〞,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抢注中国的“端午节〞。好东西才会被人惦记,是这个逻辑吧。那么端午节是什么。跟春节一样,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局部,连韩国人都知道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我们自己倒要抵抗比端午节更加重要,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春节吗。为什么会出现“抵抗春节〞的这种建议。不是因为春节过着没意思,恰恰相反,因为建议者不懂的春节的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丰富多彩,不客气地说,是因为他的无知。春节平淡吗。当然不是,这是中国人过的最重大的一个节日,但令人悲哀的是,我们把传统的东西抛弃的太多,以至于剩下了为人诟病的残缺不全的形式。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惜墨如金,不写废笔闲文的曹雪芹用了整整一回的篇幅写宁荣二府是怎样过年的,可见,传统的过年的隆重和内容的精彩。我们丢掉了太多的过年的程序和礼仪,因此春节被肢解的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这应该是现代人的种下的恶果,我们不但不反思,还要抵抗春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吗。当然,时代不同了,照搬旧式的过年程序和礼仪并不可取,但我们完全可以保存形式,添加进步文明的内容进去。我们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大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尚且能被中华文化吸纳进而演变为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局部,我们本民族最重大的节日就容不下它吗。春节不仅仅是春节,它承载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意味着特色,独有。说到和服,你自然会想到日本人,提起春节,谁都会想到“中国人〞,这里的这个“中国人〞就是指的文化上的中国人,是一种文化归属,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即便入了中国国籍,他也不是中国人,只是中国公民,他还是文化上的美国人。近代中国历经外侮,但从未真正的亡国,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起了根本性的作用。时势造英雄,每当国难当头时,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些英雄们虽然未必是文化精英,但任何一次的发端,无不是从文化界开始觉醒的。先有了文化界的觉醒,才有了共赴国难的英雄们。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强大,中华民族也正在走向复兴,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理由不加以保护和宏扬,有了民族文化的保驾护航,我们国家的开展会更加稳健。保护和宏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是无从下手。我们可以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象我一样对春节的文化内涵一样不甚了了,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毕竟流传了下来,比方,春节。我们先重视这个传统,然后再通过学习,会慢慢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我相信,当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之后,你会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的。我们在春节期间值班,给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过年气氛和便利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宏扬传统文化的行为,虽然我们放弃了自己与家人一起过年的时机,但是,我们这是在奉献。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在为保护传统文化而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此,我向所有春节期间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同事致意。
以下文章能为您提供更多参考[春节]春节值班感想(2023年1月15日)[春节]春节值班的感想(2023年1月15日)[春节]公司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2023年1月15日)[春节]2023春节晚会主持词(2023年1月15日)[春节]2023羊年春节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