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工商管理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1023041

大小:307.41KB

页数:5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基于 平衡 计分 大同市 农村信用社 绩效评价 体系 研究 工商管理 专业
摘 要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 在对我国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有着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在指标设置上一向偏重于财务指标,并未注重非财务指标所提出的诉求,以此为背景,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理论作为理论参考依据,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特点,针对其评价体系的构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希望以此为契机,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当前的运营现状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促进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其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金融全球化市场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本文将山西省大同市农村信用社作为目标银行,首先介绍了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其实行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客观了解和深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梳理,将平衡计分卡理论作为参考依据,对该信用社的绩效评级体系予以改进。从长远角度出发,将企业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融合到一起,实现了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的统一,设计出一套符合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设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的时候,指标的设置充分结合了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色,符合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发展战略,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比重来对大同市农村信用社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价,最后,新旧两套体系进行对比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搭建支撑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平台,培养全员意识、构建企业文化这三个方面,为全新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与良好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 I 目 录 目 录 摘 要 I 第1章 绪 论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4 1.2.3研究评价 5 1.3研究方法 6 1.4研究思路与内容 7 1.4.1研究思路 7 1.4.2研究内容 7 第2章 理论基础 9 2.1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9 2.1.1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内涵 9 2.1.2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 9 2.2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10 2.2.1平衡计分卡的含义 10 2.2.2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11 2.2.3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11 2.3层次分析法介绍 12 2.3.1层次分析法 12 2.3.2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13 第3章 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问题分析 15 3.1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简介 15 3.1.1基本情况 15 3.1.2组织架构 15 3.1.3企业愿景 16 3.2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现行绩效评价体系 16 3.2.1现行体系介绍 16 3.2.2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0 3.2.3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 第4章 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方案 24 4.1大同市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4 4.1.1大同市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24 4.1.2大同市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24 4.2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思路 24 4.2.1设计原则 24 4.2.2设计思路 25 4.3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分解和战略地图绘制 25 4.3.1大同市农村信用社战略目标的分解 25 4.3.2大同市农村信用社战略地图的绘制 26 4.4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各维度指标设计 27 4.4.1财务维度指标体系设计 27 4.4.2客户维度指标体系设计 28 4.4.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体系设计 29 4.4.4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体系设计 30 4.4大同市农村信用社分行层面平衡计分卡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32 第5章 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 38 5.1搭建支撑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平台 38 5.1.1财务核算体系的平台 38 5.1.2内部制度体系的平台 38 5.2培养全员意识,建设企业文化 39 5.2.1组织员工培训,加强宣传 39 5.2.2建设与绩效评价体系匹配的企业文化 40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41 6.1研究结论 41 6.2研究展望 41 参考文献 43 III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20世纪90 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我国金融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竞争加剧。由于金融管制放松,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不断加大,大量外资银行进驻国内市场,地方性银行跨区域流动频繁,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我国商业银行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推陈出新,由单一化经营转变为综合型经营,由条块化业务转向交叉型业务,由非电子化业务转向网络化业务,日益呈现出创新化、多元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特征。二是风险加剧。受到金融要素全球化的影响,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危机出现概率持续递增,给金融安全发展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推进增添了一定难度。以此为背景,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长道路上面临着风险加剧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面对波云诡谲的复杂化经营格局,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水平和经营手段上都与国际现金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在资本盈利能力、风险管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国际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与国际接轨的、客观、科学、相对健全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平心而论,此举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是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实现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目前,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工作依旧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着评价目标定位模糊、绩效评价体系适用性较差、追求短期利益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问题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基于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在对西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成果有着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该市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综合管理水平,针对当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譬如以平衡计分卡为总体框架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大同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管理基础、发展环境等内外部资源条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相对深入的分析,以此为据,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指标体系,随着条件的发展,找准时机将平衡卡考核推向员工个人。 当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仍采用以财务为导向的简单指标评价模式,过分关注利润、收入等财务性指标,而忽视了客户满意度、员工激励等重要因素。这一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具有明确的战略导向,与商业银行客观所需有着一定的差距。针对传统的财务导向型评价方法,罗伯特·卡普教授和大卫·诺顿兰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方法,此种方法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相互关联和平衡,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四个方面出发对银行绩效管理做了较为系统的评价。平心而论,此种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竞争力,而且可以应对金融全球市场的挑战。如何利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之全面、科学的反映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提升其经营绩效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分别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商业银行的运营现状进行了了解和分析,且实现了两者的有效结合,以此为据,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驱动因素音标纳入到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中的四个维度,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然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为其构建了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希望通过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机制重要作用的发挥,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助力。 (2)实际意义 首先,对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和绩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对其内部运营价值链进行披露和分析,一方面能够为银行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银行内部管理活动的持续推进,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其次,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薪资待遇的确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激励约束机制重要作用的发挥。最后,随着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导向作用的发挥,商业银行管理层将会对“价值创造”这一概念有着全新的理解,为后续价值管理活动的启动做了良好铺垫。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研究 Hayes(1977)、Cola grederickson(1992)对影响绩效评价指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1]。经过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中的信息差异会给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带来直接影响[2]。Lambent和Larcker(1987)对指标信息含量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全面梳理了指标信息含量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关联,并指出信息含量高的指标,应适当增加权重,反之亦然[3]。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1992)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又细分为三类,即内部运营、客户、学习与成长[4]。 Ittner和Larcker(2002)提出,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将战略因素纳入其中。同时,应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效结合,兼顾客户、市场占有率、员工满意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5]。Cheng-Ping Chang(2006)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关系属性和银行财务绩效进行了研究,认为经营风险、财务绩效与管理者的价值理念、理解能力、防范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关联[6]。Kajal Chaudhary和Monika Sharma(2011)以时间为序,对印度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国有银行和私营银行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国有银行的发展进程中,新信息技术的引进、运营成本的缩减、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等均有助于国有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限制了私营银行的进一步发展[7]。 (2)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1)数据包络分析法 早在20世纪50年代,Farrel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DEA),这种分析是通过单独解决,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计算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然后用利润效率、成本效率对性能予以衡量[8]。Milind Sathye(2001)一印度银行为实例,对其进行了DFA分析,发现在绩效方面,该国私有银行难以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相提并论,建议可以通过降低非生息资产以及员工数量来提高绩效[9]。Dvid.A.Grigorian(2002)利用DEA方法和Tohit回归分析首次对处于转轨经济中的银行在1995-1998年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资本化愈高的银行其作业效率愈高,随着私有股份的强势介入,将会给银行效率的保持带来一定影响。进一步分析,银行效率的提高与外资股份的参与有着一定的关联,因其能够带来更为先进的技术与相对成功的管理经验[10]。 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思想萌芽于1904年,是由英国知名心理学家查尔斯嘶皮尔曼予以发现的;1931年正式被Thurstone提出,随后被应用至多个领域内。在银行绩效评价中,West (1985)使用因子分析法对美国多家银行进行了绩效分析,如愿获取了流动性主因子、资产结构、盈利空间等并对其进行了比对分析。Serpil Canbas, Altan Cabuk等(2005)基于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土耳其的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绩效评价,获取了诸多绩效因子得分,根据比较结果进行了银行安全防范预警系统的创建[11]。Priya P.和Gurusamy R.(2012)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印度的银行业进行了绩效分析,结果发现外资银行的绩效表现要明显优于国有和私营银行[12]。 3)经济附加值 Stewart CO.(美国)率先提出EVA理论模型,随着时间的演变逐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