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doc
下载文档

ID:1021089

大小:59KB

页数:5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加强 环境 应急 管理工作 意见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环发[2023]130号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和环境平安,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和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现就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得到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环保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应对南方低温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全力以赴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环境平安保障任务。 〔二〕环境平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开展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更加多样、复杂。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 〔三〕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根底十分薄弱,当前的环境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能力与新时期环境平安形势开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环境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较差,预案建设及管理不标准;地方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薄弱;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尚未建立;环境应急管理的科技、监测、信息、宣教等能力支撑缺乏。 〔四〕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意义重大。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是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环境综合管理职能的应有之义。各级环保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国家环境平安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健康权益放在首位;立足预防为主,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强化综合协调,加快全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加强根底能力建设,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增强环境风险意识,确保环境平安。 〔六〕工作目标。到2023年,环境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根本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和重点县〔区、市〕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能力有较大加强,全国环境应急管理网络根本形成;国家、省级、市级突发环境事件预案体系根本健全;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数据库根本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专业水平明显提升;环境应急平台根本建成;环境应急管理根本实现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 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七〕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抓紧制订环境应急管理方法,明确环保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在环境应急过程中的职责定位,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不同层级监管之间的关系,建立环境应急管理的根本制度。修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试行〕,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方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促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标准化的轨道。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污染损害评估和鉴定机制。 〔八〕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修订和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合作,制订分行业和分类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指导企业找准环境风险环节,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实行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部门预案报备制度,标准预案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区域的地理环境、企业污染类型等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促进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预案制订和演练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九〕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总体要求,理顺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全国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标准,明确各级环保部门及其内部各部门日常环境应急管理职责,以及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中的职责。重点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和重点县〔区、市〕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和人员力量,切实解决环境应急管理力量缺乏等问题。各省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本辖区基层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基层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 〔十〕创新环境应急管理联动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环保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等综合性及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促进环境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与开展改革、工商管理、行业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环境平安管理;与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运输中的环境管理;与水利部门协调沟通,互相通报重点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有关信息。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跨界突发环境事件的长效联动机制。 四、全面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十一〕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继续严格控制和限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及生产工艺。在环保规划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限期治理、区域〔行业〕限批、上市企业环保核查、环境执法检查、环境监测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全面落实防范环境风险的责任和要求,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十二〕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监测,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和能力建设,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大气环境风险源集中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开展与应急管理特点相适应的环境应急监测标准研究,加强特殊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技术储藏和标准方法的研究,为环境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移动监测等新技术的作用,健全全方位的动态立体监测预警体系。 〔十三〕全面掌握环境风险源信息,加强隐患整改。各地要全面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建立本辖区环境风险源档案和数据库,并纳入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立环境风险源评估制度,实现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催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责任。重点加强对涉重金属和“双高〞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后督察,监督、指导企业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隐患突出又未能有效整改的,要依法实行停产整治或予以关闭。 〔十四〕加强应急值守,完善环境应急接警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落实各项责任,严格管理,认真做好人员、车辆、物资、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应急准备,确保通讯畅通。进一步完善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网络,认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详细、准确记录有关信息,按有关要求做好信息调度和报告工作。 〔十五〕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和信息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响应措施,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协助政府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环境信息,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六〕落实责任追究,加强事件调查、分析、评估和总结。按照“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原那么,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和处置。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和处置后评估制度,及时总结事件防范及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统计分析和定期报告制度,加强考核和工作指导。 五、全面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各项根底及保障工作 〔十七〕严格执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环境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和责任人,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处置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各地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情况,纳入现有环境保护有关考核、评优活动中。 〔十八〕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能力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各地要研究制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环境应急指挥调度、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应急防护和救援物资储藏等规划内容。研究制定全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建立环境应急能力评估机制,科学指导各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资金保障机制和应急处置专项资金,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环境应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处置技术的研究。按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各类环境根底信息集成共享,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根底,先进实用的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建立全国统 一、高效、共享的环境应急专家库,提高科学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决策水平。 〔十九〕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培训,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水平、环境应急综合应对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环境应急师资队伍培训,为环境应急管理培养师资力量。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企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应急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境平安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管理意见抄送: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3〕52号 ━━━━━━━━━━━━━━━━━━━━━━━━━━━ 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深入推进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表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