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火罐诊疗规范.doc
下载文档

ID:102030

大小:42.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拔火罐 诊疗 规范
张店区中医院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一、适应症 (一)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二)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三)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四)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赤带、妊娠呕吐、产后缺乳、产后腹痛、人工流产综合症、脏躁、阴挺、阴吹、阴痒、不孕症、产后大便困难、产后发热等。  (五)儿科疾病:小儿发热、小儿呕吐、小儿泄泻、小儿厌食、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六)皮肤科疾病:缠腰火丹、银屑病、牛皮癣、斑秃、湿疹、瘾疹、风瘙痒、漆疮、疥疮、蛇皮癣、皮痹、白癜风等。  (七)五官科疾病:针眼、睑弦赤烂、流泪症、沙眼、目痒、目赤肿痛、目翳、远视、近视、视神经痿缩、鼻塞、鼻渊、鼻鼽、咽喉肿痛、乳蛾、口疮、牙痛、下颌关节紊乱症。 二、 禁忌症 (一)急性严重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二)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三)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及静脉曲张处。 (四)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五)争性外伤性骨折、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 (六)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七)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三、操作流程 (一)施术前准备 1、 罐具 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 2、 部位 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3、 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5、 消毒 ①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②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 ③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二)施术方法 1 、吸拔方法 (1)火罐 ①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 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③贴棉法 将直径1cm~2cm的95%乙醇棉片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水罐 ①水煮法 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min~3min,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罐口朝下)夹起,迅速用多层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然后轻按罐具30s左右,令其吸牢。 ②蒸汽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汽从壶嘴或套干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入罐内2min~3min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3)抽气罐 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筒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肤上。 (4)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2、 应用方法 (1)单纯拔罐法 ①闪罐 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动作要迅速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②留罐 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③走罐 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也可用温水或药液,同时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推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 ④排罐 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2)针罐法 ①留针拔罐 在毫针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拔罐,留置后起罐、起针。 ②出针拔罐 ③刺络拔罐 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或三棱针挑治后,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 3、起罐方法 (1)一般罐 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2)抽气罐 提起抽气罐上方的塞帽使空气注入罐内,罐具即可脱落。也可用一般罐的起罐方法起罐。 (3)水(药)罐 为防止罐内有残留水(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 (三)施术后处理 1、 拔罐的正常反应 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片刻后消失,恢复正常皮色,皆是拔罐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予处理。 2、 拔罐的善后处理 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用拔罐治疗疮痛,起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四、 注意事项 (一)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宜剃去,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 (二)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局部宜舒展、松弛,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 (三)老人、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拔罐方法。 (四)若留针拔罐,选择罐具宜大,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拔时罐具碰触针柄而造成损伤。 (五)使用电罐、磁罐时,应注意询问病人是否带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体,有佩带者应禁用。 (六)起罐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七)拔罐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拔罐时滴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 (八)燃火伸入罐内的位置,以罐口与罐底的外1/3与内2/3处为宜。 (九)拔罐过程中如果出现拔罐局部疼痛,处理方法有减压放气、立即起罐等。 (十)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吐,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处理方法是立即起罐,使患者呈头低脚高仰卧位,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十一)拔罐的留罐时间及治疗间隔与疗程因病不同。 五、管理制度 (一)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经常检查罐具是否完好,若有裂缝,应当及时更换。 (三)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目主管,合理安排顺序。 (四)医师需严格按照拔罐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进行治疗,如有违规操作,视情节严重程度做出相应处罚,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处以罚款,如因违规操作造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院相关文件规定惩处。 针灸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